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足鳖(三足鼈)
传说中的三足之鳖。山海经·中山经:“ 从水 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食之无蛊疫。”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能鳖﹝集解﹞引 姚福 《庚己编》云:“ 太仓 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髮耳。”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说他变了三足鳖。”
分類:三足
《漢語大詞典》:三足能
即三足鳖。鳖三足者名能,见尔雅·释鱼。 明 茅维 《闹门神》:“扫氛霾,敢谁欺紿,判他两头蛇,三足能。”参见“ 三足鳖 ”。
分類:三足
《漢語大詞典》:三足鳖(三足鼈)
传说中的三足之鳖。山海经·中山经:“ 从水 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鳖,枝尾,食之无蛊疫。”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能鳖﹝集解﹞引 姚福 《庚己编》云:“ 太仓 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髮耳。”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说他变了三足鳖。”
分類:三足
《漢語大詞典》:窗蟾
窗前的月光。传说月中有三足蟾,故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隙駟晨转,窗蟾夜通。”
《漢語大詞典》:贲龟(賁龜)
三足龟。尔雅·释鱼:“鳖三足,能;龟三足,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贲龟:“按山海经云: 狂水 西南注 伊水 ,中多三足龟,食之无大疾,可以已肿。”
分類:三足
《漢語大詞典》:瓦鬲
古代陶制的炊器。三足,形似鼎而无耳。《孔子家语·致思》:“ 鲁 有俭嗇者,瓦鬲煮食。”晋书·四夷传·肃慎氏:“无井灶,作瓦鬲,受四五升以食。”
分類:三足
《漢語大詞典》:蝉蜍(蟬蜍)
传说月中有三足蟾蜍,因借指月亮。蝉,通“ 蟾 ”。 南唐 李中 《题徐五教池亭》诗:“晓香怜杜若,夜浸爱蝉蜍。”
《國語辭典》:鼎足三分  拼音:dǐng zú sān fēn
比喻三方势力均等,而相互牵制的情势。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汉家王气已将终,鼎足三分各自雄,周瑜枉用千条计,输与南阳一卧龙。」也作「鼎足而立」。
《國語辭典》: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國語辭典》:鐎斗  拼音:jiāo dǒu
一种三足有柄的金属器皿。铜制,可容一斗。本用以炊煮,后世军中每在夜间敲击,作为警众的信号。《宣和博古图。卷二○。龙首鐎斗》:「右高七寸八分,深二寸三分,口径四寸三分,容一升,重三斤一两。有耳,有流,有柄,无铭。是器鐎斗也。许慎以谓斗之可以温物者耳。」也称为「刁斗」。
分類:三足
《漢語大詞典》:金华将军(金華將軍)
传说中的蛙类动物。三足。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 杭州 有金华将军者,盖青蛙二字之讹。其物极类蛙,但三足耳,其见多在夏秋之交。所降之家,以秫酒一盂,腐一方祀之。其物盘踞其旁,初不饮啖,而其皮壳由青而黄而赤。祀者曰:将军受享既醉矣。遂以盘送诸 涌金门 外 金华太保庙 ,指顾间,顿失所往。其家数日内,必有所获。”
分類:动物三足
《漢語大詞典》:木马子(木馬子)
(1).木制马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华元郡王 允良 ……好坐木马子,坐则不下。”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八大王之子:“木马子者竟是便溺之器……在 宋 时已有马子桶之称,则 允良 所坐木马子必是此物。”
(2).军中防御用具。上面一横木,下置三足(或四足),高三尺,长六尺,纵横布置营阵之外,以阻敌骑。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器式一:“皮竹笆……两边以木马子倚定,开箭窗,可以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