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登
(1).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 潁川 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今岁颇不登,贷者艰偿,不如放之。”
(2).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
(4).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 ,故称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预 注:“登,成也。不与其专邑叛君,故使 彭城 还繫 宋 。” 杨伯峻 注:“不登即不赞同。”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國語辭典》:无事不登三宝殿(無事不登三寶殿)  拼音: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三宝殿,泛指佛殿。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登门造访,上门必有事相求。《荡寇志》第二七回:「孙婆道:『无事不登三宝殿,老身要烦三郎画幅手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所以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是有为而来的了。这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漢語大詞典》:一谷不登(一穀不登)
见“ 一穀不升 ”。
《漢語大詞典》:一谷不升(一穀不升)
指歉收。《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一穀不升谓之嗛。”亦作“ 一穀不登 ”。管子·揆度:“ 神农 之教曰:‘一穀不登减一穀,穀之发什倍。’”
分類:歉收
《国语辞典》:岁比不登(岁比不登)  拼音:suì bì bù dēng
农产连年歉收。《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赖陛下德泽振救之,得毋转沟壑。」也作「比年不登」、「比岁不登」。
《国语辞典》:不登高山,不显平地(不登高山,不显平地)  拼音:bù dēng gāo shān,bù xiǎn píng dì
(谚语)比喻只有经过对照比较,才能更看清事物的真相。如:「不登高山,不显平地。遭受过苦难的人,才知道幸福的可贵!」
《国语辞典》:已而不登  拼音:yǐ ér bù dēng
形容痴呆、发愣。《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我倒看体面,不好说长道短的。你看这狄爷,他倒已而不登的起来,可是个甚么腔儿?」
分类:痴呆发愣
《国语辞典》:拗不登  拼音:ào bù dēng
北平方言。形容过于甜腻。
《国语辞典》:比年不登  拼音:bì nián bù dēng
登,成熟。比年不登指农产连年歉收。《晋书。卷四七。傅玄传》:「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也作「比岁不登」、「岁比不登」。
《国语辞典》:比岁不登(比岁不登)  拼音:bì suì bù dēng
农产连年歉收。《汉书。卷一○。成帝纪》:「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入谷物助县官振赡者,已赐直。」《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然比岁不登,家益落。夫妻无计,对影长愁。」也作「比年不登」、「岁比不登」。
《國語辭典》:火不登  拼音:huǒ bù dēng
立刻、马上。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火不登红了面皮,没揣的便揪住䯼髻。」也作「火不腾」。
分類:立刻突然
《漢語大詞典》:不登大雅
见“ 不登大雅之堂 ”。
《國語辭典》:不登大雅之堂  拼音: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大雅之堂,风雅人物聚会的厅堂,借指高雅的境界。「不登大雅之堂」指文艺作品粗俗低劣,不能获得高雅文士的欣赏。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一一九:「晚唐人诗……求新在此,不登大雅之堂正在此。」《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种小说,初名金玉缘。」后泛指一切粗俗、不入流的事物。如:「此人鲁莽粗鄙,不登大雅之堂。」
《國語辭典》:不登大雅之堂  拼音: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大雅之堂,风雅人物聚会的厅堂,借指高雅的境界。「不登大雅之堂」指文艺作品粗俗低劣,不能获得高雅文士的欣赏。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一一九:「晚唐人诗……求新在此,不登大雅之堂正在此。」《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种小说,初名金玉缘。」后泛指一切粗俗、不入流的事物。如:「此人鲁莽粗鄙,不登大雅之堂。」
《國語辭典》:不登登  拼音:bù dēng dēng
形容冲动。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动不动和人争,不登登按不住杀人性。」也作「勃腾腾」。
分類:忿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