共8513,分568页显示 上一页 411 412 413 414 415 417 418 419 420 下一页
一业
一业所感
一笔勾
一源
一搩手
一搩手半
一著
一万僧会
一万八千人
一会
一遍
一灭
一钵
一解脱
佛类词典(续上)
一圆相一业
一业所感
一笔勾
一源
一搩手
一搩手半
一著
一万僧会
一万八千人
一会
一遍
一灭
一钵
一解脱
一圆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在禅门为悟之对照而出之圆相也。有圆相之商量者,自慧忠国师始。传灯录五曰:「师见僧来,以手作圆相,相中书曰字,僧无对。」碧岩六十九则曰:有南泉一圆相之公案。「南泉、归宗、麻谷,同去礼拜忠国师。至中路,南泉于地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皈师于圆相中坐,麻谷便作女人拜。泉云:恁么则不去也。」
(术语)在禅门为悟之对照而出之圆相也。有圆相之商量者,自慧忠国师始。传灯录五曰:「师见僧来,以手作圆相,相中书曰字,僧无对。」碧岩六十九则曰:有南泉一圆相之公案。「南泉、归宗、麻谷,同去礼拜忠国师。至中路,南泉于地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皈师于圆相中坐,麻谷便作女人拜。泉云:恁么则不去也。」
一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业因也。同一之业因也。俱舍论十七曰:「一业引一生,业能圆满。」一业引未来世一生之意。
【佛学常见辞汇】
同一种的业因。
(术语)一业因也。同一之业因也。俱舍论十七曰:「一业引一生,业能圆满。」一业引未来世一生之意。
【佛学常见辞汇】
同一种的业因。
一业所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各人为同一之业。而感同一之果也。又名共业共果。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感同一种的业果。
(术语)各人为同一之业。而感同一之果也。又名共业共果。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感同一种的业果。
一笔勾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破除一切也。莲池大师作七笔勾歌诀劝世,有五色金章一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等七首。谓一切尘缘,皆可消除净尽也。今亦谓前事不提,曰一笔勾销。
【俗语佛源】
原为禅语。谓破除一切尘缘。明·莲池大师曾作《七笔勾》歌诀劝世,有「五色金章一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等共七首。谓一切俗世尘缘皆能放下。后引申为不提前事,或将某事完全取消,不再提起。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相思事,一笔勾。」又如毛泽东《矛盾论》三:「在它进行反共战争的时期,则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合作反对人民大众,一笔勾消了人民大众原来在革命中所争得的一切利益」。 (文贤)
(术语)谓破除一切也。莲池大师作七笔勾歌诀劝世,有五色金章一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等七首。谓一切尘缘,皆可消除净尽也。今亦谓前事不提,曰一笔勾销。
【俗语佛源】
原为禅语。谓破除一切尘缘。明·莲池大师曾作《七笔勾》歌诀劝世,有「五色金章一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等共七首。谓一切俗世尘缘皆能放下。后引申为不提前事,或将某事完全取消,不再提起。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相思事,一笔勾。」又如毛泽东《矛盾论》三:「在它进行反共战争的时期,则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合作反对人民大众,一笔勾消了人民大众原来在革命中所争得的一切利益」。 (文贤)
一源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水源譬一个之原理也。大集经八曰:「诸法无二,无有分别,一昧一乘,一道一源。」三论玄义曰:「一源不究,则戏论不灭。」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源者,甚深法界之体也。此体不变不迁,非真非妄。因随缘故,有真有妄。若随法性净缘,则能出生诸佛之法。若随无明染缘,则能出生众生之法。染净之缘虽别,法界之体无殊。譬如流水,流虽清浊有异,所出之源是一也。
(譬喻)以水源譬一个之原理也。大集经八曰:「诸法无二,无有分别,一昧一乘,一道一源。」三论玄义曰:「一源不究,则戏论不灭。」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源者,甚深法界之体也。此体不变不迁,非真非妄。因随缘故,有真有妄。若随法性净缘,则能出生诸佛之法。若随无明染缘,则能出生众生之法。染净之缘虽别,法界之体无殊。譬如流水,流虽清浊有异,所出之源是一也。
一搩手
【佛学大辞典】
(杂语)Vitastf,尺度名。又名一磔手、一张手、一折手,张中指与大指之长也。又搩字,作磔、
、
、析。字典曰:「搩陟格切,音磔。手度物也。」同曰:「磔陟格切,音摘,张也、开也。」玄应音义曰:「磔,古文
同,知格反,通俗文,张申曰:磔,广雅,磔张也,开也。炘曰:古文
当作厇。玉篇云:厇亦作磔,开厇也。」然则搩磔二字可通用。他皆假借。行事钞中曰:「佛搩手,尺量不定。今总会诸部,校勘是非。僧祇佛搩手长二尺四寸,明了论同之。善见云:中人三搩手长佛一搩手。多论云:佛一搩手凡人一肘半。五分佛搩手长二尺。」行事钞下曰:「今依五分,佛一搩手,长二尺。准唐尺者,则一尺六寸七分强。」详于资持记中二之一,下一之二。名义集三曰:「磔周尺,人一尺,佛二尺。」释氏要览上曰:「佛一搩手,长二尺四寸。」壒囊钞十五曰:「一
手者八寸。(中略)智證之杂记云:一
者,散舒中大两指以为一析。」
(杂语)Vitastf,尺度名。又名一磔手、一张手、一折手,张中指与大指之长也。又搩字,作磔、






一搩手半
【佛学大辞典】
(杂语)造佛之尺也。壒囊钞十五曰:一搩手半者,一尺三寸也,即自母之肘节以至腕节也。或云一尺二寸、一搩八寸,半乃四寸也。人在母胎之时,至第二十七日,人相皆备。以手推面,蹲踞而坐。其时身体之长,与母之一搩手半齐等故也。但此亦非人人皆同,略有差异。概言之,一搩手半,大约为普通之一尺或一尺二三寸。造佛之所以取一搩手半者,乃取胎内等身之义。吾人出生之后,藉养育而得五尺八寸等之身体。
