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瓶管
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挈缾之知”、“用管窥天”皆谓所见不广。后因以“缾管”喻见识短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缾管,何能矩矱。”
《国语辞典》:偏狭小器(偏狭小器)  拼音:piān xiá xiǎo qì
心胸不广,无法容纳别人。如:「身为主管,待人绝不可偏狭小器。」
《国语辞典》:穴处之徒(穴处之徒)  拼音:xuè chǔ zhī tú
比喻知识浅陋、见识不广的人。《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唐。章怀太子。注:「穴处,言所识不远也。」
《国语辞典》:独学寡闻(独学寡闻)  拼音:dú xué guǎ wén
语本《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比喻无人可切磋,见闻不广。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國語辭典》:孤陋寡闻(孤陋寡聞)  拼音:gū lòu guǎ wén
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泛。《抱朴子。外篇。自叙》:「贫乏无以远寻师友,孤陋寡闻,明浅思短,大义多所不通。」《三国演义》第一○回:「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
《國語辭典》:才疏学浅(才疏學淺)  拼音:cái shū xué qiǎn
才能驽下,学识浅薄。多用作自谦之词。《镜花缘》第五六回:「妹子固才疏学浅,然亦不肯多让。」《老残游记》第六回:「一则深知自己才疏学浅,不称揄扬;二则因这玉太尊声望过大,到底看看是个何等人物。」
《漢語大詞典》:束教管闻(束教管聞)
谓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奏》:“臣等生接昌辰,肃懋明世。束教管闻,未足言道。”
《漢語大詞典》:盲陋
谓见闻不广,学识浅陋。 清 吴汝纶 《答严几道书》:“然适形下走之盲陋不自量,益增慙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