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十徵不就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陈文》卷九〈徐陵·荅周处士书〉~3450~2~
辱去年三月二十七日告,仰披华翰,甚慰翘结,承归来天目,得肆閒居,差有弄玉之俱仙,非无孟光之同隐,优游俯仰,极素女之经文,升降盈虚,尽轩皇之图艺,虽复考盘在阿,不为独宿,讵劳金液,唯饮玉泉,比夫煮石纷纭,终年不烂,烧丹辛苦,至老方成,及其得道冥真,何劳逸之相悬也。又承有方生,亦在天目,理当仰禀明师,总斯秘要,岂如张陵弟子,自坠高岩,孙泰门人,竞投沧海,何其乐乎?圣朝虚心版筑,尚想丘园,若彼能赴嘉招,便当谨申高命。但其人往岁亦望至京师,观此风神,确乎难拔,故以忘怀爵禄,讵持牺牲之谈,高视公卿,独骋蜡蜡蛵之训?所恐有道三辟,公车十徵,若斯者终当不屈,此既然矣,请复详言。昔楚国两龚,同时纡组,汉阴二老,相携抱瓮,兄之幽贞,若其凿坯负石,方同形影,结绶弹冠,无容越楚,况乎粪土夔龙,膻臊名器,已行所不欲,非应及人,忽承来音,良以多感,何则?颍阳巢父,不曾令荐许由,商洛园公,未闻求徵绮季,斯所未喻高怀,而踌躇于矛楯也。唯迟山阿近信,更惠芳音,如或诚言,谨便闻奏,第夙劳比剧,不复多呈。徐君白。

例句

九徵书未已,十辟誉弥彰。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

《國語辭典》:不就  拼音:bù jiù
1.强调假设状况中的因果关系的连接词。即表示若有其因,便应有其果。如:「如果你来得快,事情不就成了!」、「这话要被他传出去,不就完了?」
2.不担任、不接受。如:「他老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分类字锦》:衣缺不就
酉阳杂俎有人游南山乳洞深数里乳旋滴沥成飞仙状洞中已有数十一处滴至腰已上其人因手承漱之经年再往见所承滴像已成矣乳不复滴当手承处衣缺二寸不就
《国语辞典》:功不成,名不就  拼音:gōng bù chéng,míng bù jiù
不管功业或名利,都未有任何成就。比喻一无所成。《缀白裘。卷四。渔家乐》:「我简人同只为守著这几本破书,几年上,弄得功不成,名不就,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國語辭典》:高不成,低不就  拼音: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
高水准的做不成,低水准的则看不上。比喻不合适而难有成就。《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高不成,低不就,拣择了多少子弟,没个中意的。」也作「高不凑,低不就」、「高不辏,低不就」。
《國語辭典》:高不凑,低不就(高不湊,低不就)  拼音:gāo bù còu,dī bù jiù
比喻不合适而难有成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有怜他的,要荐他坐馆教学,又有诚实人家嫌他是个杂板令,高不凑,低不就。」也作「高不成,低不就」、「高不辏,低不就」。
《國語辭典》:高不成,低不就  拼音: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
高水准的做不成,低水准的则看不上。比喻不合适而难有成就。《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高不成,低不就,拣择了多少子弟,没个中意的。」也作「高不凑,低不就」、「高不辏,低不就」。
《國語辭典》:高不辏,低不就(高不輳,低不就)  拼音:gāo bù còu,dī bù jiù
比喻不适合而难有成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有女婿人物好,学问高的,家事又或者淡薄些。有人家资财多,门户高的,女婿又或者愚蠢些。所以高不辏,低不就。」也作「高不成,低不就」、「高不凑,低不就」。
《國語辭典》:高不成,低不就  拼音: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
高水准的做不成,低水准的则看不上。比喻不合适而难有成就。《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高不成,低不就,拣择了多少子弟,没个中意的。」也作「高不凑,低不就」、「高不辏,低不就」。
《分类字锦》:不就叙理(不就叙理)
困学记闻建隆初诏五代时命官投状叙理复命之郭恕先诗云为逢末劫归依佛不就新恩叙理官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而犹不屈其志如此
分类:节操
《漢語大詞典》:东也不成,西也不就(東也不成,西也不就)
谓多方谋划而事情总是办不成。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淑珍 ﹞年已及笄,父母议亲,东也不成,西也不就。”
《漢語大詞典》:连辟公府不就
连:屡次。辟:征召。这个意思现已不用。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军事)、司徒(政事)、司空(工程)为三公。就:上任。“连辟公府”即连辟于公府”的意思,“于”表“被”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漢語大詞典》:不即
不就。左传·昭公元年:“民叛,不即其事。” 杨伯峻 注:“即,就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传:“今子与神鬭於水,亡马失御,又受眇目之病,形残名勇,勇士所耻,不即丧命於敌而恋其生,犹傲色於我哉!”《隋书·礼仪志一》:“望是不即之名,岂容局於星海,拘於岳瀆?”
分類:不就
《漢語大詞典》:辞病(辭病)
(1).以身体有病为由推辞不就某种职务或不做某件事。后汉书·郭丹传:“大司马 严尤 请 丹 ,辞病不就。”
(2).谓害怕生病而推辞做某种有损健康的行为。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荒乘不知疲,醉死岂辞病。”
《漢語大詞典》:伤暮(傷暮)
谓自伤年老而志向不就。南史·范缜传:“﹝ 縝 ﹞年二十九,髮白皤然,乃作《伤暮诗》《白髮咏》以自嗟。”
《國語辭典》:空口  拼音:kōng kǒu
空泛不实的言谈。《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今我带了此物去,也是一件希罕的东西,与人看看,省得空口说著,道是苏州人会调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