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还(不还)  拼音:bù huán
1.不回。汉。王褒〈洞箫赋〉:「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南朝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脩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
2.不归还。如:「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还钱呢?」
《漢語大詞典》:逐物不还(逐物不還)
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 惠施 之才,駘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分類:沉湎世俗
《国语辞典》:匹马不还(匹马不还)  拼音:pī mǎ bù huán
连一匹马都没回来。形容军队溃败。《宋史。卷三六九。列传。刘光世》:「太尉傥选精兵自将来洪,而开一路令归,伏兵掩之,可使匹马不还。」《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函关马不归』者,大将哥舒,潼关大败,匹马不还也。」
《漢語大詞典》:不还踵(不還踵)
见“ 不旋踵 ”。
《國語辭典》:不旋踵  拼音:bù xuán zhǒng
1.不转动脚跟,比喻不退却。《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国之乱也。」《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2.来不及回转脚步。比喻时间之迅速。《新唐书。卷一○五。列传。长孙无忌》:「祸隙已牙,败不旋踵矣。」宋。王安石〈和吴冲卿雪〉诗:「纷华始满眼,消释不旋踵。」
《漢語大詞典》:片甲不还(片甲不還)
见“ 片甲不回 ”。
《國語辭典》:片甲不回  拼音:piàn jiǎ bù huí
形容打败仗,全军覆没。《三国志平话。卷中》:「张飞笑曰:『吾用一计,使曹公片甲不回。』」《三国演义》第五二回:「曹操引百万之,被吾聊施小计,杀得片甲不回。」也作「片甲不留」、「片甲不存」、「片甲无存」。
《高级汉语词典》:流弊不还
流弊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