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披头跣足(披头跣足)  拼音:pī tóu xiǎn zú
披头散发,光著双脚。形容人衣容不整,不修边幅的样子。《三国演义》第四一回:「恰才见甘夫人披头跣足,相随一夥百姓妇女,投南而走。」
《国语辞典》:邋里邋遢(邋里邋遢)  拼音:lá li lá tà
不整洁。如:「服装仪容要保持整洁,不要邋里邋遢的。」或读为ㄌㄚ 。ㄌㄧ ㄌㄚ ㄊㄚˋ lā li lā tà。
分类:不整整洁
《国语辞典》:剌剌塌塌  拼音:lá lá tā tā
肮脏、不整洁。《水浒传》第八二回:「裹一顶油油腻腻旧头巾,穿一领剌剌塌塌泼戏袄。」
《国语辞典》:牙齿咬合不正(牙齿咬合不正)  拼音:yá chǐ yǎo hé bù zhèng
牙齿排列的位置不整齐,咬合状况不佳,以致口齿不清、咀嚼机能降低、脸型外观不理想等,可经由矫正、手术等方法获得改善。
《国语辞典》:衣衫不整  拼音:yī shān bù zhěng
衣著随便、穿著不正式或不整齐。如:「参加隆重的典礼,不可衣衫不整。」「半夜火警,许多住户急于逃难,衣衫不整地站在街头。」
《国语辞典》:衣冠不整  拼音:yī guān bù zhěng
服装不整齐。《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
《国语辞典》:不打点(不打点)  拼音:bù dǎ diǎn
1.没想过、没想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今我每自得了这宝镜,动不动上千上万不消经求,凭空飞到,梦里也是不打点的。」
2.不沟通、不协调。如:「这种事,不打点怎行得通?」
3.不整理。如:「这个家乱七八糟的,你也不打点一下。」
《漢語大詞典》:渍淖(漬淖)
(1).陷于烂泥。荀子·修身:“行而供冀,非渍淖也。” 杨倞 注:“凡行自常恭敬,非谓渍於泥淖也。人在泥淖中则兢兢然。”
(2).不清洁,不整洁。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 南都 方言……其不爽洁、烦污曰渍淖。”
《国语辞典》:不是样儿(不是样儿)  拼音:bù shì yàng ér
1.胡说、乱说。如:「真不是样儿!哪有什么岳飞大战关云长的戏码!」
2.形容字体或事物的格局不整齐或不美观。如:「虽说他用毛笔写出的大字歪七扭八的不是样儿,笔画却一点儿也没错。」
《国语辞典》:丢盔撩甲(丢盔撩甲)  拼音:diū kuī liáo jiǎ
撩,抛弃。「丢盔撩甲」指盔甲穿戴不整齐。形容急切匆忙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八五回:「插补插补了屋,说:『咱可往京里就你大嫂去。』丢盔撩甲的跑到京里。」
《国语辞典》:参前落后(参前落后)  拼音:cān qián luò hòu
杂乱、不整齐。《品花宝鉴》第九回:「四人走路,也不能齐集,有些参前落后起来。」也作「参前失后」。
《漢語大詞典》:搞脏
踏来踏去地弄脏或乱扔东西;弄脏;弄得凌乱、不整洁或狼藉不堪。例如:把地板搞脏了。
《漢語大詞典》:二不挂五
方言。谓不整齐。 克非 《春潮急》三九:“上身两件单衫,既旧且脏,又穿得二不挂五。”
《國語辭典》:不衫不履  拼音:bù shān bù lǚ
衣鞋不整。形容人洒脱而不事修饰,不拘小节。《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虬髯客》:「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老残游记》第九回:「这个人也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
《漢語大詞典》:裮被
披衣不结带,散乱不整的样子。引申为放纵自恣。楚辞·离骚“何 桀 紂 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宋 洪兴祖 补注:“《博雅》云:‘裮被,不带也。’被音披。 桀 紂 之乱,若衣披不带者,以不由正道而所行蹙迫耳。” 游国恩 纂义:“猖披本当作裮被,广雅·释训:‘裮被,不带也。’ 王氏 《疏证》云:‘玉篇:“披,衣不带也。”披与被通。合言之则曰裮被。’盖裮被二字以比肆行不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