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下德
谓德之下者。老子:“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庄子·盗跖:“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 元 耶律楚材 《题万寿碑阴》:“上德无可德,下德方记铭,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
分類:下者
《漢語大詞典》:僭拟(僭擬)
越分妄比。谓在下者自比于尊者。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宗既王,亲属洽和,诸侯大小为藩,爰得其宜,僭拟之事,稍衰贬矣。”《晋书·宣帝纪》:“今大将军 爽 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官定制:“近日内臣用事稍关兵柄者,輒改御马衔以出,如督抚之兼司马中丞,亦僭拟甚矣。”
《國語辭典》:宠爱(寵愛)  拼音:chǒng ài
特别偏爱。多用于上对下。唐。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宋。无名氏《梅妃传》:「会太真杨氏入侍,宠爱日夺,上无疏意。」
《漢語大詞典》:下忠
谓忠之最下者。荀子·臣道:“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諫非而怒之,下忠也。”
分類:下者
《國語辭典》:白痴  拼音:bái chī
讥讽缺少智慧或行为愚蠢的人。如:「他常莫名其妙的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来,因此大家都笑他白痴。」
《漢語大詞典》:下射
(1).射手中地位较低者。仪礼·乡射礼:“司射不释弓矢,遂以比三耦於堂西。三耦之南。北面命上射曰:某御於子。命下射曰:子与某子射。” 胡培翚 正义:“上下射之辞异,示尊卑也。”
(2).射箭成绩在下者。
(3).向下射。 唐 李群玉 《七月十五日夜看月》诗:“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漢語大詞典》:兼临(兼臨)
谓在上位的人对在下者广加包涵容纳。《汉书·礼乐志》:“兼临是爱,终无兵革。” 颜师古 注:“兼临,言在上位者普包容也。”
《漢語大詞典》:颠颐(顛頤)
谓在上养在下者。易·颐:“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王弼 注:“养下曰颠。拂,违也。经犹义也,丘所履之常也。处下体之中,无应於上,反而养初,居下不奉上而反养下,故曰颠颐拂经于丘也。”一说,颠,通“ 填 ”。谓以食物填于口中,犹言糊口。见 高亨 《周易古经今注》卷二。
《漢語大詞典》:佣贩(傭販)
雇工和负贩。亦泛指地位卑下者。旧五代史·唐书·周德威传:“尔见此贼军否?是 汴州 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虚有表耳。” 清 顾炎武 《旅中》诗:“混蹟同佣贩,甘心变姓名。”
《漢語大詞典》:胙德
旧时歌颂帝王之词。谓有天下者之德。 清 顾炎武 《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本支书胙德,臣辟记勋庸。”
《漢語大詞典》:越爵
(1).越出官爵的次序。谓官爵卑下者凌越于尊崇者之上。国语·齐语:“政既成,乡不越长,朝不越爵。” 韦昭 注:“乡里以齿,长幼不相踰也。贤、不肖之爵不相越也。”
(2).谓封赏官爵超过常制。 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书》:“士有业高训深,必詘礼以延之,越爵以贵之。”
《漢語大詞典》:胙胤
福及子孙。因指有国、有天下者子孙相继。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国之本榦,所以胙胤百世而不易矣。”
《漢語大詞典》:僭杂(僭雜)
谓下者犯上,混乱失序。《后汉书·赵咨传》:“至于 战国 ,渐至頽陵,法度衰毁,上下僭杂。”
《漢語大詞典》:厮滥(廝濫)
指出身低下者。北齐书·元文遥传:“ 齐 因 魏 朝,宰县多用廝滥,至於士流,耻居百里。”北史·穆提婆传:“ 提婆 虽庸品廝滥,而性乃和善,不甚害物。”
《漢語大詞典》:下陵上替
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 凌 ”。左传·昭公十八年:“於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后汉书·袁绍传:“下陵上替,海内寒心。” 宋 司马光 《言阶级札子》:“ 唐 自 肃 代 以降,务行姑息之政……下陵上替,无復纲纪。”《元典章·圣政二·简诉讼》:“近年以来,諽訐成风,下陵上替。”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城费叔弓帅师围费》:“下陵上替,虽令不从,此其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