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13,分448页显示 上一页 364 365 366 367 368 370 371 372 373 下一页
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
第三一百年,得坚固持戒
三角相
示三遍
每月二十三日
每月三十日
第三处忉利天
三祇修六度
三禅天识住
第三人,没已即出,出更不没
三日出
意识遍缘一切通彻假实三量
依僧三月安居
三禅天定
佛类词典(续上)
融三世间土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
第三一百年,得坚固持戒
三角相
示三遍
每月二十三日
每月三十日
第三处忉利天
三祇修六度
三禅天识住
第三人,没已即出,出更不没
三日出
意识遍缘一切通彻假实三量
依僧三月安居
三禅天定
融三世间土
【三藏法数】
隔别名世,间差名间。三世间者: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也。谓如来法界之身,遍一切处,以一切众生国土,即是如来清净法身。如来之身,能为众生身,及国土虚空身,交彻混融,无障无碍,是名融三世间土。(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智正觉世间,即佛世间。)
隔别名世,间差名间。三世间者: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也。谓如来法界之身,遍一切处,以一切众生国土,即是如来清净法身。如来之身,能为众生身,及国土虚空身,交彻混融,无障无碍,是名融三世间土。(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智正觉世间,即佛世间。)
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
【三藏法数】
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持戒律,怠习禅定,唯尚多闻,依语生解,坚固不变也。
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持戒律,怠习禅定,唯尚多闻,依语生解,坚固不变也。
第三一百年,得坚固持戒
【三藏法数】
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少习禅定,惟乐持戒,不犯律仪,无诸放逸,坚固不变也。
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少习禅定,惟乐持戒,不犯律仪,无诸放逸,坚固不变也。
三角相
【三藏法数】
三角相者,谓结界之处,其形三角也。以此处水路等三角围绕,或立石种树以为界相也。
三角相者,谓结界之处,其形三角也。以此处水路等三角围绕,或立石种树以为界相也。
示三遍
【三藏法数】
三遍者,即依前二用,一一普周法界也。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谓尘无自性,揽真理而成立,真既无边,尘亦随尔,故一一尘中皆见法界。二者,一尘出生无尽遍,谓尘无自体,起必依真,真如既具恒沙众德,依真起用,万法繁兴,无有穷尽。三者,一尘合容空有遍,谓尘无自性即空也;幻相宛然,即有也。真空不空,妙有不有,事理该罗,容纳无碍也。
三遍者,即依前二用,一一普周法界也。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谓尘无自性,揽真理而成立,真既无边,尘亦随尔,故一一尘中皆见法界。二者,一尘出生无尽遍,谓尘无自体,起必依真,真如既具恒沙众德,依真起用,万法繁兴,无有穷尽。三者,一尘合容空有遍,谓尘无自性即空也;幻相宛然,即有也。真空不空,妙有不有,事理该罗,容纳无碍也。
每月二十三日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
此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
每月三十日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已上为六斋日。)
此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
【三藏法数】
此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已上为六斋日。)
第三处忉利天
【三藏法数】
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即须弥山顶,帝释所居之处也。此处说十住等法门,共六品经:一升须弥山品、二山顶偈赞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发心功德品、六明法品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今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即须弥山顶,帝释所居之处也。此处说十住等法门,共六品经:一升须弥山品、二山顶偈赞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发心功德品、六明法品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今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三祇修六度
【三藏法数】
三祇者,三阿僧祇劫也。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度,越也,越生死流,到涅槃岸也。谓菩萨既发心已,必须行六度行,填满本愿,是为三祇修六度。(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
三祇者,三阿僧祇劫也。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度,越也,越生死流,到涅槃岸也。谓菩萨既发心已,必须行六度行,填满本愿,是为三祇修六度。(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
三禅天识住
【三藏法数】
谓厌二禅喜心涌动,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心发,感报而生色界三禅天,此识即依化生之身而住,是为三禅天识住。
谓厌二禅喜心涌动,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心发,感报而生色界三禅天,此识即依化生之身而住,是为三禅天识住。
第三人,没已即出,出更不没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内凡之人,发意欲度生死大河,由昔断善根,没生死河,故云没。今因亲近善友,能生信心,虽没而出,故云没已即出。复能坚持净戒,读诵书写解说经典,后證道果,故云出更不没。(内凡者,已入佛法名内,未登圣位名凡也。)
此一种以喻内凡之人,发意欲度生死大河,由昔断善根,没生死河,故云没。今因亲近善友,能生信心,虽没而出,故云没已即出。复能坚持净戒,读诵书写解说经典,后證道果,故云出更不没。(内凡者,已入佛法名内,未登圣位名凡也。)
三日出
【三藏法数】
三日出时,四大海水,千由旬乃至七千由旬内,展转消尽。
三日出时,四大海水,千由旬乃至七千由旬内,展转消尽。
意识遍缘一切通彻假实三量
【三藏法数】
谓此识心,遍缘现前实有之境,于实境上分别长短方圆等相,名为假。是则此识三境皆缘,三量皆具,以其遍能分别假实诸境,是以所缘之境广也。(三境者,一性境,说见上。二独影境,谓思量过去之境,唯有影现于心。三本质境,谓于现身境上分别质相。三量者,一现量,说见上。二比量,谓于现前物上比度而知,如隔墙见烟,知彼有火。三非量,谓追缘过去未来之事。)
谓此识心,遍缘现前实有之境,于实境上分别长短方圆等相,名为假。是则此识三境皆缘,三量皆具,以其遍能分别假实诸境,是以所缘之境广也。(三境者,一性境,说见上。二独影境,谓思量过去之境,唯有影现于心。三本质境,谓于现身境上分别质相。三量者,一现量,说见上。二比量,谓于现前物上比度而知,如隔墙见烟,知彼有火。三非量,谓追缘过去未来之事。)
依僧三月安居
【三藏法数】
谓比丘尼结夏三月禁足安居,当与比丘同处,朝夕咨问法义,增益见闻,以自修习也。
谓比丘尼结夏三月禁足安居,当与比丘同处,朝夕咨问法义,增益见闻,以自修习也。
三禅天定
【三藏法数】
谓既得二禅天定已,而又厌二禅喜心涌动,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心发;乐法增长,遍满身中,于世间乐最为第一,是名三禅天定。
谓既得二禅天定已,而又厌二禅喜心涌动,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心发;乐法增长,遍满身中,于世间乐最为第一,是名三禅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