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反异(反異)
(1).反常奇异。指不符当时经师正统的学说。后汉书·范升传:“今《费》《左》二学,无有本师,而多反异,先帝前世,有疑於此,故《京氏》虽立,輒復见废。”
(2).谓已招认,而又翻供。《明律·刑律·断狱》:“主守教囚反异。”
《國語辭典》:鸡眼(雞眼)  拼音:jī yǎn
因角质层增生形成的小圆硬块,样子像鸡的眼睛,故称为「鸡眼」。常出现于足趾及足底前端,多因穿著过紧的鞋子或足骨原来就有畸形,使足部皮肤长期受刺激而引起,常因疼痛而影响行走。
《國語辭典》:脱节(脫節)  拼音:tuō jié
1.骨的关节表面因外力推撞而脱离。也称为「脱臼」、「脱位」。
2.事物前后不相衔接。包括言语、思想、实物等。如:「他说话颠三倒四,前后脱节。」
《國語辭典》:白条(白條)  拼音:bái tiáo
1.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产于淡水,大者约尺许长,形体狭长,背淡黑,微青,腹呈白色,鳞颇细,好群游于水面。也称为「白鲦」。
2.大陆地区指未加盖公家印信,非正式凭据的字条。如:「没有原始凭證,不能随便打个白条就可以支付现金。」
《國語辭典》:白鲦(白鰷)  拼音:bái tiáo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产于淡水,大者约尺许长,形体狭长,背淡黑,微青,腹呈白色,鳞颇细,好群游于水面。也称为「白条」。
《漢語大詞典》:枉笔(枉筆)
不符事实的记载。 唐 沈佺期 《被弹》诗:“事间拾虚证,理外存枉笔。”宋书·桂阳王休范传:“先帝不失顺悌之名, 宋 世无枉笔之史。”
《漢語大詞典》:秽笔(穢筆)
谓凭个人好恶,不符事实地编写史书。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窃以 魏 晋 诸人标致殊甚,一经秽笔,反不标致。”
《國語辭典》:诽语(誹語)  拼音:fěi yǔ
谣言。如:「他听到那些诽语之后整天闷闷不乐。」
《漢語大詞典》:溢言虚美
过甚其辞、不符合实际地称美。 清 方苞 《书周颂清庙诗后》:“古人事君亲要於诚信,不敢溢言虚美,以滋天下后世之口实也。”
《國語辭典》:文不对题(文不對題)  拼音:wén bù duì tí
文章内容和题目的意思不符合,或说话答非所问。如:「作文时要仔细审题,以免文不对题。」
《國語辭典》:悬羊头卖狗肉(懸羊頭賣狗肉)  拼音:xuán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比喻表里不一,欺骗矇混。《五灯会元。卷一六。元丰清满禅师》:「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机,灭先圣洪范。」《晏子春秋》另有「悬牛首卖马肉」之说。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也称为「挂羊头卖狗肉」、「挂羊头煮狗肉」、「羊头狗肉」。
《國語辭典》:挂羊头卖狗肉(掛羊頭賣狗肉)  拼音: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比喻表里不一,欺骗矇混。参见「悬羊头卖狗肉」条。如:「像他那样诚实忠厚的人,绝不会做出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来。」
《漢語大詞典》:行为不端
行为不符合道德或法律规范。例如:她从少年时期就是个罪人…甚至直到高年依然行为不端。
《国语辞典》:轨外行为(轨外行为)  拼音:guǐ wài xíng wéi
不符合既定法度、规则的行为。如:「他总是放纵恣肆,常犯轨外行为,真叫人受不了!」
《国语辞典》:誇大不实(誇大不实)  拼音:kuā dà bù shí
言语誇张,与事实不符。如:「对于誇大不实的报导,新闻业者应同声谴责。」
《国语辞典》:天公不作美  拼音:tiān gōng bù zuò měi
天气不符合人们心中所预期的情况。如:「他本来打算去爬山,无奈天公不作美,临出门前却下起大雨来。」
《国语辞典》:有失体统(有失体统)  拼音:yǒu shī tǐ tǒng
不符合身分、规矩、礼仪。如:「在正式场合要穿著整齐,言行得体,才不会有失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