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三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解脱相,言无生死之相也。二、离相,言无涅槃之相也。三、灭相,言生死涅槃之无相,其无相亦无。即非有非无之中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文句七上曰:「解脱相者,无生死相,离相者,无涅槃相,灭相者无相,亦无相。」又曰:三有为相。(参见:有)
【佛学常见辞汇】
解脱相、离相、灭相。解脱相是无生死的相;离相是无涅槃的相;灭相是无生死涅槃的无相,连无相亦无,即是非有非无之中道妙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对于无或空而言。此有实有假有妙有等之别。如三世实有者,实有也。因缘依他之法者,假有也。圆成实性者,妙有也。(二)十二因缘之一。为造可牵当来果之业之位,即业能有当果之意。是因之名也。又曰有支。若约于分位之十二因缘,则当于壮年以后。(三)果之名。因果不亡之义。如三有,二十五有,及四有等。(四)色界无色界之定及依身也。外道执之,以为解脱,故遮遣之而特谓之有。有者生死相续之义,显非真灭之意也。上二界之贪,谓之有贪,上二界之漏,谓之有漏(三漏之一)者,即由此意。
【佛学常见辞汇】
苦果的别名,依因而有果,故果名为有,如称三界为三有、九有等是,是有生死烦恼的意思。
【三藏法数】
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亡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
三相续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世界相续,由众生之有业而国土世界安立。二众生相续,五蕴法和合而众生存立。三业界相续,依善恶之业因。而苦乐之果报成立。说见楞严经四。
【佛学常见辞汇】
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界相续。世界相续是众生困惑不断造业,故其依报世界亦不断安立;众生相续是众生未断生死,其五蕴不断假合,故众生亦不断成立;业界相续是众生不断造业,故其恶业的苦报亦不断成立。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之相言之,所谓相续。而相续之种别亦有三:
一、世界相续 由众生之有业,而国土世界安立。
二、众生相续 由五阴法之和合,而众生存立。
三、业果相续 依善恶之业因,而苦乐之果报成立。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世界相续〕,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昧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此之世界,同诸众生业力,依空安立而有成坏之劫,坏而复成,成而复坏,终始相续,无有断绝,故名世界相续。(空昧相形者,空即明也,昧即暗也。明暗互相,形影动摇不定,故有风轮生也。执持世界者,金水土三轮,皆为所载持也。明觉立坚者,一念妄明,坚执不移,故有金轮生也。保持国土者,谓金体贵重,故云保持。火光为变化性者,谓火能变生为熟,变腐为坚等。实(编者注:「实」疑是「宝」)明生润者,谓金能生水也。火光土蒸者,火性炎上,水性流下,如火蒸物,气汗流下,故有水轮。含十方界,如上所明,乃是三轮相生次第。若论诸轮持于世界,最下空轮,持于风轮,风轮持于水轮,水轮持于金轮,而不言土者,土与金同是坚性,故不言也。)
〔二、众生相续〕,谓五阴诸法,众共和合而生,名为众生。经云:同业相缠,合离成化,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胎卵湿化,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生死死生,无有断绝,故名众生相续。(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者,众生皆由六根对于六尘,同造生死之业,故名同业。业相缠缚,故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死。化犹变化,谓生死也。流爱为种,纳想为胎者,流,注也。谓识之流,爱则为种,神之纳想,则为胎也。交遘发生吸引同业者,遘,遇也。谓男女交相遇会,情所发生,吸撮导引同业之类,而入胎也。更相变易者,四生受报,循业不定也。所有受业,逐其飞沉者,随其所受业报,或升或沉,无定趣也。)
〔三、业果相续〕,谓众生有杀盗淫三种之业,而受其果报,故名业果。经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惟杀盗淫,三为根本,随业随报,无有穷尽,故名业果相续。(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二句,文义互见,如云汝负我命,汝还我命;我负汝债,我还汝债。此杀盗二种业果也。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二句,亦应互见,如云我爱汝心,汝怜我色。此淫欲业果也。)
因三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因明三支作法中,因所必备之三个法则也。一,遍是宗法性。二,同品定有性。三,异品遍无性。盖因以确立未决宗义之理由而名,故与宗及同喻之关系应必有,同时与异喻之关系须绝无。此因所以有三相之别也。
法轮三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轮之语,虽通名一切之佛法,然常别指见道之八圣道而言,盖轮有辐毂辋之三相,此八圣道亦具此三相也。又车轮速疾,见道之观行亦速疾也。俱舍论二十四曰:「唯依见道,世尊有处说名法轮,如世间轮有速等相。见道似彼,故名法论。见道云何与彼相似?由速行等似彼轮故,谓见谛道速疾行故,有舍取故,降未伏故,镇已伏故,上下转故,具此五相似世间轮。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如世间轮有辐等相,八支圣道似彼名轮,谓正见正思惟正勤正念似世轮辐。正语正业正命似毂,正定似辋,故名法轮。」
不觉三相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依不觉故,生三种相,与彼不觉,相应不离。
一者、无明业相 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
二者、能见相 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
三者、境界相 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离见则无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