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3,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章得象(字 希言 文宪、文简 郇国公 )
马元方(字 景山 )
李仲偃(字 晋卿 )
任中正(字 庆之 康懿 )
张温之(字 景山 号 知幸老人 )
黄宗旦(字 叔才 )
孔道辅(字 原鲁 名 延鲁 )
张师德(字 尚贤 )
吴遵路(字 安道 )
张知白(字 用晦、晦之 文节 )
祖士衡(字 平叔 )
聂冠卿(字 长孺 )
萧定基(字 守一 )
掌禹锡(字 唐卿 )
其它辞典(续上)
李含章(字 明用、时用 )章得象(字 希言 文宪、文简 郇国公 )
马元方(字 景山 )
李仲偃(字 晋卿 )
任中正(字 庆之 康懿 )
张温之(字 景山 号 知幸老人 )
黄宗旦(字 叔才 )
孔道辅(字 原鲁 名 延鲁 )
张师德(字 尚贤 )
吴遵路(字 安道 )
张知白(字 用晦、晦之 文节 )
祖士衡(字 平叔 )
聂冠卿(字 长孺 )
萧定基(字 守一 )
掌禹锡(字 唐卿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48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希言。真宗咸平五年进士。授大理丞、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入翰林为学士,积官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在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宝元元年拜相。居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五年,出判陈州及河南府,寻以疾致仕。卒谥文宪,改文简。全宋诗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世居泉州(今属福建),高祖家浦城(今属福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知邵武军归化县。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以屯田员外郎知泉州(《嘉定赤城志》卷九)。仁宗景祐三年(一○三六)擢同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一○三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五年(一○四五)为镇安军节度使。七年进封郇国公。次年以司空致仕,六月卒,年七十一。谥文宪,皇祐中致谥文简。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宋祁《章丞相得象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十七首。全宋文·卷三二○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咸平五年登进士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为杨亿所荐,召直史馆,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累迁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承旨兼侍讲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以户部侍郎拜集贤相,进工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八年卒,年七十一,谥文宪。皇祐中,改谥文简。著《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见宋祁《景文集》卷五九《文宪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景山。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历大理寺评事、知万年县。诸将讨李继迁,转饷有功,累迁殿中丞。历梓州、京东、京西路转运使,擢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公事。性卞急,不纳僚属议,颇遭怨谤,岁余以烦苛罢。后以枢密直学士知并州,官终兵部侍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庆之。登进士第。历池州推官,通判大名府。太宗召为秘书丞、江南转运副使,累擢枢密直学士。代张咏知益州,在郡五年,遵咏条教,蜀人便之。进兵部侍郎、参知政事。仁宗时拜兵部尚书。素与丁谓善,谓贬,中正营救,坐贬。后迁礼部尚书。卒年六十余。谥康懿。全宋文·卷二七○
任中正(?——一○二六),字庆之,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进士及第,为池州推官,历通判邵州、濮州、大名府,召为秘书丞、江南转运副使,擢监察御史、两浙转运使,判三司凭由司,出为荆湖转运使,历知梓州、益州、并州,权知开封府。大中祥符九年拜枢密副使,再进兵部侍郎、参知政事。仁宗即位,以营救丁谓,降知郓州,徙曹州。天圣四年八月卒,谥康懿。见《宋史》卷二八八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62 【介绍】: 宋广陵人,寓常州武进,字景山。张秘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补乐清尉。召还迁殿中丞、集贤校理。通判常州,罢官籴而民不流亡。累迁知温州,以荐擢提点淮南路刑狱,平王申冤狱。历广南东路、京西、河北转运使,有善政。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云翼卒杀石待举作乱,平之,以预杀降夺职知虢州。又累以事夺三官。稍迁至知扬州,以光禄卿致仕,归休于昆陵私第,自号知幸老人。精吏事,所至有声。有《知幸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惠安人,字叔才。黄禹锡孙。真宗咸平元年进士。知苏州,晚直史馆。目疾,以刑部郎中出知襄州,卒。有文集。全宋诗
黄宗旦,字叔才,惠安(今属福建)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累知苏州。乾兴元年(一○二二),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晚直史馆。以刑部郎中出知襄州,卒。有集十卷,已佚。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四《文苑传》有传。全宋文·卷二六八
