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习(不习)  拼音:bù xí
1.不取。《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不习孙吴,遘兹神武。」
2.不熟悉、不习惯。《三国演义》第四五回:「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
《国语辞典》:不习水性(不习水性)  拼音:bù xí shuǐ xìng
游泳技术不佳或不会游泳。如:「日月潭翻船事件所以伤亡惨重,就是因为乘客多不习水性之故。」
《漢語大詞典》:不习地土(不習地土)
见“ 不服水土 ”。
《國語辭典》:不服水土  拼音:bù fú shuǐ tǔ
不适应某地的气候、饮食等。《三国演义》第四四回:「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红楼梦》第六六回:「方知薛蟠不惯风霜,不服水土,一进京时便病倒在家,请医调治。」也作「不伏水土」、「不习水土」。
分類:适应饮食
《國語辭典》:不习水土(不習水土)  拼音:bù xí shuǐ tǔ
不适应异地的气候、饮食习惯等。《通俗编。地理引南史。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宋弁答曰:『当是不习水土。』」也作「不伏水土」、「不服水土」。
《國語辭典》:不服水土  拼音:bù fú shuǐ tǔ
不适应某地的气候、饮食等。《三国演义》第四四回:「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红楼梦》第六六回:「方知薛蟠不惯风霜,不服水土,一进京时便病倒在家,请医调治。」也作「不伏水土」、「不习水土」。
分類:适应饮食
《國語辭典》:弱水  拼音:ruò shuǐ
河川名:(1)传说中仙境的河流。后泛指遥远的地方。《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小生曾闻这仙境有弱水三千丈,可怎生去的?」(2)额济纳河的别名。参见「额济纳河」条。
《國語辭典》:不服  拼音:bù fú
1.不甘心、不服气。《文选。陆机。豪士赋序》:「惧万民之不服,则严刑峻制,以贾伤心之怨。」《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以丞相天威,何所不服?」也作「不伏」。
2.不适应。如:「不服水土」。
《國語辭典》:不惯(不慣)  拼音:bù guàn
不习惯、不适应。《红楼梦》第四四回:「他坐不惯首席,坐在上头,横不是,竖不是的,酒也不肯吃。」《文明小史》第四二回:「我家里只有这个样子,你住得不惯,你就回到外国去。」
《國語辭典》:水厄  拼音:shuǐ è
1.因水而生的灾厄。指溺死。《南史。卷五四。梁元帝诸子列传。武烈世子方等》:「汝有水厄,深宜慎之。」《醒世恒言。卷四○。马当神风送滕王阁》:「郎君奇才,能动江神,乃得获安;不然,诸人皆不免水厄。」
2.不喜欢喝茶者被迫喝茶的痛苦。语出《太平御览。卷八六七。饮食部。茗》:「晋司徒长史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后亦指饮茶。《洛阳伽蓝记。卷三。报德寺》:「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茗头水厄。』」
《國語辭典》:僻事  拼音:pì shì
1.不正当的事。汉。荀悦《申鉴。杂言上》:「是故僻志萌则僻事作,僻事作则正塞。」
2.冷僻不常见不常闻的典故。如:「此人做文章喜用僻事。」
《國語辭典》:吃不服  拼音:chī bù fú
不习惯吃某种食物。如:「太辣的食物,他一向吃不服。」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舍戒,二不净,三杀生,四盗,五不食残食。六妄语,七群党,八恶言,九狐疑,十恐惧,十一受馀师及受胞胎。见增一阿含经四十六。
不习歌舞戏乐
【三藏法数】
不歌舞戏乐者,谓自不习歌舞戏乐,及不得辄往他处观听,亦不教人歌舞戏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