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13,分448页显示 上一页 402 403 404 405 406 408 409 410 411 下一页
万胜(别称 明三奴 )
文益渐(字 日新 号 三忧堂、大庇 )
僧本诚(名 文诚 字 觉隐、道元、道原 号 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三隐 )
朱希晦(字 □□ 别称 雁山三老 )
钱惟善(字 思复 号 曲江居士 世称 三高士墓 )
郑道传(字 宗之 号 三峰 文宪 奉化伯 )
陈叔起(号 三山 )
聂铉(字 器之 别称 成均三助 )
郑驹(字 千里 号 三骥 )
杨溥(字 弘济 别称 三杨 文定 号 南杨、澹庵 )
郑和( 马文和 三保、三宝 郑 )
沈万三(别称 万三秀 富 字 仲荣 )
向文敏(字 懋学 号 三先生 )
华宗康(字 思淳 号 三省 )
其它辞典(续上)
唐桂芳(名 仲 字 仲实 号 白云、三峰 )万胜(别称 明三奴 )
文益渐(字 日新 号 三忧堂、大庇 )
僧本诚(名 文诚 字 觉隐、道元、道原 号 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三隐 )
朱希晦(字 □□ 别称 雁山三老 )
钱惟善(字 思复 号 曲江居士 世称 三高士墓 )
郑道传(字 宗之 号 三峰 文宪 奉化伯 )
陈叔起(号 三山 )
聂铉(字 器之 别称 成均三助 )
郑驹(字 千里 号 三骥 )
杨溥(字 弘济 别称 三杨 文定 号 南杨、澹庵 )
郑和( 马文和 三保、三宝 郑 )
沈万三(别称 万三秀 富 字 仲荣 )
向文敏(字 懋学 号 三先生 )
华宗康(字 思淳 号 三省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三
桂芳一名仲,字仲实,歙人。元至正中用荐授崇安县教谕,再任南雄路学正。明初摄紫阳书院山长。有《武夷小稿》、《白云集略》四十卷。 (《四库总目》:庐陵钟晦撰桂芳行状,称其文一以气为主。今观集中有《与陈浩书》称,尝慕苏者泉闭户探赜,古今上下,融液胸臆。故下笔源源而无艰险窘迫态。辄谓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此苏老家传法也。盖其平生宗旨如此,故所作容与逶迤,绝无聱牙晦涩之习,诗亦清谐婉丽,颇合雅音。 程敏政《新安文献志》:朱大同云:「唐仲实诗清新流丽,格律高古。」 田按:仲实《武夷小稿》、《白云集略》四十卷,今罕见传本。《四库》著录《白云集》七卷,盖自程克勤所编《唐氏三先生集》录出。庐陵钟晦撰仲实行状称其为诗清新流丽、出语惊人,而声调格律铿锵浏亮,读之琅然惬听。又谓太祖下歙,访问耆儒,佥院邓愈以朱升、唐仲实名闻,召对称旨,有尊酒束帛之赐。《五伦书》又谓歙人姚琏与唐仲实同迎跸于街口。《四库总目》录入明人集部,盖与录陶宗仪《南村集》同意也。仲实文宗老苏,诗亦格律苍老,其《和吴生维新》诗云:「老来懒吐惊人语,水落寒天露沙渚。蚤年枉费饾饤功,谩把红花娩青蕊。」可以识其意趣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6 【介绍】: 元黄陂人。从明玉珍起兵,骁勇善战,玉珍宠爱之,收为义弟,称明二,或称明三奴。惠宗至正十九年,领兵克成都。二十二年,玉珍建夏政权,被任为司马。其后领兵攻汉中、云南,屡立战功。二十四年,改右丞相。二十六年,玉珍去世,被玉珍义子明昭矫旨缢杀。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南平人,字日新,号三忧堂、大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嘉兴语溪人,初名文诚,后名道元。字觉隐,号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尝主本觉寺。后寓吴下。喜山水,以诗自豪。又善画山水。有《凝始子集》。元诗选
本诚初名文诚,字道元,(一作原)后名道元,字觉隐,嘉禾语溪人。住兴圣禅寺,嗣法虚谷陵禅师。又主本觉寺,寓吴下佳山水间。居无常处,以诗自豪。与天隐至公、笑隐䜣公诗声相埒,呼为诗禅三隐。天隐先化去,师与笑隐洪武初尚在,有文集行世。道元喜诙谐,常与程渠南同食蕈,道元嘱赋,渠南应声云:「头子光光脚似丁,祗宜豆腐与波棱。释迦见了呵呵笑,煮煞许多行脚僧。」闻者绝倒。又善书,山水学巨然,翎毛竹石俱有洒脱之韵。自云吾尝以喜气写兰,以怒气写竹。每画毕,辄喜题跋其上。自称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或诡言「蜀畤坾公笔」云。槜李诗系·卷三十
本诚一作本成,又名文诚,字道原,号觉隐,崇德人。嗣法于陵虚谷,与天隐、笑隐友善,世号三隐。至正间,住嘉兴兴圣、本觉二寺。姚绶作记,称其善诗画,写竹有掀簸之态。有文集行世。至正七年,嘉禾城西有乌数千营巢于地,围八尺,崇五尺。未几,大盗弄兵海上,红巾继起。本诚著乌城志五百馀言,宋濂爱其文,删之以附集中。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初名文诚,字道原,后名道元,字觉隐,嘉禾人。主兴圣禅寺,又主本觉寺。洪武初示寂,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元诗选
