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宜  拼音:bù yí
不恰当、不合宜。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红楼梦》第一五回:「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
《国语辞典》: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家宜解不宜结)  拼音:yuān jiā yí jiě bù yí jié
(谚语)双方有冤仇,应当设法消解,不该继续结冤。《精忠岳传》第八回:「岳大爷暗想:『冤家宜解不宜结』。我只是守住了这大门,四面皆有小弟兄把守,谅他不能进来;等到天明,他自然去了。」
《國語辭典》:事不宜迟(事不宜遲)  拼音:shì bù yí chí
事情急迫须立刻处理,不应拖延。《三国演义》第六○回:「此非统之谋;是法孝直得张松密书,言事不宜迟,只在早晚当图之。」《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事不宜迟,明天就把这桩公事发出去罢。」
《漢語大詞典》:三不宜
宋 俗,京城二月社日不宜晏起,女子不宜食齑,学生、幼女不宜不休息,谓之“三不宜”。 宋 金盈之 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二月:“社日:是日有三宜、三不宜。人家男女并用早起,旧俗相传,苟为晏起,则社翁社婆遗粪其面上,其后面黄者,则是其验,一不宜也。女子忌食齏,则嫁时拜公姑腰响,二不宜也。学生皆给假,幼女輟工夫;若是日不休息,令人懞董,三不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