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上书(上書)  拼音:shàng shū
1.用文字向上级陈述意见。《战国策。齐策一》:「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2.旧时师长向学生讲授新课。《红楼梦》第九回:「可巧这日代儒有事,早已回家去了,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
《漢語大詞典》:圯上书(圯上書)
见“ 圯桥书 ”。
《漢語大詞典》:圯桥书(圯橋書)
亦称“ 圯上书 ”。亦称“ 圯下兵法 ”。 指 秦 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 张良 的《太公兵法》。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身为 下邳 客,家有圯桥书。”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 宋 陈亮 《子房贾生孔明魏徵何以学异端》:“ 子房 为 高帝 谋臣,从容一发,动中机会,而尝超然於事物之外,此岂圯下兵法之所有哉!”
《國語辭典》:上书房(上書房)  拼音:shàng shū fáng
清代皇子读书的地方,设在乾清宫的左边。皇子六岁,即入上书房读书,教师由皇帝特派。
分類:皇子读书
《分类字锦》:缇萦上书(缇萦上书)
史记仓公传太仓公者齐太仓长姓淳于氏名意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分类:
《国语辞典》:梁狱上书(梁狱上书)  拼音:liáng yù shàng shū
齐人邹阳客游于梁时,受羊胜、公孙诡等小人诽谤下狱。后由狱中上书表白,才得以平反。典出《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后以梁狱上书指申诉遭谗被弃的冤屈。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国语辞典》:线上书店(线上书店)  拼音:xiàn shàng shū diàn
在网际网路上设站,提供各式各样的书目供上网者查看并可订购。
《国语辞典》:线上书屋(线上书屋)  拼音:xiàn shàng shū wū
在网际网路上设站,提供各式各样的书目供上网者查看并可订购。
《漢語大詞典》:公车上书(公車上書)
(1). 汉 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2).指 清 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 清 光绪 二一年)4月, 清 政府在 中 日 甲午战争中失败,派 李鸿章 赴 日 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 康有为 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当时正在 北京 会试的各省举子也纷纷集会、请愿, 康有为 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馀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
《分类字锦》:上书知诈(上书知诈)
李德裕丹扆辨邪箴汉之孝昭睿过周成上书知诈照奸得情
分类:圣哲
《分类字锦》:上书如旧(上书如旧)
北史外戚传魏孝文前后纳冯熙三女二为后一为左昭仪由是冯氏宠贵益隆帝每诏熙上书不臣入朝不拜熙上书如旧
分类: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