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72
典故
14
词典
61
分类词汇
86
佛典
11
共61,分5页显示
1
2
3
4
5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不见
看不见
独不见
不见面
眼不见
不见便
不见怪
不见得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抬头不见低头见
眼错不见
眼不见,心不烦
眼不见为净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國語辭典》:
不见(不見)
拼音:
bù jiàn
1.没看见。唐。
李白
〈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红楼梦》第六三回:「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脖。」
2.消失。如:「彩虹不见了!」
3.不愿见面。如:「像他那种不守信用的人,我不见!」
分類:
不见
不易
动词
行动
结果
《高级汉语词典》:
看不见
拼音:
kàn bú jiàn
不能看见
分类:
看不见
《漢語大詞典》:
独不见(獨不見)
乐府杂曲歌辞名。
《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独不见
》
宋 郭茂倩 题解:“
《独不见》
,伤思而不得见也。”
分類:
乐府
杂曲
歌辞
题解
《国语辞典》:
不见面(不见面)
拼音:
bù jiàn miàn
不与人相见。如:「同处一个办公室,要不见面也难。」
分类:
不见面
不与
人相
相见
《漢語大詞典》:
眼不见(眼不見)
见“ 眼错不见 ”。
《國語辭典》:
不见便(不見便)
拼音:
bù jiàn biàn
不知趣,不晓变通。《水浒传》第二四回:「何不去叫间壁王乾娘安排便了?只是这般不见便!」
分類:
不灵
灵活
《国语辞典》:
不见怪(不见怪)
拼音:
bù jiàn guài
不在意、不责怪。《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这贵造是宅上何人?先告过了,若不见怪,方敢直言。』」《
儒林外史
》第二九回:「如不见怪,小弟也有一句盲瞽之言。」
分类:
不在意
不责
责怪
《國語辭典》:
不见得(不見得)
拼音:
bù jiàn de
不一定。《水浒传》第四五回:「原来这婆娘倒不是个良人。莫教撞在石秀手里,敢替杨雄做个出场,也不见得。」《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说得来也平淡无奇,琐碎得紧,不见得有甚么惊动人的去处。」
分類:
不见得
言说
说不定
不一定
《國語辭典》: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拼音:
zhǐ jiàn shù mù,bù jiàn sēn lín
(谚语)比喻只考虑个别与局部,而没有顾及整体全面。如:「他这一份有关未来人口老化问题的报告,可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分類:
局部
全体
《高级汉语词典》:
抬头不见低头见
拼音:
tái tóu bú jiàn dī tóu jiàn
比喻经常见面
《漢語大詞典》:
眼错不见(眼錯不見)
方言。谓一时没注意到。
《
红楼梦
》
第九四回:“这不是奇事吗?刚纔眼错不见就丢了,再找不着。” 杨朔
《三千里江山》
第十三段:“白天到树林子里玩,一个眼错不见,他就爬到树上,坐到横枝上。”
《花城》
文艺专辑1981年第4期:“眼错不见, 王雷 把 皮 徐 两匹坐骑上的四捆柴掀了下来。”亦省作“ 眼不见 ”。
《
红楼梦
》
第三一回:“老太太的一件新大红猩猩氊的斗篷放在那里,谁知眼不见他就披上了。”
分類:
方言
一时
注意
文艺
《國語辭典》:
眼不见心不烦(眼不見心不煩)
拼音:
yǎn bù jiàn xīn bù fán
眼睛看不到的,便不会心烦。《红楼梦》第二九回:「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著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
分類:
眼睛
看见
心里
不会
烦恼
《國語辭典》:
眼不见为净(眼不見為淨)
拼音: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
1.眼睛看不到的,也就认为是乾净的了。通常是怀疑食物不洁时的自我安慰之词。宋。赵希鹄《调变类编。卷四。虫鱼》:「凡贩卖虾米及甘蔗者,每用人溺洒之,则鲜美可爱,所谓眼不见为净也。」
2.心中不以为然,但又无能为力,只好任凭发展,置身事外,以求清净。如:「任凭你们怎么说,我眼不见为净,心里自然快活。」
分類:
眼睛
看见
自己
不干净
心意
干净
人
事
不去
《漢語大詞典》: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同“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
宋史·王安礼传
》
:“今以一指蔽目,虽 泰 , 华 在前弗之见。” 谢觉哉
《关于独立思考》
:“凡是不如个人的意的事就死记在心,把它扩大;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國語辭典》: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拼音: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看不见高大的泰山。比喻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根本的问题。「泰」文献异文作「太」。《四部丛刊本鹖冠子。卷上。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也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分類:
看不见
东西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