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伊池墨
 
墨成池
  
墨沼
 
张芝圣
 
池上学
 
池水含墨
 
池尽墨
 
池边写字
 
洗墨无池
  
临池学书
 
临池尽墨

相关人物
张芝


《后汉书》卷六十五〈皇甫张段列传·张奂〉~244~
长子芝,字伯英,最知名。芝及弟昶,字文舒,并善草书,至今称传之。唐·李贤注引王愔《文志》曰:「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文为儒宗,武为将表。太尉辟,公车有道徵,皆不至,号张有道。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下笔则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为世所宝,寸纸不遗,韦仲将谓之『草圣』也。」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0~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简释

临池:咏练习书法。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调。”


例句

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 朱逵 怀素上人草书歌

别有张芝学,书池幸见临。 李峤

竹是蒸青外,池仍点墨馀。 李峤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李峤

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 柳宗元 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崙二童

闻道将雏向墨池,刘家还有异同词。 柳宗元 重赠二首之一

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 杨凝式 题怀素酒狂帖后

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 权德舆 马秀才草书歌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王𩔪 怀素上人草书歌

怜尔解临池,渠爷未学诗。 王维 戏题示萧氏甥

南中纸价当日贵,只恐贪泉成墨池。 苏涣 赠零陵僧

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 钱起 和刘七读书

题是临池后,分从起草馀。 韩愈 李员外寄纸笔

池边写字师前辈,座右题铭律后生。 高骈 寄鄠杜李遂良处士

野客思将池上学,石楠红叶不堪书。 鲍溶 寄王璠侍御求蜀笺

《國語辭典》:上学(上學)  拼音:shàng xué
1.学习的最高境界。《文子。道德》:「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
2.到校上课或入学念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到了六七岁,又要送他上学,延一个老成名师,择日叫他拜了先生。」《红楼梦》第二回:「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
《國語辭典》:形而上学(形而上學)  拼音:xíng ér shàng xué
哲学的一部门,为英语Metaphysics的意译。研究实有的学科,即论所有事物的共同点及此共同点所拥有的特性。因研讨的对象为超物质、超感觉或超现象之物,故译为「形而上学」,于西元前四世纪由亚里斯多德首创。也称为「本体论」、「第一哲学」、「实体论」。
《国语辞典》:形上学(形上学)  拼音:xíng shàng xué
哲学的一部门。为英语Metaphysics的意译。西元前四世纪由亚里斯多德首创,是讨论所有事物的共同点及此共同点所具有的特性。研讨的对象包括了超物质、超感觉或超现象之物。如:「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是形上学的目的。」也称为「本体论」、「第一哲学」、「形而上学」、「实体论」。
《國語辭典》:读书(讀書)  拼音:dú shū
阅读书籍。《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漢語大詞典》:登学(登學)
上学;进学。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诔》:“聿尚登学,严道尊师。”
分類:上学进学
《國語辭典》:失学(失學)  拼音:shī xué
失去就学的机会。唐。杜甫 屏迹诗三首之二:「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
《國語辭典》:复读(復讀)  拼音:fù dú
大陆地区指毕业生因考不上学校,回原校重读已学过的课程。
《漢語大詞典》:监学(監學)
清 末在中等以上学堂设立的学官。也称学监。主管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居和日常行为。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 宣统 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 秦公 ﹞来函以监学相委,以为整理本校非鄙人之力不能。”
指国子监。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宋史·职官志五:“﹝ 建炎 ﹞十三年,太学成,增置博士、正、録。参用 元祐 、 绍圣 监学法,修立监学新法。” 元 虞集 《请吴先生书》:“先生抱道怀德,经明行脩,係乎监学者匪轻。”
《國語辭典》:复学(復學)  拼音:fù xué
休学后再恢复上学。如:「他非常希望在病瘉后能够复学。」
分類:复学上学
《國語辭典》:念书(念書)  拼音:niàn shū
诵念书籍。《红楼梦》第二四回:「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得黑眉乌嘴,那里像大家子念书的孩子!」也作「念书」。
《國語辭典》:念书(唸書)  拼音:niàn shū
诵念书籍。泛指读书。如:「他把念书当作娱乐。」也作「念书」。
《國語辭典》:逃学(逃學)  拼音:táo xué
学生不到校上课,在外游荡。《红楼梦》第五六回:「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
《國語辭典》:书包(書包)  拼音:shū bāo
装书用的背包。如:「开学了,小学生开心地背著书包上学去。」
《国语辞典》:主修  拼音:zhǔ xiū
在专科以上学校中主要的修习课目,相对于辅修而言。如:「他决定主修中国文学,辅修企业管理。」
《国语辞典》:荻笔(荻笔)  拼音:dí bǐ
以荻杆当笔,在灰土上学习写字。见《南史。卷七六。隐逸传下。陶弘景传》。
《漢語大詞典》:墨池
(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 汉 张芝 、 晋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州 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 曾巩 《墨池记》:“﹝ 临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砚。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指习书写字处。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國語辭典》:临池(臨池)  拼音:lín chí
1.俯视溪池。南朝梁。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2.东汉张芝学习书法的故事。参见「临池学书」条。后用以称学习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