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凭依(憑依)  拼音:píng yī
凭靠、依据。唐。韩愈 杂说:「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与我做个凭依,好得质对。」
《國語辭典》:负才(負才)  拼音:fù cái
依恃其才华、才能。《梁书。卷三四。张缅传》:「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漢語大詞典》:高广(高廣)
(1).高大宽广。百喻经·斫树取果喻:“此树高广,虽欲食之,何由能得?”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其公室,人占二室,一为卧室,一为客屋,并有浴房;十人则为大公厅,皆高广疎达,花草楚楚。”
(2).高大宽广之所。指郊野。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香气下高广,鞍马正华耀。” 王琦 汇解:“高广,谓郊野之中,地高且广,可以盘桓宴坐者。”
(3).高度和宽度。 宋 徐铉 稽神录·彭城佛寺:“走视门下,乃下一大雹於街中,其高广与寺楼等。”
《漢語大詞典》:丽正(麗正)
(1).附着于正道。语本易·离:“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梁书·元帝纪:“丽正居贞,大横固祉。”
(2).绚丽雅正。 明 陶宗仪 《元氏掖庭记》:“五华兮如织,照临兮一色。丽正兮中域,同乐兮万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大抵清新丽正的词多出自民间。”
(3).见“ 丽正脩书院 ”。
《漢語大詞典》:谨重(謹重)
谨慎稳重。 南朝 梁简文帝 《诫当阳公大心书》:“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宋 袁燮 《跋〈胡文恭草稿〉后》:“ 胡公 外和而中刚,平居温温,不动声气,谨重不轻发,发亦不可回,此 欧阳公 所以有取也。”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其府司仓库者不必纳押金,以是时人心无盗诈而商卖皆出於公也,但选閲歷深老成谨重者任之。”
《漢語大詞典》:递迁(遞遷)
(1).更易变化。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怨物华之推驛,慨舟壑之递迁。”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循环有数,若寒暑之递迁。” 清 朱梅崖 《兰陔爱日图记》:“夫往而不可反者,年也。接而递迁者,人之情也。”
(2).顺次提升。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周 ( 周弁 ) 田 ( 田子华 )皆以政治著闻,递迁大位。” 宋 欧阳修 《论班行未有举荐之法札子》:“臣伏见朝廷选任百官,文武参用……惟有武官中近下班行,并无贤愚分别,一例以年岁递迁。”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其尤者则拔迁农曹各司,但其长式则必以学士、工师出身为之,可递迁为公政府各洲分政府农部官。”
(3).犹迭毁。隋书·礼仪志二:“ 閔帝 受禪,追尊皇祖为 德皇帝 , 文王 为 文皇帝 ,庙号 太祖 。拟已上三庙递迁,至 太祖 不毁。” 唐 韩愈 《请迁玄宗庙议》:“伏以今年宗庙递迁, 玄宗明皇帝 在三昭三穆之外,是亲尽之祖。”
《國語辭典》:解放  拼音:jiě fàng
1.释放。《三国志。卷二三。魏书。赵俨传》:「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恩威并著。」
2.解除束缚。解除种种违反自然的道德、习惯、制度等的束缚,使各归于自由平等,近世社会运动中常用此语。
《國語辭典》:边储(邊儲)  拼音:biān chú
边境军队的军需、供给品。《旧唐书。卷一七六。列传。杨虞卿》:「生人之疾苦尽在,朝廷之制度莫修,边储屡空,国用犹屈。固未可以高枕无虞也。」《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将诸贼不时处决,各贼家财,合行籍没为边储之用。」
《國語辭典》:阳刚(陽剛)  拼音:yáng gāng
强健、有朝气的样子。
《國語辭典》:诠次(詮次)  拼音:quán cì
1.编次排列。如:「这本文选经过精心诠次后,果然面目一新。」
2.层次、条理。晋。陶渊明〈饮酒诗。序〉:「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宋。韩愈〈读书〉诗:「平生颇论述,诠次加点窜。」
《漢語大詞典》:重订(重訂)
(1).谓重新订立条约、规章制度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七章第五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客,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2).谓重新修正著作。 龙榆生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一九四八年季春之月, 忍寒居士 书于 金陵 病榻。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一日重订付印。”
《漢語大詞典》:详正(詳正)
(1).平正。 南朝 梁 沈约 《崔慧景加侍中诏》:“志气淹通,识履详正。” 宋 吕陶 《陈传正〈退居类稿〉序》:“故其文之典厚详正,出于天质之自然。”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 康僧渊 ﹞貌虽胡人,语实中国。容止详正,志业弘深。”
(2).审察校正;审议纠正。《宋书·礼志三》:“议仪不同,於事有疑。輒下礼官详正。”新唐书·李宪传:“﹝ 李宪 ﹞善治律令,性明恕,详正大狱,活无罪者数百人。” 宋 曾巩 《丁元珍挽词》之一:“旧学资详正,新仪属讨论。”
《漢語大詞典》:役徒
服劳役者。墨子·七患:“苦其役徒,以治宫室观乐。” 宋 范仲淹 《清白堂记》:“巖之下有地方数丈,密蔓深丛,莽然就荒。一日,命役徒而闢之。”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而役徒虽多,物料机器虽多,而役徒之所购物品,机器工料之物品,仍流入於公设之商店。”
《漢語大詞典》:涌溢
亦作“涌溢”。
(1).涌流而出。汉书·李寻传:“间者重以水泉涌溢,旁宫闕仍出。”北齐书·平鉴传:“ 鉴 乃具衣冠俯井而祝,至旦有井泉涌溢,合城取之。”亦指液体满而流出。 叶圣陶 《城中·前途》:“假如提起来斟着,就有淡玛瑙色的‘陈绍’流出来,触着鼻观便觉陶然。他不自禁地口津涌溢了。”
(2).漫溢;泛滥。后汉书·陈忠传:“又霖雨积时, 河 水涌溢,百姓骚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 吴 孙权 太元 元年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
(3).比喻大量涌现。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 通 之盛时,户四万室,耕稼駢緻,謡謳涌溢。”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他的诗奇思涌溢,想人之所不能想,说人之所不能说。”
(4).犹沸腾。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三川震》:“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鬱以糜万物。”
《國語辭典》:报岁(報歲)  拼音:bào suì
指农人在一年农事终结后,举行祭礼谢神。隋。炀帝〈祭告智顗文〉:「盛矣哉!是我大师證道之基趾也;至矣哉!是我良田之报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