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讳谀(諱諛)
隐讳不言和阿谀谄媚。史记·秦始皇本纪:“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諛,不敢端言其过。”
《国语辞典》:闭口无言(闭口无言)  拼音:bì kǒu wú yán
受人批驳责难,无话可答,只好闭口不言。《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几句话,让的萧云仙闭口无言,只得辞了父亲,拴束行李,前去投军。」《红楼梦》第六○回:「一席话说得赵姨娘闭口无言,只得回房去了。」
《國語辭典》:钳噤(鉗噤)  拼音:qián jìn
闭口不言。《新唐书。卷一五九。吴凑传》:「顾左右钳噤自安耳,若反覆启寤,幸一听之,则民受赐为不少。」
分類:闭口不言
《國語辭典》:钳口吞舌(鉗口吞舌)  拼音:qián kǒu tūn shé
钳口,闭口。钳口吞舌指闭嘴不说话。南朝梁。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
《漢語大詞典》:守瓶缄口(守瓶緘口)
犹言守口如瓶。谓闭口不言。 清 李渔 《怜香伴·鞅望》:“你把姻缘簿徼,你把相思帐销。我从今守瓶缄口,免被人嘲。”
分類:闭口不言
《国语辞典》:如皋射雉  拼音:rú gāo shè zhì
贾大夫相貌丑陋,其妻甚美,过门三年不言不笑。一日,贾大夫驾车到如皋田猎,妻见丈夫射一野雉,才悦服其才,破颜而笑。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后指男子以其才华博取女子的欢心。宋。苏轼〈和梅户曹会猎铁沟〉诗:「向不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
《國語辭典》:缄口结舌(緘口結舌)  拼音:jiān kǒu jié shé
紧闭嘴巴,舌头像打结一般,不敢发言。如:「当时大家都吓得缄口结舌,还有谁敢挺身而出?」也作「钳口结舌」、「钳口结舌」。
《漢語大詞典》:噤口卷舌(噤口捲舌)
谓缄默不言。 宋 苏洵 《谏论下》:“迁其赏於不諫,迁其刑於諫,宜乎臣之噤口捲舌,而乱亡随之也。” 清 王韬 《弢园文录·洋务下》:“呜呼!至今日而谈洋务,岂易言哉!至此几于噤口捲舌,而絶不敢復措其手足。”
分類:缄默不言
《國語辭典》:结舌杜口(結舌杜口)  拼音:jié shé dù kǒu
因恐惧害怕或理屈智竭而闭口不言。《汉书。卷六○。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慄。」《宋书。卷六八。武二王传。彭城王义康传》:「福始祸先,古人所畏,故爱身之士,自为己计,莫不结舌杜口,孰肯冒忌干主哉!」
分類:缄默不言
《漢語大詞典》:结舌钳口(結舌鉗口)
见“ 结舌杜口 ”。
《漢語大詞典》:介山之志
春秋 晋 介之推 功不言禄,隐居 介山 。后人称其志为“介山之志”。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一马之田,介山之志愈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