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一作丁春泽,误。代宗大历十年(775)登进士第,为东都状元。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三四、《登科记考》卷一一。《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七
春泽。(一作丁泽)大历十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 【介绍】: 唐人。穆宗长庆二年登进士第。文宗大和五年任拾遗。九年,自起居舍人、集贤院直学士,拜翰林学士。累迁司封郎中。开成三年,罢学士,拜御史中丞。后复为学士,迁户部侍郎,旋卒。著《重修翰林学士壁记》一卷,历记唐代翰林学士任免情况。收入《翰苑群书》,今本有后人补录文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0 籍贯不详。穆宗长庆二年(822)登进士第。文宗大和五年(831)任拾遗。九年,自起居舍人、集贤院直学士,拜翰林学士。迁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开成三年(838),迁中书舍人。寻罢学士,拜御史中丞。四年,再任翰林学士。五年,迁户部侍郎,旋卒。著有《重修翰林学士壁记》1卷,收入《翰苑群书》,近人岑仲勉为作注补。事迹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五、卷八。《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居晦。大和中官起居舍人集贤院直学士。擢拾遗。改司勋员外郎。开成中转司封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拜御史中丞。迁户部侍郎。卒赠吏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吴郡人,字平子。举明经,授集贤校书郎,不满秩辄去,侍亲于家。李吉甫为相,擢右补阙,充太子诸王侍读,因著《太子诸王训》十篇。穆宗立,召居禁中,询访朝典。累迁太常卿。宣宗大和年间,以疾请归乡,未至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丹阳人,祖籍安陆,字用晦,一作仲晦。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太和六年进士。历当涂、太平县令,以病免。久之,起为润州司马。宣宗大中中拜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后抱病退居润州丁卯桥村舍。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工律诗,多登高怀古之作,为晚唐名家。有《丁卯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8?—858,—说791—858 字用晦,一字仲晦,排行七,郡望安陆(今属湖北),籍贯洛阳(今属河南)。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文宗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历任当涂、太平县令,虞部员外郎,监察御史,润州司马,郢、睦二州刺史等职。事迹散见《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七等。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后人于此毁誉悬殊。明胡应麟云:“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铮铮者。”(《诗薮》外编卷四)其“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为历代传诵之名联。清何焯评《灞东题司马郊园》诗为“不减王右丞”(《唐贤三体诗句法》卷六)。而宋陈师道则云:“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盖诗坛时代风尚兴替使然。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许集通行者有续古逸丛书本《许用晦文集》、四部丛刊本《丁卯集》。注本有清许培荣《丁卯集笺注》,今人罗时进《丁卯集笺證》。《全唐诗》编为11卷,多混入他人作品。《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许浑(?-约858),字用晦,一云字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武后时宰相许圉师六世孙。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开成中,任当涂尉,摄当涂、太平二县令。后佐岭南幕,大中初,入朝为监察御史。三年,谢病东归润州丁卯桥别墅。起为润州司马,以虞部员外郎分司东都,官终睦、郢二州刺史。浑工诗,尤长律体,属对精切,声律谐婉,以整密称。大中四年居丁卯桥时,曾自编诗为《丁卯集》。今有《丁卯集》二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十一卷,尚有部分诗作混入杜牧诗中,本集反失收。
全唐诗补逸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国圉师之后。登太和六年李圭榜进士第。补诗二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圉师之后。太和六年进士第。当涂太平二县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升堂四人:卢频、陈羽、许浑、张萧远。
韦庄《题许浑诗卷》
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尽,惠休虚作碧云词。
唐音癸签
引孙光宪语:世言许浑诗不如不做,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
陆游《跋许用晦<丁卯集>》
许用晦居于丹阳之丁卯桥,故其诗名《丁卯集》,在大中以后亦可为杰作。自是而后,唐之诗益衰矣,悲夫!
对床夜语
七言律诗极不易,唐人以诗名家者,集中十仅一二,且未见其可传。盖语长气短者易流于卑,而事实意虚者又几乎塞,用物时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尚学者许浑而已。
对床夜语
许浑绝句亦佳,但句法与律诗相似,是其所短耳。
后村诗话
其诗如天孙之织,巧匠之斫,尤善用古事以发新意。
后村诗话
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浑则不然……律切丽密或过牧,而抑扬顿挫不及也。
瀛奎律髓
诗出于元、白之后,体格太卑,对偶太切。
瀛奎律髓
浑句联多重用,其诗似才得一句便拿捉一句为联者,所以无自然真味。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许用晦工为七言。
唐才子传
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其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
麓堂诗话
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第五、第七句尤宜著力。如许浑诗,前联是景,后联又说,殊乏意致耳!
《唐诗品》
元和以后,专事声偶,文藻疏薄而神气委靡,无足取者。许浑之在当时,独以精密俊丽见称。今观其集,旨趣物理,研穷意象,天然秀出,不可变动。如“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如“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如“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为世传诵,不但披沙见宝而已。后来时作,往往祖尚郢州,虽未登于圭璋之列,而烟云风鸟之思,形容揉弄殆已尽其华态,亦何可少耶!
升庵诗话
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至今不废。高柄编《唐诗品汇》,取至百馀首,甚矣,柄之无月也!柄不足言,而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不知浑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极多。忡弘之赏鉴,亦羊质而虎皮乎?陈后山云:“近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斯卓识矣。孙光宪“许浑诗,李远赋,不如不做。”当时已有公论,惜乎伯谦辈之僧子此也!
