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第三人称
三足鼎立
《漢語大詞典》:鼎足而三
谓像鼎足一样,三方面并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朱德 《祝高树勋将军起义一周年》:“我相信 高树勋 运动今后必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必然会与解放区军民的抵抗, 蒋 管区人民的民主运动鼎足而三。”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他虽然是道家的中心人物,而且是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家派与儒、墨鼎足而三的一个人,他的师承渊源却不甚明白。”
《國語辭典》:鼎足三分  拼音:dǐng zú sān fēn
比喻三方势力均等,而相互牵制的情势。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汉家王气已将终,鼎足三分各自雄,周瑜枉用千条计,输与南阳一卧龙。」也作「鼎足而立」。
《國語辭典》: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國語辭典》:鼎足之势(鼎足之勢)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比喻三方面分别对立的局势。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
《國語辭典》: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國語辭典》:第三人称(第三人稱)  拼音:dì sān rén chēng
1.你、我以外的第三者,称为「第三人称」。
2.一种小说叙述法。作者立于旁观者的地位,以描写第三者的情节。这种体裁就称为以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就是采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
《國語辭典》:三足鼎立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三方如鼎足对峙而立。如:「欧洲各国在西元一九九二年成立共同体后,将与美、日两国呈三足鼎立之势,主导世界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