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削草  拼音:xuè cǎo
1.除草。比喻消除灾祸。如:「这项措施从根源防治著手,可说是削草除根,永绝后患。」明。徐元《八义记》第三五出:「拿住孤儿只一刀,这回削草不留毛。」
2.为求谨慎严密而将底稿销毁。《晋书。卷一○二。刘聪载记》:「在位忠謇,屡进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而知也。」《南史。卷五○。列传。刘瓛》:「琎入侍东宫,每上事辄削草。」
《國語辭典》:板书(板書)  拼音:bǎn shū
1.教师书写在黑板上的字,称为「板书」。
2.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写字。
《漢語大詞典》:红签(紅簽)
旧式信封上书写收信人姓名的红纸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朱草衣 《哭槎儿》云:‘前日寄书书面上,红签犹写汝开封。’”
《漢語大詞典》:画革(畫革)
在皮革上书写。史记·大宛列传:“﹝ 安息 ﹞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輒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 司马贞 索隐引 颜师古 曰:“革,皮之不柔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又西逕 安息 南,城临 嬀水 ,地方数千里,最大国也。有商贾车船行旁国,画革旁行为书记也。”
《漢語大詞典》:复逆(復逆)
谓臣民上书告请。周礼·天官·宰夫“叙羣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诸臣之復,万民之逆” 汉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復,请也。逆,迎受王命者。宰夫主诸臣万民之復逆。’ 玄 谓,復之言报也,反也。反报於王,谓於朝廷奏事。自下而上曰逆,逆谓上书。” 孙诒让 正义:“ 俞樾 云:‘大僕掌诸侯之復逆,小臣掌三公及孤卿之復逆,皆以復逆连文。’《御僕》云:‘羣吏之逆,庶民之復’,此云‘诸臣之復,万民之逆’,盖互言之,非谓诸臣有復而无逆,万民有逆而无復也。”周礼·夏官·太仆:“掌诸侯之復逆。” 孙诒让 正义:“全经‘復逆’之文四见,并为告请之。”
《漢語大詞典》:枉记(枉記)
屈尊上书。称人对己上书的敬辞。 宋 曾巩 《回李清臣范百禄谢中贤良启》:“方喜闻风,遽蒙枉记。仰惟谦抑之过,第积感铭之深。”
《漢語大詞典》:动本(動本)
谓向皇帝上书。本,奏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诗肠既索,毒手堪加。已曾分付御史 舒亶 动本劾他。”评剧《秦香莲》第四场:“老夫我与你二人解和此事,同去金殿动本。” 蒲州 梆子《归宗图》第三场:“是你吃酒闯祸, 张台 奸贼动本,圣上大怒,将爹娘立斩金阶。”
《漢語大詞典》:诣匦(詣匭)
(1).指上书言事或谏诤。 唐 宋 时,朝廷设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宋 苏舜钦 《诣匦疏》:“今臣窃见纲纪隳败,政化闕失,其事甚众,不可概举,今条大者二,诣匭以闻,伏望陛下少赐观览。”
(2).指收纳谏书的机构。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又置诣匭,设直言极諫科。”
《漢語大詞典》:左冲(左沖)
古人上书于尊者的信末用语。谓空着信纸的左边,以待批答。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九:“冲者,虚也。卑者上书所尊,必虚其左,以请批答也。即古人书谨空之义。当由官署中嫌空字不佳,故改为冲。今人札无餘纸,而亦书冲,失其义矣。”
《漢語大詞典》:奏参(奏參)
向帝王上书弹劾官吏的过失。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但有不守官箴,不惜民瘼的,一并准他一体奏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前日藩臺接了这信,便回过制臺,叫他自己请假回去,免得奏参,保全他的功名。”
《漢語大詞典》:记奏(記奏)
古代州郡僚佐向长官或百姓向州郡上书陈事。 汉 王充 论衡·须颂:“上书於国,记奏於郡,誉荐士吏,称术行能。”
《漢語大詞典》:署议(署議)
谓上书议事。因上书须署名,故称。后汉书·袁安传:“ 宋由 惧,遂不敢復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
《漢語大詞典》:蚀昴(蝕昴)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 邹阳 从狱中上书云:“ 卫先生 为 秦 画 长平 之事,太白蚀昴,而 昭王 疑之。”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白起 为 秦 伐 赵 ,破 长平 军,欲遂灭 赵 ,遣 卫先生 説 昭王 益兵粮,乃为 应侯 所害,事用不成。其精诚上达於天,故太白为之蚀昴。昴, 赵 地分野。将有兵,故太白食昴。食,干歷之也。”后因以指精诚感天而出现的天象。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昔 长平 建策,犹闻蚀昴之徵; 疎勒 效忠,时致飞泉之感。”
《國語辭典》:霞头(霞頭)  拼音:xiá tóu
染布时,附缀于布帛上,用以标识物主姓氏的小布片。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三。半山老人一》:「世传霞头隐语,是半山老人作,云:『生在色界中,不染色界尘。』」《通俗编。服饰》:「霞头者,帛角识物主姓氏处,染时先以草缠结之,使不漫灭。」
《漢語大詞典》:凤字牌(鳳字牌)
古代殡葬时的器仗。犹招魂牌。因牌上书有凤文,故称。 唐 王炎 《葬西施挽歌》:“西望 吴王 国,云书凤字牌。连江起珠帐,择地葬金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