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下气(下氣)  拼音:xià qì
1.平心静气。唐。韩愈 答张籍书:「若商论不能下气,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
2.中医上指放屁。
《漢語大詞典》:下气怡声(下氣怡聲)
谓和悦声气,态度恭顺。礼记·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韦君宜 《似水流年·乘公路汽车旅行记》:“我走上前去,下气怡声提出我的要求,说明我的情况,恳求他们帮忙,能带一带我。”
《国语辞典》:不下气(不下气)  拼音:bù xià qì
不甘愿、不服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九:「一个极做天气的巫师,撞著个极不下气的官人,弄出一场极畅快的事来。」
分类:不甘甘愿
《漢語大詞典》:乡下气(鄉下氣)
乡下人的习气。多含讥讽意味。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 张老 夫妻,虽然有些乡下气,初来时众人见了不免笑他,及至处下来,见他一味诚实。”
《國語辭典》:下气怡色(下氣怡色)  拼音:xià qì yí sè
态度恭顺,容色和悦。《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漢語大詞典》:下气怡声(下氣怡聲)
谓和悦声气,态度恭顺。礼记·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韦君宜 《似水流年·乘公路汽车旅行记》:“我走上前去,下气怡声提出我的要求,说明我的情况,恳求他们帮忙,能带一带我。”
《国语辞典》:和颜下气(和颜下气)  拼音:hé yán xià qì
脸色和善,态度谦卑。《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我有一言奉告,诸君去见监督时,千万和颜下气,磕头请安的礼节是废不得的。」
《国语辞典》:虚心下气(虚心下气)  拼音:xū xīn xià qì
放下意气而不抱持成见。《红楼梦》第三五回:「待要虚心下气磨转他,又见人多,不好下气的。」
《国语辞典》:怡声下气(怡声下气)  拼音:yí shēng xià qì
柔和其声音,低抑其气息,以取悦他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腝。」
《国语辞典》:平下气(平下气)  拼音:píng xià qì
将怒气强压下来,不让它爆发。如:「尽管对方已低声下气委婉解说,但是仍无法使他平下气。」
《分类字锦》:鼻下气墨(鼻下气墨)
唐书袁客师传尝度江叩舟而还左石请故曰舟中人鼻下气皆墨不可以济俄有一男子跛而负直就舟客师曰贵人在吾可以济江中风忽起几覆而免跛男子乃娄师德也
分类:相术
《國語辭典》:低声下气(低聲下氣)  拼音:dī shēng xià qì
形容人恭顺小心的样子。《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被抢白了这两句,满面羞惭。事在无奈,只得老著脸,低声下气道:『娘子,一向深亏你的气力,感激不尽。』」《红楼梦》第九五回:「只苦了袭人,虽然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宝玉竟是不懂。」
《漢語大詞典》:轻身下气(輕身下氣)
形容谦恭的态度。 宋 陈师道 《〈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分類:谦恭态度
《漢語大詞典》:赔身下气(賠身下氣)
谦躬屈节,低声下气。红楼梦第九回:“ 宝玉 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
《國語辭典》:柔声下气(柔聲下氣)  拼音:róu shēng xià qì
说话时声低气柔,形容人谦卑恭顺的样子。《清史稿。卷五○八。列女传一。郑文清妻黎》:「言只柔声下气,容只衣饰整洁。」《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仔细一想,又怕赵大架子拿他看轻,立刻又做出一副谨慎小心的样子,柔声下气的说道:『这都是大宪的恩典,尧翁的栽培。』」
《國語辭典》:上气不接下气(上氣不接下氣)  拼音: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呼吸急促,气喘吁吁。《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毕竟他是有病之人,说到这里,便觉上气不接下气。」《文明小史》第五七回:「大人上了年纪,这几天喘得上气不接下气,那里还禁得起药针呢?」
分類:呼吸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