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513,分568页显示  上一页  412  413  414  415  416  418  419  420  421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一微尘
一叶观音
一间
一普
一喝
一喝商量
一惑
一极
一超直入
一等
一虚
一期
一寻
一棒
一路
一微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极微分子。为物质之最小者。(参见:极微)。首楞严经三曰:「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止观一下曰:「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心中具一切佛法。」辅行一之五曰:「宝性论云:有神通人,见佛法灭,以大千经卷,藏一尘中,后有人破尘出卷。」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极微分子。
一叶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为乘于一片之莲叶中故,而有此名。
一间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旧云一种子。言不还向中一种之圣者,虽断欲界修惑八九品然犹有一品或二品之馀残,更可受欲界之生者。俱舍论二十四曰:「一间者,间谓间隔,彼馀一生为间隔故,不證圆寂,或馀一品欲修所断惑为间隔故,不得不还果,有一间者,说名一间。」玄应音义二十四曰:「一间,梵言翳迦鼻至迦Ekavi^cika,翳迦此云一,鼻至迦此云间,言有一间隙在,不得般涅槃也。旧云一种子者,梵言鼻豉迦Bijika,此言种,斯或译者不善梵言,或笔人不寻本语,致玆讹失也。」
一普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普及一堂之意。(参见:一中)
一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设斋食普及于一堂之中也。又云一普。联灯会要洞山价禅师章曰:「令主事辨愚痴斋一中。」传灯录作一普。一普者及于一堂之义。象器笺十五有多解。
一喝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喝为张口出叱叱之声也。禅家祖师为提撕人而用之。六祖门下二世法嗣,马祖道一,尝于其弟子百丈参之之时,振威一喝。他日百丈谓其门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再参,蒙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见传灯录六。碧岩八则评唱曰:「德山棒,临济喝。」禅林句集坤曰:「一喝大地震动,一棒须弥粉碎。」注曰「赞临济德山句」盖盛用棒喝为德山临济已后之事。
一喝商量
【佛学大辞典】
(公案)「临济问僧: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见临济录,会元十一等。
一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类之妄惑也。归敬义中曰:「元立三学,同倾一惑为宗。」
一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实至极之道。至理不二故曰一。无量义经序曰:「一极正觉,任机而通。」三论玄义曰:「法华会三乘,同归一极。」止观义例上曰:「若异若同,同入一极。」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真实至极的道理。
【三藏法数】
(出普贤行愿品疏)
一极者,谓华严经广谈法界之旨,妙极无二也。盖如来出世,首为诸大菩萨说佛菩萨真实境界,不说二乘方便之法。是故声闻、缘觉,虽在听次,有如聋聩,寂无所闻。故疏云:一极唱高,二乘绝听。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超直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顿速蓦直超入于本觉地也。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意,谓不屈著于他之教相言句,不依赖于念佛修忏,直彻见自己是何物,到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之真境也。永嘉證道歌有曰: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与所谓单刀直入同义。
【佛学常见辞汇】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意思。
一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样平等也。无量寿经上曰:「百千由旬,纵广深浅,各皆一等。」又同一之阶级也。
一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样空之事也。肇论曰:「齐万有于一虚。」
【三藏法数】
(出普贤行愿品疏)
谓如来真身,无形无相,犹若虚空。虽同一虚,万像森然,虽含万像,一相不立。疏云: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是也。
一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之一生也。唯识论五曰:「无想有情,一期生中,心心所灭。」四念处三曰:「佛一期诸大经,门门不同。」妙玄义一上曰:「一期化导,事理俱圆。」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人的一生。
一寻
【佛学大辞典】
(杂名)尺度名。八尺曰寻。无量寿经下曰:「诸声闻众,身光一寻。」
一棒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宗祖师,提撕弟子振棒而警醒之。(参见:一喝)
一喝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喝为张口出叱叱之声也。禅家祖师为提撕人而用之。六祖门下二世法嗣,马祖道一,尝于其弟子百丈参之之时,振威一喝。他日百丈谓其门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再参,蒙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见传灯录六。碧岩八则评唱曰:「德山棒,临济喝。」禅林句集坤曰:「一喝大地震动,一棒须弥粉碎。」注曰「赞临济德山句」盖盛用棒喝为德山临济已后之事。
一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到涅槃之一道路也。首楞严经五曰:「此阿毗达磨,十万薄伽梵,一路涅槃门。」长水之义疏曰:「唯此一路,能通至彼。」传灯录七,盘山语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佛学常见辞汇】
一条通向涅槃的道路。
【三藏法数】
(出首楞严经)
路,犹道也,即能通之义。谓诸佛如来,离于生死,入大涅槃,无不皆以首楞严大定而为正路,舍此则无由而入。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又一切事究竟坚固。梵语薄伽梵,佛之总号。其义有六: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为含多义,故不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