(杂语)造佛之尺也。壒囊钞十五曰:一搩手半者,一尺三寸也,即自母之肘节以至腕节也。或云一尺二寸、一搩八寸,半乃四寸也。人在母胎之时,至第二十七日,人相皆备。以手推面,蹲踞而坐。其时身体之长,与母之一搩手半齐等故也。但此亦非人人皆同,略有差异。概言之,一搩手半,大约为普通之一尺或一尺二三寸。造佛之所以取一搩手半者,乃取胎内等身之义。吾人出生之后,藉养育而得五尺八寸等之身体。
一著
【佛学大辞典】
(术语)犹言一事也,宗论三曰:「向上一著,千圣不传。」梵室寓谈曰:「有名异而实同者,如台宗谓之一心三观,贤首谓之一真法界,相宗谓之胜义唯识,禅宗谓之向上一著,盖未始少异也。」
(术语)犹言一事也,宗论三曰:「向上一著,千圣不传。」梵室寓谈曰:「有名异而实同者,如台宗谓之一心三观,贤首谓之一真法界,相宗谓之胜义唯识,禅宗谓之向上一著,盖未始少异也。」
一万僧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会僧一万人而作法事也。若会千人则曰千僧会。
(行事)会僧一万人而作法事也。若会千人则曰千僧会。
一万八千人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从劫初已来,恶王杀害亲父者,有一万八千人。此说出观无量寿经。
(杂语)谓从劫初已来,恶王杀害亲父者,有一万八千人。此说出观无量寿经。
一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读经及说法之会座。多人会合曰会。无量寿经上曰:「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阿弥陀经曰:「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三藏法数】
(出法华要义)
一会者,谓如来于灵山会上,与诸大众说法华经之时也。隋天台智者大师,于光州大苏山修法华三昧,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品中,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彻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是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术语)读经及说法之会座。多人会合曰会。无量寿经上曰:「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阿弥陀经曰:「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三藏法数】
(出法华要义)
一会者,谓如来于灵山会上,与诸大众说法华经之时也。隋天台智者大师,于光州大苏山修法华三昧,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品中,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彻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是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一遍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诵一度佛名及经文也。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曰:「若读诵此陀罗尼一遍,如上等事,悉得随意。」南岳愿文曰:「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遍。」【又】(人名)日本时宗之开祖。名智真。号一遍。
(杂语)诵一度佛名及经文也。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曰:「若读诵此陀罗尼一遍,如上等事,悉得随意。」南岳愿文曰:「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遍。」【又】(人名)日本时宗之开祖。名智真。号一遍。
一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谛中之灭谛也。成实论一谛品曰:「以一谛得道,所谓为灭。」三论玄义曰:「就成实义,但会一灭,方乃成圣。」归敬仪中曰:「事分三义,宗成一灭。」(三义,戒定慧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趣向于寂灭的道理,也就是四圣谛中的灭谛。
(术语)四谛中之灭谛也。成实论一谛品曰:「以一谛得道,所谓为灭。」三论玄义曰:「就成实义,但会一灭,方乃成圣。」归敬仪中曰:「事分三义,宗成一灭。」(三义,戒定慧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趣向于寂灭的道理,也就是四圣谛中的灭谛。
一钵
【佛学大辞典】
(物名)三衣一钵为比丘生活之质素也。钵梵语钵多罗之略。译曰意量器。(参见:钵)。秘藏宝钥中曰:「僧尼一钵。」
(物名)三衣一钵为比丘生活之质素也。钵梵语钵多罗之略。译曰意量器。(参见:钵)。秘藏宝钥中曰:「僧尼一钵。」
一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方便品曰:「佛说一解脱义。」文句记四中曰:「一解脱者,昔教三人,同一解脱。」涅槃经三十二曰:「一切众生,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经云一解脱,法数云:「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著,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著,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
(术语)法华经方便品曰:「佛说一解脱义。」文句记四中曰:「一解脱者,昔教三人,同一解脱。」涅槃经三十二曰:「一切众生,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经云一解脱,法数云:「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著,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著,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