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但  拼音:bù dàn
不仅、不只。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如:「老先生不但仁慈,而且乐于助人。」《红楼梦》第六三回:「此旨一下,不但贾府中人谢恩,连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
《国语辞典》:不专(不专)  拼音:bù zhuān
1.不单、不仅。如:「这种营养品不专针对老年人而制造,也适用于一般人。」
2.不专注、不专一。如:「用情不专」。
《國語辭典》:待诏(待詔)  拼音:dài zhào
1.唐朝时,凡文词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专家,养于翰林院中,以待皇帝诏命应对。有画待诏、医待诏、棋待诏等名称。
2.职官名。宋置。明、清属翰林院。
3.宋元时对各种工匠的尊称。《水浒传》第四回:「智深便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女童觉被他看见,脸都红了,道:『蒯待诏,有甚说话?』」
《漢語大詞典》:不翅
(1).不展开翅膀。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
(2).不啻。翅,通“ 啻 ”。不仅;不止。庄子·大宗师:“阴阳於人,不翅父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 殷 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一:“今言之而不从,亦当不翅三矣。” 林纾 《示儿书》:“十九岁尔祖父见背,苦更不翅。”
(3).不啻。翅,通“ 啻 ”。无异于。新唐书·陆贽传:“ 关东 百物阜殷,士忲温饱,比诸边隅,不翅天地。”金史·海陵诸子传赞:“ 海陵 睨人之子不翅鱼肉,而独己之子谋安,不可得矣。”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旋为谋生所眷,矢愿嫁之,与姬同起居,不翅伉儷。”
(4).过多。《文选·王粲〈公宴诗〉》:“见眷良不翅,守分岂能违?” 张铣 注:“不翅,犹过多也。言见眷过多,守分不敢违忤。”
《漢語大詞典》:非唯
亦作“ 非惟 ”。 不只;不仅。左传·昭公八年:“ 子大叔 曰:‘若何弔也?其非唯我贺,将天下实贺。’”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非唯雨之,又润泽之。” 明 李东阳 《〈琼楼吟稿〉序》:“﹝ 杜 诗﹞非惟不易学,亦不易读也。”
分類:不只不仅
《國語辭典》:匪徒  拼音:fěi tú
泛称为非做歹,行为不当的人。如:「掳人勒索的匪徒,真是泯灭良知,令人发指。」也称为「匪类」、「匪人」。
《國語辭典》:不光  拼音:bù guāng
不但、不止。如:「他不光数学不错,连英文也很棒。」也作「不单」。
《漢語大詞典》:匪特
(1).非特。不仅;不但。新唐书·杨恭仁传:“匪特朕得人,乃卿善教子矣。”《元典章·诏令·建储诏》:“匪特敦兄弟友爱之情,实以衍宗社隆昌之祚。” 黄远庸 《政界内形记》二:“记者观之, 赵氏 匪特未必欲代 唐 ,即欲之亦决不能也。”
(2).国民党特务分子的简称。《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对怙恶不悛的匪特分子和惯匪,依法处以长期徒刑或死刑。”
《国语辞典》:岂只(岂只)  拼音:qǐ zhǐ
不仅、何止。如:「这事岂只他一人知道?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分类:不仅何止
《國語辭典》:微独(微獨)  拼音:wéi dú
非但、不仅。《战国策。赵策四》:「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清。方苞〈书朱注楚辞后〉:「吊屈子之文,无若反骚之工者,其隐病幽愤,微独东方、刘、王不及也,视贾严犹若过焉。」
《漢語大詞典》:丰笔(豐筆)
书法用语。谓用满毫书写,不仅用笔锋。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系:“ 李北海 毫铺纸上,亦源於是,《石室记》可见,后此能用丰笔者寡矣。”
《國語辭典》:音质(音質)  拼音:yīn zhí
参见「音品」条。
《國語辭典》:音色  拼音:yīn sè
参见「音品」条。
《国语辞典》:好聚好散  拼音:hǎo jù hǎo sàn
不仅在一起时相处愉快,分手时也和和气气。如:「既然已经貌合神离,不如协议拆夥,大家好聚好散,不要伤了和气。」
《国语辞典》:自娱娱人(自娱娱人)  拼音:zì yú yú rén
不仅自我取乐,同时也使别人愉快。如:「他与宾朋相会,常鼓琴、吹箫自娱娱人。」
《国语辞典》:得其三昧  拼音:dé qí sān mèi
三昧,妙处、诀窍。得其三昧形容对某事或某物不仅洞察其精义,而且造诣深湛。《镜花缘》第一七回:「大贤天资颖悟,自能得其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