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不统口
破音字
公听并观
二话
贰话
驳估
不以为然
别置一喙
《国语辞典》:不统口(不统口)  拼音:bù tǒng kǒu
不同意、不应允。《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䭔媪》:「王媪只是乾笑,全不统口。」《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妈妈也几遍教女儿打发李甲出院,见女儿不统口,又几遍将言语触突李公子,要激怒他起身。」
《国语辞典》:破音字  拼音:pò yīn zì
1.有多种读音的字。也称为「多音字」、「歧音字」。
2.专指音读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多音字。如「吃」音ㄔ时作为动词,如:「吃饭」;音ㄐㄧˊ时,作「口吃」的意思。也称为「歧音异义字」。
《國語辭典》:公听并观(公聽並觀)  拼音:gōng tīng bìng guān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全面观察问题。《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
《國語辭典》:二话(二話)  拼音:èr huà
别的话,不同或反对的意见。如:「只要你同意,我绝无二话。」
《漢語大詞典》:贰话(貳話)
异词,不同意的话。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幽默和小品的开初,人们何尝有贰话。然而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和小品。”
分類:不同意
《漢語大詞典》:驳估(駁估)
亦作“駮估”。 对估价持不同意见而互相辩驳。 清 林则徐 《请将烟犯财产充赏片》:“盖州县承领估变,例应会同委员勘造估册,上下衙门,层层駮估,总须报部核定,方能作準。”
《國語辭典》:不以为然(不以為然)  拼音:bù yǐ wéi rán
不认为是这样。表示不同意。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四:「宣和初,徽宗有意征辽,蔡元长、郑达夫不以为然。」《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到底也没有一个人说一句閒话,并没有半点不以为然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别置一喙
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此等书不知出于何傖之手,乃託文章巨公之名,以誑世之聋瞽。人家子弟,輒奉以为圣经贤传,不敢别置一喙,闻人出一议,輒摇手闭目,以为侮圣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