黄宗旦,字叔才,泉州惠安(今福建惠安)人。父观,历知荣、阆二州,终兵部员外郎。宗旦咸平元年登进士甲科,授防团推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颍州。大中祥符初为太常博士、三司度支判官,出知衢州。天禧、乾兴间,为工部郎中、权户部判官,坐丁谓党出知袁州。仁宗朝,曾知苏州。晚年直史馆,病目,以刑部郎中出知襄州,卒。宗旦以文章闻一时,与李庆孙齐名,人为语曰:「国家才子黄宗旦,天下文章李庆孙。」有集十卷。见《宋会要辑稿》礼二二之一五、职官六二之四○、选举二之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二、九九,嘉靖《惠安县志》卷一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6—1039 【介绍】: 宋兖州曲阜人,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子四十五代孙,孔勖子。真宗大中祥符初同学究出身,五年复举进士及第。知仙源县。历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知许、徐、兖、郓、泰五州,留守南京。召为左正言,知谏院,受命日,上书请章献太后归政天子。论奏曹利用、罗崇勋窃弄权柄,宜早斥去,太后可其言乃退。仁宗明道二年,权御史中丞,以谏废郭后出知泰州,徙徐、兖州。复入为御史中丞,性鲠挺特达,遇事弹劾无所避。因为程琳辨,出知郓州,道卒。全宋诗
孔道辅(九八六~一○三九),字原鲁,初名延鲁,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四十五代孙。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迁知仙源县。召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历判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出知郓州、青州,还判流内铨。复出知徐、许二州,徙应天府。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召为右谏议大夫。出知泰州,徙徐州、兖州,在兖三年,复入为御史中丞。宝元二年(一○三九),出知郓州,至韦城卒,年五十四(《临川先生集》卷九一《给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七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三五九
孔道辅(九八六——一○三九),初名延鲁,字原鲁,兖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四十五代孙,孔勖子。大中祥符五年举进士,释褐彭原幕,擢知仙源县,主孔子祠事。召为左正言,未几为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奉使契丹。历判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出知郓州,徙青州,还判流内铨,复出知徐、许二州,徙应天府。明道二年,召权御史中丞,因谏止废郭皇后,出知泰州,徙徐州、衮州,复入为御史中丞。宝元二年,因言程琳事,为宰相张士逊所卖,出知郓州,道卒。事迹详张宗益《宋守御史中丞赠太尉孔公后碑》(《阙里志》卷二四),《宋史》卷二九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26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字尚贤。张去华子。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进士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耀州。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建言有逋负官物而被系,本非侵盗而无以自偿,愿特蠲之。真宗用其言。天禧二年擢右正言、知制诰,九年不迁。仁宗天圣四年以左谏议大夫罢职。孝谨有家法,不交权贵。有文集。全宋诗
张师德,字尚贤,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真宗大中祥符是年(一○一一)进士,通判耀州。累擢右正言、知制诰。出知颍州,迁刑部员外郎,判大理寺。仁宗天圣四年(一○二六)拜右谏议大夫,罢知制诰。九年不迁,卒于官,年四十九。有文集十卷,不传。事见《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三○六有传。全宋文·卷三二○
张师德(九七八——一○二六),字尚贤,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西)人。大中祥符四年真宗祀汾阴,献《汾阴大礼颂》于行在,是岁举进士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耀州。迁秘书省著作郎、集贤校理、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契丹、高丽使来,多以师德主之。天禧初,安抚淮南,改判司农寺。擢右正言、知制诰,判尚书刑部,出知颍州,判大理寺,知邓州,徙汝州,拜左谏议大夫,罢知制诰,卒,年四十九。有文集十卷。见《东轩笔录》卷一四、《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三○六《张去华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安道。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累官殿中丞,为秘阁校理。出知常州,历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事,于真、楚、泰州及高邮军置斗门以利蓄泄灌溉;又增常平仓储积备荒。召修起居注。西夏起兵,论恢复民兵,施行于河东路,为诸路效仿。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为吕夷简所忌,出知宣州。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官终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全宋诗
吴遵路(九八八~一○四三),字安道,丹阳(今属江苏)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仁宗天圣中历知崇、洪、宣州,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庆历三年卒,年五十六(《东都事略》卷一一五)。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三《吴淑传》,《宋史》卷四二六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三二九
吴遵路(九八八——一○四三),字安道,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吴淑子。大中祥符五年进士。累官殿中丞,为秘阁校理。上奏忤章献太后,出知常州。明道中为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副使。景祐中迁工部郎中,坐失按降知洪州。康定元年除天章阁待制,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庆历初出知宣州,后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庆历三年卒,年五十六。《宋史》卷四二六有传,又见《隆平集》卷一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三、一一九、一二六、一三一、一三二、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8 【介绍】: 宋沧州清池人,字用晦,一字晦之。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累迁河阳节度判官。真宗咸平中奏言当世要务,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进右司谏,出知邓州,赈关右饥民。擢龙图阁待制,再迁工部郎中,建言矫任官重内轻外之弊,自请补外。大中祥符九年拜参知政事。以与王钦若议论相失辞位。仁宗即位,召为枢密副使,天圣三年拜相。慎名器,无毫发私,虽显贵,清约如寒士。卒谥文节。全宋文·卷一八九
