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临下(臨下)
(1).从高望下。国语·晋语七:“ 悼公 与 司马侯 升臺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
(2).指治理下属。 汉 蔡邕 《陈太丘碑》:“不徼訐以干时,不迁贰以临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在上哀矜,临下庄敬。”北齐书·幼主纪论:“网罗俊乂,明察临下,文武名臣,尽其力用。”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治 吴 时候,如此骄纵酷虐的暴主(指 孙皓 ),一降 晋 ,却是如此卑劣无耻的奴才。 中国 常语说,临下骄者事上必谄,也就是看穿了这把戏的话。”
《國語辭典》:居室  拼音:jū shì
1.居住的房屋。
2.同屋居住。《孟子。万章上》:「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3.囚禁罪人的处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
《國語辭典》:下官  拼音:xià guān
1.官吏自称的谦词。《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每读其书,未尝不废卷流涕。」《儒林外史》第一回:「而今皇恩授他咨议参军之职,下官特地捧诏而来。」
2.下僚。《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3.小官。唐。韩愈 试大理评事胡君墓铭:「五十七,不足年,孤儿啼,死下官。」
《漢語大詞典》:率下
(1).作下属表率。《书·毕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麤衣恶食,俭以率下。”梁书·良吏传·庾荜:“ 蓽 再为之,清身率下,杜絶请託,布被蔬菜,妻子不免饥寒。”
(2).领导下属。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奉上以诚,率下有方。” 唐 元稹 《授刘总守司徒兼侍中天平军节度使制》:“握龙节以率下,露蝉冕以行春。”
《漢語大詞典》:案吏
谓惩办下属官吏。汉书·丙吉传:“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輒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吉 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 吉 ,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 吉 始。” 唐 杜牧 《上白相公启》:“ 邴吉 陋案吏於公庭, 袁安 不錮人於圣代。”
《漢語大詞典》:衙官
(1).刺史的属官。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刺史领使,则置副使、推官、衙官、州衙推、军衙推。”
(2).泛指下属小官。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张文潜 云:‘调鼎当年终有实,论花天下更无香。’此虽未及 东坡 高妙,然犹可使 和靖 作衙官。” 清 赵翼 《翰林苑有土地祠相传祀韩昌黎》诗:“ 屈 宋 詎称衙官职, 欒 郤 翻充皂隶户。”参见“ 衙官屈宋 ”。
《國語辭典》:衙官屈宋  拼音:yá guān qū sòng
以屈原、宋玉为属官。语本《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传上。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后用以称赞自己或他人的文才出众。《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漢語大詞典》:上佐
部下属官的通称。晋书·王舒传:“ 明帝 之为东中郎将,妙选上佐,以 舒 为司马。”通典·职官十五“ 大唐 州府佐吏与 隋 制同,有别驾,长史、司马一人”原注:“大都督府司马,有左右二员,凡别驾、长史、司马通谓之上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宰相拟上州司马,帝曰:‘上佐乃士人所处,资望甚优,亦不可轻授,此辈但当於乐部迁转耳。’”
《漢語大詞典》:闵劳(閔勞)
(1).谓怜惜下属,不忍心劳役之。汉书·昭帝纪:“赐郡国所选有行义者 涿郡 韩福 等五人帛,人五十匹,遣归。詔曰:‘朕閔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教乡里。’” 颜师古 注引 邓展 曰:“閔哀 韩福 等,不忍劳役以官职之事。” 宋 苏轼 《除吕公著特授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加食邑实封馀如故制》:“而乃屡贡封章,力求退避。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
(2).谓对有劳绩的人表示体恤。清史稿·兵志十二:“若閔劳恤死,允给邮传,其散者也。”
《漢語大詞典》:属城(屬城)
(1).下属的城邑。《文选·陆机〈吴趋行〉》:“属城咸有士, 吴 邑为最多。”北史·屈遵传:“属城长吏,率多逃窜, 遵 独归 道武 。”
(2).指下属的地方官员。后汉书·陈蕃传:“时 李膺 为 青州 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 蕃 独以清绩留。”
(3).指地方负责官员。 宋 曾巩 《到任谢职司诸官员状》:“顾忝属城之任,实谐德宇之依。”
《漢語大詞典》:子司
下属机构、部门。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故事: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每行各管四司,而以本行名为头司,餘为子司。”
《漢語大詞典》:六行
(1).六个行列。《春秋·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唐 孔颖达 疏:“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
(2).指 唐 代尚书省下属的吏、礼、户、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唐 张籍 《寄梅处士》诗:“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國語辭典》:分部  拼音:fēn bù
从总部或主团体析出的分支单位。如:「校分部」、「队分部」。
《漢語大詞典》:禀议(稟議)
亦作“禀议”。 下属就上官提出的议案发表意见或建议。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枢密院召君稟议,欲使贺虏正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 唐州 守 杨侁 稟议,因言本州统制 郭胜 有异志。”《明律·吏律·事应奏不奏》:“若於亲临上司官处禀议公事,必先随事详陈可否,定拟禀説。”
《國語辭典》:职员(職員)  拼音:zhí yuán
各种机关或团体里掌理事务的人员。如:「这个企业组织庞大,共有千馀名职员。」
《漢語大詞典》:报最(報最)
犹举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朝廷叫报最。 清 钱谦益 《原任福建福州罗源县知县倪千禩授文林郎制》:“乃于报最之时,遽有亲藩之擢。”参见“ 举最 ”。
《漢語大詞典》:举最(舉最)
定期考查地方官吏,政绩优异者予以升迁,谓之“举最”。汉书·京房传:“﹝ 焦赣 ﹞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 唐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不作临岐恨,唯听举最先。” 唐 吕温 《衡州刺史谢上表》:“三载陟明, 虞 书盛典;六条举最, 汉 制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