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下颏(下頦)  拼音:xià hái
下巴。《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下颏上真个一根髭须也不曾生,且是标致。」《文明小史》第三四回:「你把手托住了下颏,不要又掉下来,我再说个笑话你听听。」
分類:下巴
《漢語大詞典》:丰颔(豐頷)
肥厚的下巴。元史·完者都传:“广顙丰頷,鬚长过腹,为人驍勇,而乐善好施。”
分類:肥厚下巴
《漢語大詞典》:顩颐(顩頤)
下巴向上翘起。文选·扬雄〈解嘲〉:“顩颐折頞,涕唾流沫。”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曲上曰顩。” 刘良 注:“言 泽 丑皃也。顩,口向前引也。”梁书·任昉传:“顩颐蹙頞,涕唾流沫。”
分類:下巴向上
《漢語大詞典》:颐气(頤氣)
谓下巴的动向和面部的表情。犹意旨。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厨娘:“及期,厨孃至,从者以百十计。己则珠围翠绕,高座指挥。诸人奔走刀砧,悉仰颐气。”
《漢語大詞典》:顉颐
下巴骨微向前伸貌。顉,通“ 顩 ”。汉书·扬雄传下:“ 蔡泽 , 山 东之匹夫也,顉颐折頞,涕涶流沫,西揖彊 秦 之相,搤其咽,炕其气,附其背而夺其位,时也。”按,《文选·扬雄〈解嘲〉》作“顩颐折頞”。汉书·扬雄传下“ 蔡泽 虽噤吟而笑 唐举 ” 唐 颜师古 注:“噤吟,顉颐之貌。”参见“ 曲颐 ”。
分類:下巴向前
《漢語大詞典》:曲颐(曲頤)
下巴骨微向前伸。
分類:下巴向前
《漢語大詞典》:颏颐(頦頤)
下巴和腮帮子。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文树 髭生頷下,貌类猿猴。上令 黄幡绰 嘲之…… 幡绰 许而进嘲曰:‘可怜好 文树 ,髭鬚共頦颐别住, 文树 面孔不似猢猻,猢猻面孔强似 文树 。’”
《漢語大詞典》:颐脱(頤脱)
谓下巴脱臼。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解颐:“又 岐山县 樊纪 登第,其父亦以喜而颐脱,有声如破瓮。”
分類:下巴脱臼
《国语辞典》:落腮胡(落腮胡)  拼音:luò sāi hú
由两鬓连至下巴的胡子。明。无名氏《白兔记》第四出:「马鸣王粗眉毛,大眼睛,落腮胡。」也作「络腮胡」。
《国语辞典》:嗑瓜子  拼音:kè guā zǐ
1.用牙齿将瓜子壳咬开。
2.游戏时处罚输家的方式。连续托著输家的下巴,使其上下牙齿磕出ㄉㄚ、ㄉㄚ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颔颏(頷頦)
嘴下部分,下巴。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恼的我不邓邓忿气盈腮,可怎生另巍巍把咱单搦,不由我这胡髯乍满頷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尸格式》:“上下齿、頷頦。”
分類:下部下巴
《漢語大詞典》:蹙颔
谓下巴短削。汉书·王莽传中:“ 莽 为人侈口蹙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 颜师古 注:“蹙,短也;顄,颐也。”
分類:下巴
《漢語大詞典》:曲颐(曲頤)
下巴骨微向前伸。
分類:下巴向前
《漢語大詞典》:钦颐(欽頤)
下巴弯曲。后汉书·周燮传:“ 燮 生而钦颐折頞,丑状骇人。” 李贤 注:“颐,頷也。钦颐,曲頷也。”
分類:下巴弯曲
《漢語大詞典》:锁颐(鎖頤)
谓下巴突出、上翘。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取其间锁颐蹙頞大丑者,割去面而易之。”
分類:下巴突出
《國語辭典》:颐指气使(頤指氣使)  拼音:yí zhǐ qì shǐ
形容以高傲的态度指使属下。唐。元稹 追封李逊等母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八出:「公卿颐指气使,果然鼠凭社贵,真个狐藉虎威,好气势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