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象
犹言不好;不象话。红楼梦第六三回:“ 袭人 、 宝玉 等还要留着众人。 李紈 、 探春 等都説:‘夜太深了不象,这已是破格了。’”红楼梦第九三回:“本庵的女尼道:‘这天刚过晌午,混嚷混喝的不象,且先喝几钟,爱散的先散去。谁爱陪 芹大爷 的,回来晚上儘子喝去,我也不管。’”
分類:不象不好
《国语辞典》:欠好  拼音:qiàn hǎo
不好。如:「近况欠好」。也作「欠佳」。
分类:不好
《漢語大詞典》:嘎咕
亦作“嘠咕”。
(1).布谷鸟。《中国民间故事选·巧嘴的小燕》:“有只嘎咕,落在河那边的柳枝上,伸着脖子也叫得正欢。”原注:“嘎咕,即布谷鸟。”
(2).象声词。形容枪射击时发出的响声。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突然间, 沙家店 方向机枪开始直吼,步枪嘠咕嘠咕乱响。” 梁斌 《播火记》三九:“灰色兵不理她,举起枪,照空中嘎咕一声。”
亦作“嘠咕”。
(1).坏;不好。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三场:“我这没儿没女的孤老头子,一辈子就死在那几亩嘠咕地里啦!” 张志民 《死不着》诗第一部:“年头儿嘠咕闹蝗虫,二亩地的庄稼没回种。” 邵子南 《地雷阵》:“ 李勇 是 阜平 五丈湾 人氏,从小就跟着父亲养种着不大点子不打粮食的嘎咕地。”
(2).形容吝啬或性情怪僻,不容易商量和通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 老孙头 站在旁边寻思着:要是 赵 家分马,他插车插犋,不用找别家,别家嘎咕, 赵大嫂子 好说话。”
《國語辭典》:不对头(不對頭)  拼音:bù duì tóu
不和睦、合不来。如:「你和他是几时开始不对头?」也作「不对劲」。
《國語辭典》:铲头(剷頭)  拼音:chǎn tóu
能力差、不中用。《文明小史》第五九回:「施、朱二人齐说:『我们输了钱,又受了累,这才冤枉哩!』邹绍衍道:『谁教你们的牌打得这样铲头。』」也作「铲头」。
《國語辭典》:铲头(鏟頭)  拼音:chǎn tóu
能力差、不中用。《海上花列传》第一三回:「耐就拿仔戒指去,秀宝末只当耐是铲头,阿会要好嗄!」《孽海花》第一九回:「这强盗好大胆,他放了人,抢了东西,还敢称名道姓的吓唬我,我今夜拿不住他算铲头!」也作「铲头」。
《國語辭典》:不为(不為)  拼音:bù wéi
不做。《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三国演义》第九回:「临难苟免,吾不为也。」
《國語辭典》:不为(不為)  拼音:bù wèi
不替。如:「你不为我想想,也要为妈妈想想。」
《國語辭典》:难为(難為)  拼音:nán wéi
1.不容易做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2.责备别人或使人为难。《文明小史》第九回:「人都好好的在我这里,一点没有难为他。」
3.幸亏、多亏,有嘉勉的意味。《红楼梦》第六四回:「这真难为你想的到。只是也不可过于赶,热著了倒是大事。」
4.谢人费事或安慰人受委屈的客套话。《红楼梦》第四五回:「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
5.糟蹋。《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是火,都要你烧。若是难为了柴,老娘却要计较。」
《國語辭典》:以致  拼音:yǐ zhì
导致。表示结果或功效的连词。《三国演义》第一回:「朝廷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高级汉语词典》:颠倒
亦作“颠到”。颠倒;错乱
分类:颠倒
《國語辭典》:流落  拼音:liú luò
飘泊流浪,潦倒失意。唐。郑谷 江际诗:「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馀人,劫掠为生。」
《國語辭典》:狼藉  拼音:láng jí
1.传说狼群常在草地上卧息,离去时常将草地弄得一片凌乱以灭迹。后用此语形容凌乱不堪。《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也作「狼籍」。
2.比喻行为放纵,不守法纪。如:「声名狼藉」。《后汉书。卷四五。张酺传》:「郑据小人,为所侵冤。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也作「狼籍」。
《國語辭典》:薄命  拼音:bó mìng
苦命,命运不佳。唐。杜甫〈锦树行〉:「自古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红楼梦》第四回:「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一对薄命儿女。」
《國語辭典》:不偶  拼音:bù ǒu
偶,偶数,古人认为代表好运。「不偶」表示时运极差。《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
《國語辭典》:不终(不終)  拼音:bù zhōng
没有用、毫无用处。《西游记》第四七回:「三藏道:『虽然相貌不终,却倒会降龙伏虎,捉怪擒妖。』」也作「不中」。
《國語辭典》:数奇(數奇)  拼音:shù jī
古人迷信,认为偶数吉利,单数不吉利,故将命运不佳,凡事无法偶合者称为「数奇」。唐。牛肃〈马待封〉:「待封恨其数奇,于是变姓名,隐于西河山中。」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且休嗟数奇!且休嗟数奇!待时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