希晦,字□□,乐清人。以诗名于元季,隐居瑶川,与四明吴主一、箫台赵彦铭游咏雁山中,时称雁山三老。遭至正之乱,避地所至,名山胜境,游览殆遍。洪武初,始归瑶川,须发皓白,幅巾短策,徐行林壑,望者以为神仙中人也。有司尝以姓名著荐剡,不及领朝命而卒。所居曰「云松巢」,集因以名焉。嘉靖间,七世孙玄谏选辑行世,集中佳句如《春日》云:「日阴团碧树,风暖韵黄鹂。」《写怀》云:「水满鱼儿出,泥香燕子来。」《夏日书怀》云:「白发生涯人已老,绿阴时节雨偏多。」《次竹隐二弟韵》云:「两袖秋风停野骑,半篙秋水漾渔舠。」《幽居》云:「竹吹绿雾沾书帙,花发红云映药栏。」所谓清丽简亮,可振唐人遗响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钱塘人,字思复,号曲江居士。顺帝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据枚乘《七发》,辨钱塘江为曲江,由是得名。官副提举。张士诚据吴,弃官。既殁,与杨维桢、陆居仁同葬干山,人称三高士墓。有《江月松风集》元诗选
惟善,字思复,钱塘人。领至正辛巳乡荐,官至副提举。张氏据吴,退隐吴江之筒川,又移居华亭,明洪武初卒。思复长于毛氏诗学,强记而多才。乡试时,以《罗刹江赋》命题,锁院三千人,不知罗刹江之为曲江也。思复引枚乘《七发》为据,其首句云:「惟罗刹之巨江兮,实发源于太末。」大为主司所称,由是知名。号「曲江居士」,又自号「心白道人」。所著《江月松风集》,陈众仲为之序,谓当壮盛之年,未尝有纷华之悦。观其为诗,妥适清茜,娓娓乎有唐人之流风焉。思复与杨廉夫倡和有句云:「笠泽水寒鱼尾赤,洞庭霜落树头红。」又云:「汉史丁公那及齿,陶诗甲子不书元。」盖有感而言之也。(钱思复《江月松风集》十二卷,焦澹园《经籍志》不载,钱牧斋《列朝诗集》录思复诗九首,得之赖良《大雅集》所载者而已。练川陆子垂家藏思复手书诗集,后归于秀州曹倦圃,友人金亦陶钞得之,合之甫里许氏所藏,与陆氏原本无异。倦圃云:余家藏元人真迹有思复诗,乃知《江月松风集》尚多遗佚。思复以书名卷册流传人间者,随见当补入也。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思复,松江人。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思复,钱唐人。领至正辛巳乡荐官至副提举自号曲江居士又称心白道人有江月松风集十二卷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郑道传,朝鲜古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儒学家、改革家,在朝鲜王朝开国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字宗之,号三峰,本贯奉化,生于高丽荣州。自幼博览群书,入仕高丽王朝以后力主改革,作为新兴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而与守旧的世家大族对立。后投靠大将李成桂(后来的朝鲜太祖),并辅佐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封奉化伯。郑道传主张实行科田法,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崇儒排佛,对明朝采取事大政策,并主导规划新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晚年卷入王位之争,终于在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中被李成桂五子李芳远(后来的朝鲜太宗)所杀。遗著《三峰集》。后世韩国史家称其为“王朝的设计者”。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叔起(1342?~1406),号三山,福建省福州人,客居浙江瑞安。博识善谈,长于绘事,山水清雅。随意所适无不妙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清江人,字器之。洪武四年进士。官广宗县丞。秩满入觐,授翰林院待制,改国子监助教,迁典籍,赐归。十八年复召典会试。事后乞回乡,令食庐陵教谕俸终身。与贝琼、张美和齐名,时称成均三助。维基
聂铉,字器之,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临江路清江县(今江西清江)人。明初学者,政治人物、进士。聂铉于洪武三年(1370年)庚戌科举于乡,洪武四年(1371年)成辛亥科三甲进士,授予广宗县县丞,上疏免除旱灾税。任满后,入京朝觐,献《南都赋》及《洪武圣德诗》。授翰林院待制,改国子助教,迁典籍。后赐归。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召其主持会试,并准备留用。聂铉请求便地自养,于是以庐陵教谕职位终老。聂铉与张美和、贝琼齐名,时称“成均三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里。