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郁郁不平(郁郁不平)  拼音:yù yù bù píng
气愤而觉得不公平。《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李克用见那诏书不从起兵之请,终郁郁不平,便有攻伐朱全忠的意。」
《国语辞典》:怏怏不平  拼音:yàng yàng bù píng
因不满而心不平。《隋书。卷六七。虞世基传》:「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
分类:不满不平
《国语辞典》:摆不平(摆不平)  拼音:bǎi bù píng
事情有了问题,无法处理。如:「对于那件人事案,他就摆不平了。」
分类:有了问题
《国语辞典》:不平之气(不平之气)  拼音:bù píng zhī qì
因看到不公平的事物而产生的怒气。《六部成语注解。刑部》:「不平之气,见不平之事,因而生怒也。」
《国语辞典》:不平之鸣(不平之鸣)  拼音:bù píng zhī míng
对不公平事物所产生的抗议呼声。如:「对此不合理现象,总算有人发出不平之鸣。」
《国语辞典》:不平而鸣(不平而鸣)  拼音:bù píng ér míng
心有不平便发出抗议的言论。明。瞿佑《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
《国语辞典》:凹凸不平  拼音:āo tú bù píng
指物体表面高低不齐。如:「小镇老街多年未整修,有些地砖破损严重,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
《國語辭典》:愤愤不平(憤憤不平)  拼音:fèn fèn bù píng
因非常不满而愤怒。《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枢密使韩世忠愤愤不平,亲诣桧府争论。」《隋唐演义》第三三回:「令狐达争不过叔谋,愤愤不平,只得自回衙宇,写本题奏去了。」
《國語辭典》:忿忿不平  拼音:fèn fèn bù píng
因非常不满而愤怒。如:「他为了这件事忿忿不平。」
《國語辭典》: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條約)  拼音:bù píng děng tiáo yuē
侵略国与被侵略国家,不依平等待遇所订定的国际条约,内容常危及国家利益及破坏国家主权。
《漢語大詞典》:不平生
槐树的别名。 宋 陶谷 清异录·不平生:“ 崔凤 蹉跎失志。 洛南 天庆观 颇幽雅,常陪友生夏月招凉於古槐下,戯曰:‘予不登九品,此槐不得为手板,想亦助不平也。’是后,朋从呼槐为不平生。”
分類:槐树
《國語辭典》:不平则鸣(不平則鳴)  拼音:bù píng zé míng
人遇到不公平的事物,则奋起申诉、抗议。《幼学琼林。卷四。讼岳类》:「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漢語大詞典》:打不平
打抱不平。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一讲:“ 俄国 革命以后, 斯拉夫 民族生出了甚么思想呢?他们主张抑强扶弱,压富济贫,是专为世界上伸张公道打不平的。” 茅盾 《子夜》十三:“工会里分党分派,本来不关我的事;不过我是爱打不平的。”
《國語辭典》:打抱不平  拼音:dǎ bào bù píng
仗义救助被欺压者的行为。《红楼梦》第四五回:「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气得我只要给平儿打抱不平儿。」《文明小史》第一一回:「然其中也有真来报仇的,也有来打抱不平的。」
《分类字锦》:平尽不平(平尽不平)
崔涂 晚次修路僧诗 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
分类: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