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12,分16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竹下
都下
下拜
幕下
吴下
下上
檐下
下瞰
床下
下江
下大
放下
帐下
下九
柱下
《骈字类编》:竹下
唐 钱起 与赵莒茶宴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宋 苏舜钦 留题樊川李长官庄 门前翠影山无数,竹下寒声水乱流。
《漢語大詞典》:都下
京都。三国志·吴志·吕据传:“又遣从兄 宪 以都下兵逆 据 於 江都 。”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明 屠隆 《綵毫记·别妻赴京》:“王命难辞,官司催急,卑人只得勉行,与娘子分别。倘若久留都下,当差人迎接家眷。”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曩者 畏庐老人 序 林先生 述庵 诗曰:‘……忆壬寅都下与某公论诗,竟严斥 少陵 为頽唐。’”
分類:京都
《國語辭典》:下拜  拼音:xià bài
俯身而拜,以示敬意。《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冯驩结辔下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王伯丹见是先生来了,倒也知道敬重,亲自迎了出来,先行下拜。」
《漢語大詞典》:幕下
(1).帐幕之下。战国策·魏策一:“ 乐羊 为 魏 将而攻 中山 。其子在 中山 , 中山 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 乐羊 坐于幕下而啜之。”
(2).幕府中。 唐 杜甫 《洗兵行》:“ 关中 既留 萧丞相 ,幕下復用 张子房 。”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欧阳修 ﹞为 西京 留守, 梅圣俞 、 谢希深 、 尹师鲁 同在幕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鄂西林用人:“ 鄂西 林相公 节制 滇南 七载,一时智勇非常之士多出幕下。”
《漢語大詞典》:吴下
泛指 吴 地。下,用于名词后表示处所。《宋书·隐逸传·戴颙》:“ 桐庐 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 吴 下。” 明 高启 《修忠佑祠疏》:“号虽著於 江 东,祀已传於 吴 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 贺方回 ﹞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退居 吴下 。” 鲁迅 《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 梅兰芳 博士,戏中之真正京派也,而其本贯则为 吴下 。”按, 梅 氏原籍 江苏 泰州县 。
《漢語大詞典》:下上
(1).下等中的上等,即第七等。书·禹贡:“厥田惟下上。” 孔 传:“田第七。”汉书·地理志上:“田下上,赋下中三错。” 颜师古 注:“田第七,赋第八,又杂出第七至第九,凡三品。”
(2).同“ 上下 ”。谓高低。《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毛 传:“飞而上曰上音,飞而下曰下音。”
(3).同“ 上下 ”。指高处和低处。 宋 曾巩 《道山亭记》:“其谿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 宋 梅尧臣 《和平叔道傍竹》诗:“下上乏佳禽,左右杂枯桑。”
(4).同“ 上下 ”。犹言古今。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磅礴下上数千年间,其攟摭评议无遗策,用是以干握兵符贵人,宜有虚己而乐闻者。”
(5).同“ 上下 ”。长幼;尊卑。 明 李东阳 《贵君墓碑铭》:“理家四十年,下上辑睦如一日。”
(6).从高处到低处,又从低处到高处。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诗:“君隐磷而出没,望嶔岑而下上。” 宋 梅尧臣 《观文丁右丞挽词》之二:“白马悲鸣驻,黄鸝下上飞。”
《骈字类编》:檐下(檐下)
唐 柳宗元 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和自劝二首 其一 就暖移盘檐下食,防寒拥被帷中宿。
唐 皎然 春日陪颜使君真卿皇甫曾西亭重会韵海诸生 峰翠飘檐下,溪光照座隅。
分类:檐下
《漢語大詞典》:下瞰
俯视。 唐 康骈 剧谈录·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有 西明寺 僧陷在贼中……教 泚 造攻城云梯,其高九十餘尺,上施板屋楼櫓,可以下瞰城中。”宋史·赵鼎传:“ 荆 襄 左顾 川 陕 ,右控 湖湘 ,而下瞰 京洛 ,三国所必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路宛转峯罅,下瞰絶涧诸峯,在 铁船峯 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
分類:俯视
《骈字类编》:床下(床下)
唐 岑参 太白胡僧歌 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
唐 方干 漳州阳亭言事寄于使君 楼头风景八九月,床下水云千万重。
唐 曹唐 和周侍御买剑 试挂窗前惊电转,略抛床下怕泉流。
分类:床下
《國語辭典》:下江  拼音:xià jiāng
1.顺江而下。《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2.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省。
3.专指江苏。因江苏省位于长江的下游,故称为「下江」。
《骈字类编》:下大
周礼典同。注见下声下。而史记天官书:格泽星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上下大,上兑。其见也,不种而穫。不有土功,必有大害 。水经注见上敛下。
分类:下大
《國語辭典》:放下  拼音:fàng xià
放低。引申为不必挂虑。《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果然不错,走到西鼎新巷口,看见『春申福』三个大字横匾,于是方才各各把心放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只见刑房书吏拿了一宗案卷进来。继之叫且放下,那书吏便放下,退了出去。」
《國語辭典》:帐下(帳下)  拼音:zhàng xià
1.营帐内。《史记。卷九五。樊哙传》:「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是谁。」
2.部下。《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韩遂走金城羌中,为其帐下所杀。」《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帐下、麾下,并美武官。」
《國語辭典》:下九  拼音:xià jiǔ
农历每月十九日。《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分類:农历闻人
《漢語大詞典》:柱下
(1).相传 老子 曾为 周 柱下史,后以“柱下”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 漆园 之义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莫怪新来白髮,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清 龚自珍 《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此事成,可以傲 嬴 刘 ,媲柱下,储以俟后圣。”
(2). 周 秦 置柱下史,后因以为御史的代称。汉书·张苍传:“﹝ 张苍 ﹞ 秦 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颜师古 注:“柱下,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御史矣。” 唐 独孤及 《张侍御写真图赞》:“执法柱下,分形画工。” 明 夏完淳 《招魂》:“先生在柱下三年,从初服者六年。” 清 钱谦益 《左汇序》:“侍御起家为刑官,今方执法柱下。”参见“ 柱下史 ”。
(3).借指藏书之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國語辭典》:柱下史  拼音:zhù xià shǐ
职官名。周、秦时掌理天下图书、计籍的官吏。《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后用为御史的代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