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绵绵不断(绵绵不断)  拼音:mián mián bù duàn
形容连续不绝。如:「绵绵不断的细雨,使得关在屋子里面的大家都烦燥了起来。」
分类:连续不绝
《国语辞典》:绵延起伏(绵延起伏)  拼音:mián yán qǐ fú
形容山势高低起伏,延伸不绝。如:「台北四周都是绵延起伏的丘陵,构成了一个盆地。」
《国语辞典》:冠盖相属(冠盖相属)  拼音:guān gài xiāng zhǔ
比喻使者来往不绝。《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也作「冠盖相望」。
《国语辞典》:风尘荏苒(风尘荏苒)  拼音:fēng chén rěn rǎn
风尘,比喻兵乱;荏苒,时间渐渐流逝。「风尘荏苒」比喻战乱不绝。唐。杜甫〈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元。郝经〈老马〉诗:「岁月淹留官路杳,风尘荏苒塞垣深。」
《国语辞典》:绵绵不绝,缦缦奈何(绵绵不绝,缦缦奈何)  拼音:mián mián bù jué,màn màn nài hé
绵绵、缦缦形容广远不绝。「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比喻祸生于微,不防微杜渐,则后有大患。《战国策。魏策一》:「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
《国语辞典》:战祸连年(战祸连年)  拼音:zhàn huò lián nián
战争连续不断而造成祸害不绝。如:「由于战祸连年,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国语辞典》:舳舻相继(舳舻相继)  拼音:zhú lú xiāng jì
形容船只众多,往来不绝。如:「鹿港昔时繁盛,舳舻相继,络绎不绝;而今港淤水浅,当年风貌已不复见。」也作「舳舻相接」。
《国语辞典》:馀妙绕梁(馀妙绕梁)  拼音:yú miào rào liáng
形容美妙的音乐感人之深,馀味不绝。南朝梁。萧统〈七契〉:「初音鱼踊,馀妙绕梁。」也作「馀音绕梁」。
《国语辞典》:馀响绕梁(馀响绕梁)  拼音:yú xiǎng rào liáng
形容美妙的音乐感人之深,馀味不绝。《宋书。卷一九。乐志一》:「又有韩娥者,东之齐,至雍门,匮粮,乃鬻哥假食,既而去,馀响绕梁,三日不绝。」也作「馀音绕梁」。
《国语辞典》:炒豆儿(炒豆儿)  拼音:chǎo dòu ér
1.炒豆子。如:「一个小贩在卖炒豆儿。」
2.形容声音清脆而且连续不绝。如:「那小姑娘炒豆儿似的爆出一连串笑声。」
《漢語大詞典》:古都都
(1).形容不断腾涌的水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瞅一瞅古都都翻了海波,滉一滉廝琅琅震动山巖。” 王季思 校注:“古都都、廝琅琅……此等副状辞,皆仅记其声,盖当时声口如此。”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我则听的古都都泼天也似怒涛,鬭合着忽剌剌风声儿廝闹。”
(2).形容声音不绝貌。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您便是古都都的嘴儿,使不着乞留兀良的赖。”
《漢語大詞典》:滚滚滔滔
不绝貌。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淄州小圣人:“先生端居缄默,遇有问难,輒指画谈议,滚滚滔滔,竟晷不倦。”
《國語辭典》:冠盖相望(冠蓋相望)  拼音:guān gài xiāng wàng
比喻使者往来不绝。《战国策。魏策四》:「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也作「冠盖相属」。
《國語辭典》:不绝如线(不絕如線)  拼音:bù jué rú xiàn
仅有一线连系未断。比喻局势危急。《隋书。卷一。高祖纪上》:「或小或大,图帝图王,则我祖宗之业,不绝如线。」也作「不绝如缕」、「不绝若线」。
《國語辭典》:车水马龙(車水馬龍)  拼音:chē shuǐ mǎ lóng
形容车马络绎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参见「车如流水马如龙」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