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牢  拼音:bù láo
1.不坚固。如:「扣子钉不牢」、「邮票贴不牢」。
2.多病不健康。《红楼梦》第八二回:「千愁万绪,堆上心来。想起自己身子不牢,年纪又大了。」
《国语辞典》:人无刚骨,安身不牢(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拼音:rén wú gāng gǔ,ān shēn bù láo
(谚语)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常会遭遇挫折困难。《水浒传》第二四回:「怎地这般颠倒说!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这般『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金瓶梅》第八回:「西门庆便道:『乾娘说的是。』正是:『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漢語大詞典》: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嘴上没毛,辦事不牢)
见“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
《國語辭典》: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拼音:zuǐ shang wú máo,bàn shì bù láo
比喻年纪太轻,办不好事情。《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你们几位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俗语说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众位一定靠得住,不会冤枉人的了。」
《国语辞典》:命不牢  拼音:mìng bù láo
寿命不长。如:「就怕你命不牢,活不到那个时候。」
分类:寿命
《国语辞典》:不坚(不坚)  拼音:bù jiān
1.不牢固、不结实。《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城郭不坚,兵甲不多,战如不胜,当复如何?」
2.不坚定。如:「意志不坚」。
《國語辭典》:不稳(不穩)  拼音:bù wěn
不安稳、不妥当。宋。欧阳修 渔家傲。昨日采花花欲尽词:「罗袖挹残心不稳,羞人问,归来剩把胭脂衬。」《文明小史》第九回:「他二人立脚不稳只好站在路旁,等候这班人退过,再图前进。」
《漢語大詞典》:行苦
行事勤苦。吕氏春秋·本味:“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 高诱 注:“苦,勤也。” 唐 崔兴宗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诗:“行苦神亦秀,泠然谿上松。”
货物脆薄不牢固。《周礼·地官·司市》“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 汉 郑玄 注:“利,利於民,谓物实厚者;害,害於民,谓物行苦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饰行”:“古人谓物脆薄曰行,或曰苦,或曰行苦,或曰行敝,或曰行滥。”
《漢語大詞典》:包桑
(1).苞桑。丛生的桑根。语出《易·否》《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 胡三省 注:“包桑多根,植桑至於根多,民安其居之验。”
(2).比喻根基稳固。后汉书·吴盖陈臧传论:“ 光武 审《黄石》,存包桑,闭 玉门 以谢 西域 之质,卑词币以礼 匈奴 之使。” 李贤 注:“包,本也。繫於桑本,言其固也。” 宋 黄庭坚 《和谢公定征南谣》:“谋臣异时坐致寇,守臣今日愧包桑。”
(3).比喻不牢固;倾危。 唐 陆贽 《收河中后请罢兵状》:“邦国之杌陧艰屯,绵绵联联,若包桑缀旒,幸而不殊者屡矣。”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花木·包桑:“包桑岂固结之物乎?盖古人朽索、六马、虎尾、春冰之类也。”参见“ 苞桑 ”。
《國語辭典》:苞桑  拼音:bāo sāng
桑树的根。比喻根深柢固。《易经。否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国语辞典》:不结实(不结实)  拼音:bù jiē shi
不牢固。《红楼梦》第五四回:「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捍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
《漢語大詞典》:松松垮垮
懒散疲塌,不紧张。例如:松松垮垮是培养不好运动员来的。
不稳固;不牢靠。例如:那张桌子榫头松松垮垮的,质量太差。
《漢語大詞典》:行窳
谓器物粗劣不牢固。新唐书·韩琬传:“俗不偷薄,器不行窳。”参见“ 行苦 ”。
《漢語大詞典》:行苦
行事勤苦。吕氏春秋·本味:“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 高诱 注:“苦,勤也。” 唐 崔兴宗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诗:“行苦神亦秀,泠然谿上松。”
货物脆薄不牢固。《周礼·地官·司市》“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 汉 郑玄 注:“利,利於民,谓物实厚者;害,害於民,谓物行苦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饰行”:“古人谓物脆薄曰行,或曰苦,或曰行苦,或曰行敝,或曰行滥。”
《国语辞典》:离股儿(离股儿)  拼音:lí gǔ ér
木器接榫或房屋结构松脱不牢。如:「那古厝年久失修,早已离股儿了。」
《漢語大詞典》:丰墙峭阯(豐牆峭阯)
墙高大而地基陡直。喻根基不牢。阯,同“ 址 ”。 汉 扬雄 《太玄·大》:“次八,丰墙峭阯,三岁不筑,崩。” 范望 注:“墙大基峻,若不终岁加之版筑,故有崩坠之忧。”参见“ 丰墙墝下 ”。
《漢語大詞典》:丰墙硗下(豐牆墝下)
垣墙高大,而基址峻峭。喻根基不固。 汉 刘向 说苑·建本:“丰墙墝下,未必崩也;流行潦至,坏必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