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12,分16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岩下
白下
殿下
阶下
下民
下事
下平
楼下
柳下
下临
篱下
笔下
下流
泉下
下方
《高级汉语词典》:岩下
山崖之下
《漢語大詞典》:白下
古地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西北。 唐 移 金陵县 于此,改名 白下县 。后因用为 南京 的别称。北齐书·颜之推传:“经 长干 以掩抑,展 白下 以流连。” 宋 黄庭坚 《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之二:“ 白下 长干 梦到,青门紫曲尘迷。” 元 萨都剌 《送君卿伯循二御史广东佥宪时仆在燕南》诗:“ 青溪 鸥鷺白荡荡, 白下 杨柳青依依。” 清 赵函 《台城路·和孟楷弟哀逝之作》词:“水咽 秦淮 ,云薶 白下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赠画师》:“风生 白下 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殫。”
《國語辭典》:殿下  拼音:diàn xià
1.对太子及诸王的尊称。晋。王羲之 与会稽王笺:「殿下德冠宇内,以公室辅朝,最可直道行之。」南朝齐。丘迟 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2.殿阶之下。《宋书。卷九四。恩倖传。序》:「东方朔为黄门侍郎,执戟殿下。」《薛仁贵征辽事略》:「以手指殿下石狮子,约千斤已上。」
《国语辞典》:阶下(阶下)  拼音:jiē xià
1.阶前。唐。王建〈贻小尼师〉诗:「春晴阶下立,私地弄花枝。」《红楼梦》第三一回:「宝钗黛玉等忙迎至阶下相见。青年姊妹间经月不见,一旦相逢,其亲密自不消说得。」
2.台阶的下面。比喻处于低处。如:「阶下汉」、「阶下囚」。《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喝令当日排军,捉将李洪信、洪义两兄弟跪于阶下。」
《國語辭典》:下民  拼音:xià mín
人民、百姓。《书经。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
《骈字类编》:下事
诗序: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疏序因关睢是风化之始,遂因而申之,广论诗义。诗理既尽,然后乃说周南、召南。然者,然上语。,则者,则下事。,因前起后之势也。次,周礼象胥:凡作事,王之大事,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 事上士。下事庶子君。又史记。礼书。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 师是礼之三本也 忠经见上。,事下。
《國語辭典》:下平  拼音:xià píng
1.宋代韵书因平声韵字多,将平声分成上、下两卷。例如《广韵》以东、冬、钟等二十八韵为第一卷内容,题「上平声」;以先、仙、萧等二十九韵为第二卷内容,题「下平声」。
2.阳平。是国语声调中第二声。
《漢語大詞典》:上下平
《切韵》广韵集韵等韵书按平、上、去、入四声编排,上、去、入各为一卷,平声因字多,又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两卷,简称“上下平”。参阅 清 陈澧 切韵考
《国语辞典》:楼下(楼下)  拼音:lóu xià
所处的楼层以下。相对于楼上而言。如:「你找错了,楼下才是四楼。」
《漢語大詞典》:柳下
(1).柳树之下。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桐间露深,柳下风来。”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松江早春》:“柳下江餐待好风,暂时还得狎渔翁。” 宋 楼钥 《再题行看子》诗:“不知几出横门道,双立柳下青阴浓。”
(2). 春秋 鲁 柳下惠 的省称。 汉 刘向 列女传·柳下惠妻:“ 柳下 既死,门人将誄之。妻曰:‘将誄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於是君臣离而名教薄,世多乱而时不治。故 蘧 宁 以之卷舒, 柳下 以之三黜。” 宋 黄庭坚 《柳閎展才德甚美作诗赠之》:“陆沉百世师,寄食 鲁 柳下 。” 明许自昌《水浒记·冥感》:“莫不是向坐怀 柳下 潜身?”参见“ 柳下惠 ”。
《國語辭典》:柳下惠  拼音:liǔ xià huì
人名。指春秋时鲁国贤人展禽。参见「展禽」条。
《漢語大詞典》:下临(下臨)
下对;下视。 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齐 王巾 《头陁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 唐 杜甫 《寄董卿嘉荣》诗:“下临千仞雪,却背五绳桥。”
《骈字类编》:篱下(篱下)
唐 元稹 西州院 到来篱下笋,亦已长短生。
唐 白居易 知足吟 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
《國語辭典》:笔下(筆下)  拼音:bǐ xià
1.写作的能力。《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人也长的清清秀秀,笔下也还文从字顺。」《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前儿同席的那位边老大,他官场已多年了,情形熟悉得很,笔下也来得,你何不找他来斟酌斟酌呢?」
2.作者在写作书画所表现的整体风格及涵义。如:「笔下世界」。
《國語辭典》:笔下超生(筆下超生)  拼音:bǐ xià chāo shēng
超生,在此指宽宥或开脱。「笔下超生」即请求主事者在书写判状等文书时,用语从轻,将事情淡化,给予关系人开脱的机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王杰虽不是小人陷他,其祸都因小人而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三侠五义》第三九回:「犯人实实罪该万死,惟求相爷笔下超生。」
《國語辭典》:下流  拼音:xià liú
1.下游。《陈书。卷八。周文育传》:「芊韶上流则欧阳頠、萧勃,下流则傅泰、余孝顷,文育据其中间,筑城飨士,贼徒大骇。」
2.向下流注。《书经。禹贡》「冀州既载」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以水性下流,当从下而泄,故治水当从下为始。」
3.上位者的恩泽扩及百姓。《淮南子。主术》:「君德不下流于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马矣。」《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此二臣者,皆极虑尽忠,闵主泽不下流而万民骚动。」
4.品格污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红楼梦》第二○回:「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
5.卑微的地位。汉。王充《论衡。逢遇》:「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汉。蔡邕 太尉杨赐碑:「惟我下流二三小臣,秽损清风,愧于前人。」
《國語辭典》:泉下  拼音:quán xià
黄泉之下,死后所居之处。唐。孟郊 悼亡诗:「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
《國語辭典》:下方  拼音:xià fāng
1.下面、下边。《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写取龟策卜事,编于下方。」
2.人间。唐。周朴 桐柏观诗:「人在下方冲月上,鹤从高处破烟飞。」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你看下方景致,是比俺那仙界不同也。」
3.古时指南边与西边,阴气萌生的地方。《汉书。卷七五。翼奉传》:「下方之情,哀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下方谓南与西也。阴气所萌生,故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