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峡词源
  
倒峡词源
 
倒挽峡流
 
倒挽峡流归笔底
 
倒流三峡
 
文倾三峡
 
沙头醉玉瓶
 
笔底三江
 
笔扫千军
 
笔端舌喷长江
  
词源三峡
 
诗思翻三峡
 
高吟三峡动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醉歌行〉【案:原注。别从侄勤(勤一作劝)落第归。】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词源倒流三峡水【词源倒倾三峡水】【词赋倒流三峡水】【词赋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只今年才十六七【只今生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汝身已见唾成珠【汝身即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春光澹沱秦东亭【春光潭沱秦东亭】,渚蒲牙白水荇青。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众宾已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鲁交,字叔达,号三江,梓州(今四川三台)人。尝官殿中丞(《舆地纪胜》卷一五三)。仕至虞部员外郎。仁宗尝手录其《清夜吟》诗赐天台山寺(清乾隆《潼川府志》卷七)。有《三江集》(《瀛奎律髓》卷二八)、《鲁交集》(《宋史·艺文志》),均不传。今录诗十首。
《國語辭典》:三江  拼音:sān jiāng
1.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的合称。
2.四川岷江、涪江、沱江的合称。
3.广西黔江、郁江、桂江的合称。
4.浙江吴江、钱塘江、浦阳江的合称。
《漢語大詞典》:三江口
(1).指 江苏省 吴江县 北, 吴淞江 、 娄江 、 东江 分流处。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不知 越王 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 吴国 。”
(2).指 湖南省 岳阳 北, 洞庭湖 水入 长江 处。
(3).指 湖北省 汉口 西。《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孔明 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檣,迤邐望 夏口 而进。 离三江口 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
(4).指 浙江 的 曹娥江 、 钱清江 、 浙江 三水于海口汇合处。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会稽县》
(5).指 云南 、 贵州 、 广西 三省之 南盘江 、 多衣江 、 九龙河 交汇处。《诗刊》1978年第2期:“ 三江口 的过去是十分悲惨的。”他如 广东 郁水 ( 西江 )、 浈水 ( 北江 )、 浪水 ( 东江 )合流处, 广西藤江 、 绣江 、 桂江 合流处都叫 三江口 。
《分类字锦》:三江逼户
李华贺遂员外药园小山池记一夫蹑轮而三江逼户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江并流
在云南省西北部。分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个景区。面积3800平方千米,海拔6000多米。山高水深,景色奇幽。地质景观神奇奥妙,雄、奇、险、秀,引人入胜。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國語辭典》:三江七泽(三江七澤)  拼音:sān jiāng qī zé
泛指江河湖泊。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宋。陆游 书怀绝句五首之五:「未驾青鸾返帝乡,三江七泽路茫茫。」
《國語辭典》:三江五湖  拼音:sān jiāng wǔ hú
泛指江河湖泊。宋。孔武仲〈瓜步阻风〉诗:「三江五湖历已尽,势合平夷反龃龉。」《西游记》第四二回:「这一时间,转过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渎、溪源潭洞之间,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面。」
《國語辭典》:三江  拼音:sān jiāng
1.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的合称。
2.四川岷江、涪江、沱江的合称。
3.广西黔江、郁江、桂江的合称。
4.浙江吴江、钱塘江、浦阳江的合称。
《漢語大詞典》:松陵
(1). 吴淞江 的古称。为 太湖 支流三江之一,由 吴江县 东流与 黄浦江 汇合,出 吴淞口 入海。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 唐 皮日休 《松江早春》诗:“ 松陵 清浄雪初消,见底 新安 恐未如。”参见“ 松江 ”。
(2). 吴江县 的别称。 宋 姜夔 《过垂虹》诗:“曲终过尽 松陵 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江县》:“ 吴江县 ,府东南四十五里,东北至 松江府 …… 唐 曰 松陵镇 。 乾寧 二年, 杨行密 与 钱鏐 相攻,设砦於此,属 松江镇 。”
《漢語大詞典》:松江
吴淞江 的古称。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松江:“ 唐 人诗文称 松江 者,即今 吴江县 地,非今 松江府 也。 松江 首受 太湖 ,经 吴江 、 崑山 、 嘉定 、 青浦 ,至 上海县 合 黄浦 入海,亦名 吴松江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三江》:“三江皆 太湖 之委流也。一曰 松江 ,一曰 娄江 ,一曰 东江 。”
《漢語大詞典》:南江
古以 南江 、 北江 、 中江 为三江。 南江 即今 吴淞江 。《书·禹贡》:“东为 中江 。” 孔 传:“有北有中,南可知。” 孔颖达 疏引《地理志》:“ 南江 从 会稽 吴县 南,东入海。”
《漢語大詞典》:北江
古以 南江 、 北江 、 中江 为三江。 北江 指今 长江 下游。书·禹贡:“东为 北江 ,入于海。” 孔 传:“自 彭 蠡 ,江分为三,入 震泽 ,遂为 北江 而入海。”
《漢語大詞典》:中江
(1).江流的中央;江中。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顷之,烟炎张天”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北齐书·王琳传:“ 太清 二年, 侯景 渡江,遣 琳 献米万石,未至,都城陷,乃中江沉米,轻舸还 荆州 。” 元 范梈 《送吴真人持诏宁亲》诗:“明月落中江,倒景射斗牛。”
(2).水名。古三江之一。书·禹贡:“东为 中江 ,入于海。”
(3). 汉 以后有多种解释。汉书·地理志指今 安徽 芜湖 东经 江苏 、 高淳 、 东坝 、 溧阳 至 宜兴 通 太湖 一水;初学记引 郑玄 说,指 岷江 会合 北江 、 南江 后的一段; 盛弘之 《荆州记》指 长江 经流自今 湖北 江陵 以下至 江西 九江 一段。今 四川 沱江 , 六朝 以来亦有 中江 之称。
《國語辭典》:韵目(韻目)  拼音:yùn mù
韵书中的韵部标目。如广韵上平声的一东、二冬、三钟、四江。
《国语辞典》:正阳关(正阳关)  拼音:zhèng yáng guān
位于安徽省西北,淮河南岸。居淮河、渒河、颖水三江的汇合处,商业繁盛,为控制淮河流域水运的重要关口。
《漢語大詞典》:倒峡(倒峽)
(1).谓江水倾峡而出。 宋 朱熹 《同子澄及诸僚友游三峡过山房登折桂分韵得万字》:“散目山崔嵬,纵轡路脩蔓。凭栏快倒峡,躋壑困脱輓。”
(2).比喻文章气势磅礴。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搆》:“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
《國語辭典》:笔阵(筆陣)  拼音:bǐ zhèn
诗文写作时,于谋篇布局擘画等有如军阵。比喻写文章。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谈丛发流水之源,笔阵引崩云之势。」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