少室山房笔丛
丁卯诗,浅陋诚有之,时俊语亦自不减,在晚唐较铮铮。
《诗源辨体》
晚唐诸子体格虽卑,然亦是一种精神所注。浑五七言律工巧衬贴,便是其精神所注也。
《诗源辨体》
许浑五七言律体格渐卑者,特以情浅而词胜,工巧衬贴,而多见斧凿痕耳。
王夫之《古诗评选》
取景从人取之,自然生动。许浑唯不如此,是以费尽巧心,终得恶诗之誉。
《近体秋阳》
许浑以才情赡迈,雄视晚朝,每拈一题,如泉浦云蒸,视张、郑辈儿区区不屑,而不知一种不受烟火之气,飘萧遥越,虽行浑身,要不能得矣。
围炉诗话
许浑诗有力量,而当时以为“不如不作”,无比兴,说死句也。
载酒园诗话
许诗情好景好,持意少事少。愚意西昆过于征实,丁卯迹于空虚,俱是一病。若节取之,则秦绨赵毅,均可适体。必弘人帛之风,咸归并黜,好尚虽端,亦有目胶离朱、指捩工倕之叹。
《贞一斋诗说》
许丁卯格甚凝炼,气未深厚。
一瓢诗话
许丁卯思正气清,诗中君子,但苦声调低哑有之,在当时韦端己、杜牧之皆有诗推许可证。杨诚斋诋其浅陋,竞似道听途说,不曾亲读此公诗者。
《唐诗笺要》
丁卯集多选声设色工作,如“风吹药蔓迷樵役,水暗芦花大约船”,“一樽酒尽青山暮,干里书回碧树秋”,皆律度可仿,胜枯木湿鼓之音远矣。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丁卯诗格律匀称,工夫极细,而天分稍庸,较之玉溪、牧之,仙凡判矣。
陈文述《书许丁卯诗后》
余于三唐诸家,李、杜外,古诗嗜岑嘉州,近体嗜许丁卯,以神清骨秀也。丁卯佳句,色韵尤胜……五雀六燕,铢两悉称,金篇何尝不浑成!学者于此种究心,必无浮滑粗豪之病。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用晦五律胜七律,然终是意境浅狭,如老于世故人,言动衣冠毫无圭角,而有一种说不出可厌处……用晦之病在格意凡近,不尽在句法也。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用晦诗丰润有馀,清瘦不足,故格少降。然韵远情长,工于近物,撰力不在朱庆馀下,或起结少逊耳。其宗水部,虽无明文,而渊源可寻。……特著为升堂第二,以为学古先路。
石洲诗话
许丁卯五律,在杜牧之下、温岐之上,固知此事不尽关涂泽也。七律亦较温清迥矣。
养一斋诗话
大抵浑之绝句、五律,绰有家法;若必推重其七律,则久将以熟套为诗,而无独得之妙。
《唐七律隽》
浑七律工稳流丽,但出之流便,故数见不鲜,若汰去熟调,存其精英,不在李义山、温飞卿、杜牧之诸人下,亦晚唐一大作手,未必如升庵所云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柳恽。新隽有馀,浑坚不足,颉颃中、盛,弥近晚街。五律清腴,特饶风韵。“残云太华”、“疏雨中条”、“山开殿响”、“水卷帘寒”,俱一时之隽。
《诗学渊源》
(浑)思致清切典雅,有大历风格。
丁柔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51 【介绍】: 唐人。李德裕执政时,或荐其直清可任谏官,不用。宣宗大中初年,为左拾遗。德裕被放,柔立上书直其冤,坐阿附,贬南阳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子威。武宗会昌三年,因宰相李德裕荐登进士第。貌寝陋,口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子威。武宗会昌三年(843),以宰相李德裕荐登进士第。是年,王起再知贡举,华州刺史周墀以诗寄贺,起赋诗酬答,棱与诸同年皆有和诗。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玉泉子》、《唐诗纪事》卷五五。《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有《丁棱诗》1卷,今已佚。《全唐诗》存诗2首。
丁会 朝代:唐末五代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0 【介绍】: 唐末五代初寿州寿春人,字道隐。初从黄巢。朱温镇宣武,以会为都押衙,累官昭义军留后。唐昭宗天复元年为昭义军节度使,后降晋王李克用。李存勖嗣立,以会为都招讨使。卒于太原。
丁袗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3—963 【介绍】: 五代时润州金坛人,字德祥。从杨行密击秦宗权,授都押牙。累官都知兵马使。行密多猜忌,袗乞病归。生平不贪财,不掩人善,宁静淡泊。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后蜀时人,人称“淘沙子”。行事异常。事迹见《茅亭客话》卷三、《十国春秋》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丁审琪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 【介绍】: 五代时洺州人。后晋高祖天福六年,自前邢州节度使,除延州节度使。为政残暴贪冒,蕃部苦之。为何重进率部攻败遁去。七年,为右羽林统军。八年,拜鄜州节度使。官至左羽林统军。
丁顗 朝代: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初恩州清河人。后唐清泰初陷契丹,逃归,迁居祥符。喜藏书,曾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思觐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思瑾、思仅。五代时人。仕楚。马希范用为牙将,累官天策副都军使。希范奢欲无厌,作含春园、嘉宴堂,费资巨万。思觐上书切谏。希范怒,削其官。思觐嗔目视希范曰:“孺子终不可教!”乃扼喉而死。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三
思觐为楚文昭王牙将。累官天策副都军使。谏文昭王不听。扼喉而死。
丁用晦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约五代时人。撰《芝田录》五卷,录唐时志怪传奇故事。
丁宏道 朝代:南唐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一
宏道。南唐保大时人。
丁少微 朝代:北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2 【介绍】: 宋道士。亳州真源人。隐华山潼谷,与陈抟齐名。善服气,年百余岁,康强无疾。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召赴阙,留数月,遣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