张知白(?——一○二八),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端拱进士。累迁河阳节度判官、权右正言、判三司开拆司,权管勾京东转运司事,知邓州。大中祥符九年,迁给事中、参知政事。以议论与宰相王钦若不合,称疾辞位,出知大名府。徙南京留守,复徙亳州。仁宗即位,进尚书右丞、枢密副使。天圣三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相位。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三、四,《宋史》卷三一○本传。又,今人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据张秀民《始祖文节公年谱》,谓其生于建隆二年(九六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26 【介绍】: 宋蔡州上蔡人,字平叔。少博学,为杨亿等所知。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累官史馆修撰。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义为言者劾以在郡不修饰,降监江州税。全宋诗
祖士衡(九八七~一○二五),字平叔,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通判蕲州。召直集贤院,迁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三年卒,年三十九。有《敝帚》、《西掖》、《乾兴》等集,不传。事见祖无择《宋尚书礼部员外郎中祖公墓志铭》(《辅仁学志》民国十九年二卷一期),《宋史》卷二九九有传。全宋文·卷三六三
祖士衡(九八八——一○二六),字平叔,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大中祥符九年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蕲州,再迁殿中丞、直集贤院,改右正言、户部判官。迁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三年卒,年三十九。士衡博学有文,为李宗谔、杨亿、刘筠等所知,著有《西斋话记》一卷(存)。见《龙学文集》卷一四《状元紫微始末》,《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42 【介绍】: 宋歙州新安人,字长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嗜学好古,尤工诗。大臣交荐,由连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校勘馆阁书籍。与撰《景祐广乐记》,特迁刑部郎中、直集贤院。奉使辽,辽主慕其文词,礼遇甚厚。累迁翰林学士、判昭文馆兼侍读学士。有《蕲春集》等。全宋文·卷三六四
聂冠卿(九八八——一○四二),字长孺,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大中祥符五年进士,授连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为集贤校理、通判蕲州。再迁太常博士,预撰《景祐广乐记》,特擢刑部郎中、直集贤院。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判太常礼院。使契丹,还为翰林学士,同知通进银台司、审刑院。庆历二年九月卒,年五十五。冠卿嗜学好古,工诗,有《蕲春集》十卷。《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4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守一。真宗天禧三年进士。历知新喻县。累官监察御史、侍御史,极为仁宗所称。为广西安抚使,召还,除三司盐铁判官。官终江淮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全宋文·卷三九二
萧定基(九八九——一○四二),字守一,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以天禧三年进士补岳州军事推官,徙虔州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知新淦县,移监成都府市买务,知黎州。累迁太常博士、兼监察御史里行。再迁至侍御史,历江西、广西、交州转运使。还,除三司盐铁判官,江淮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庆历二年卒,年五十四。见王安石《萧公神道碑》(《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0—1066 【介绍】: 宋许州郾城人,字唐卿。真宗天禧三年进士。累授屯田员外郎、通判并州。以丁度荐为侍御史,上疏请严备西羌,建议增步卒、省骑兵。历集贤校理、三司度支判官、同管勾国子监、判司农及太常寺。数考试开封国学进士,命题皆奇奥,人目为“难题掌公”。英宗朝,以工部侍郎致仕。曾预修《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校正《类篇》、《神农本草》,著有《晋阳刀笔》、《郡国手鉴》、《周易杂解》及文集。全宋诗
掌禹锡(九九○~一○六六),字唐卿,许州郾城(今属河南)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青箱杂记》卷四、《隆平集》卷八)。为道州司理参军。入为集贤校理,迁直集贤院兼崇文检讨,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七(《青箱杂记》卷四)。有文集二十卷,已佚。《苏魏公集》卷五六有《掌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四有传。全宋文·卷三九四
掌禹锡(九九○——一○六六),字唐卿,许州郾城(今河南郾城)人。天禧三年进士,为道州司理参军。试身言书判第一,改大理寺丞,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并州。丁度荐为侍御史,杜衍荐为集贤校理,改直集贤院兼崇文院检讨。英宗即位,自秘书监迁太子宾客,以工部侍郎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七。尝预修《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校正《类篇》、《神农本草》,著《郡国手鉴》、《周易集解》。《宋史》卷二九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