持身修洁,足迹不及公卿之门。洪武初,聘为郡学训导,升义乌教谕,以道教化,卒官。与弟真、凤并以文学著名,号为三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2—1446 【介绍】: 明湖广石首人,字弘济。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十二年,太子遣迎帝迟,帝怒,系狱十年。在狱中读经史诸子数周。仁宗即位,释出,擢翰林学士,进太常卿。宣宗即位,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掌机务。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不变。英宗正统三年进武英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荣共辅政,时称三杨。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后荣与士奇相继卒,溥孤立,王振益用事。卒谥文定。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弘济,石首人。建文庚辰进士,除翰林编修。宣德初,以太常卿兼学士直内阁。历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谥文定。有集。维基
杨溥(1372年—1446年),字弘济,号南杨,一号澹庵,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荆州府石首县(今湖北省石首)人。明朝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杨士奇共称“三杨”,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谥文定。建文、永乐年间杨溥自幼家贫勤学。建文元年(1399年),考中湖广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联捷庚辰科二甲十八名进士,与杨荣同授翰林院编修。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杨溥改授洗马、侍奉皇太子朱高炽。一日太子读《汉书》时,称张释之有贤才。杨溥曰:“张释之诚然有贤才,但若非汉文帝宽仁,他也无法行志”,此后杨溥特意编撰汉文帝的事编呈上。朱高炽读后大悦。之后,杨溥因丧归乡。恰逢朱棣北征、太子监国,命其赴任。永乐十二年,因为朱棣回朝后,太子迎接迟缓,招致朱棣大怒。黄淮、杨溥等侍奉东宫的官员均因此下诏狱。当时家人供食屡次断绝,而明成祖之意又难测,杨溥性命旦夕不保。然而在这样恶劣情况下,杨溥更加勤奋地阅读各类经史子集书籍,十年牢狱仍不辍。洪熙、宣德年间明仁宗即位后,杨溥得释,并升任翰林学士。朱高炽因为念及杨溥是因他而受十年诏狱之灾,对他尤其怜惜。次年,仁宗在思善门旁建造弘文阁,并选拔文臣中有学行的人担任。杨士奇举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举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仁宗还命杨溥掌管弘文阁事,并亲授阁印。之后,擢升太常寺寺卿,仍兼职弘文阁事务。次年,朱高炽驾崩,明宣宗即位。其罢免弘文阁,并召杨溥进入内阁,与杨士奇等人共同处理机务。宣德四年,他回石首奔母丧,之后再次起用。宣德九年,晋升礼部尚书,仍然兼任其翰林学士与内阁的事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1或1375—1433或1435 【介绍】: 明云南昆阳人,本姓马,原名文和,小字三保,一作三宝,世称三保(宝)太监。回族。明初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朱棣起兵,有功,累擢内官监太监,赐姓郑。永乐三年奉成祖命与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按指南海以西即约自东经110°以西之海洋及沿海地方)。船队由苏州刘家河出海,有船二百余艘,其中极大的“宝船”有六十二艘。人员二万七千八百余人。永乐五年还国。自第一次航行至宣德八年共二十八年间,奉命七次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卒于第七次航行归途中,一说宣德十年卒于南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名富,字仲荣,行三,人呼万三秀。元时,父沈祐迁苏州长洲县。本与父及兄、弟务农,后投吴中巨贾陆氏门下,尽得其财,富甲江南。入明,奉诏出资建南京廊庑千余楹,筑京城洪武门至水西门段。以请犒军触怒太祖,流放云南,家产充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沅州人,字懋学。永乐二十一年举人。宣德初任湖口训导,清修自好,多所造就。卒于官。与陈质、林纯合祀,号三先生。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