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再眠
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唐 张籍 《江村行》:“桑林椹黑蚕再眠,妇姑採桑不向田。” 宋 秦观 《蚕书·时食》:“﹝蚕生﹞九日,不食一日一夜,谓之初眠。又七日再眠如初。”参见“ 三眠 ”。
《國語辭典》:三眠  拼音:sān mián
蚕自出生至成蛹,蜕皮三次。蜕皮时,不食不动,呈睡眠状态,称为「三眠」。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北蚕三眠,南蚕俱是四眠。眠起饲叶,各要及时。」
《漢語大詞典》:薇歌
古代 孤竹君 之二子 伯夷 、 叔齐 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而食。饿且死,作《采薇之歌》。事见史记·伯夷列传。 金 段成己 《蒲川八咏·首阳晴雪》:“《薇歌》一曲对 西山 ,万古清愁老翠峦。望断空巖人不见,光摇银海玉峰閒。”
《國語辭典》:蛰伏(蟄伏)  拼音:zhí fú
动物藏伏在土中不食不动。《淮南子。天文》:「百虫蛰伏,静居闭户。」
《漢語大詞典》:断肉(斷肉)
不食肉。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能食筋乎?’曰:‘不能。’神曰:‘何故?’ 稠 曰:‘出家人断肉。’” 宋 王安石 《与沈道原书》之一:“但精心祈向,亦不必常断肉也。” 清 唐孙华 《春日病中杂咏》之二:“身为晏眠丰暇豫,腹因断肉得清虚。”
分類:不食食肉
《漢語大詞典》:断谷(斷穀)
两旁是峭壁的山谷。 许地山 《空山灵雨·三迁》:“孩子整天在悬崖断谷间和他的小伙伴玩。”
辟谷。古代神仙家导引之术。晋书·哀帝纪:“帝雅好 黄 老 ,断穀,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 唐 周贺 《湘汉旅怀翁杰》诗:“不拟为身谋旧业,终期断穀隐高丘。”亦泛指不食五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县有猩猩……其肉甘美,可以断穀,穷年不厌。”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天门冬:“入山便可蒸煮,啖之断穀。”
《漢語大詞典》:进素(進素)
吃素,不食荤。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御膳进素:“ 弘治 十五年,先有旨,自正月初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七日,但遇御膳进素日期,俱令光禄寺禁屠。”
分類:吃素不食
《国语辞典》:素筵  拼音:sù yán
蒙古陈列而不食用的供品。陈设于雍和宫中正殿唪经日佛前,本名「经筵」,康熙中改称为「供筵」,乾隆时改称为「素筵」。
《漢語大詞典》:冻蛰(凍蟄)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清 杨思圣 《飘风行》:“马毛蝟磔雁声苦,鱼龙冻蛰狐狸嘷。”
《漢語大詞典》:入蛰(入蟄)
动物进入冬眠,在一定的时期内潜伏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谓之“入蛰”。《老残游记》第六回:“现在各样虫蚁自然是都入蛰,见不着的了。”
《漢語大詞典》:竹凤(竹鳳)
凤凰。传说凤鸟非竹实不食,故称。 明 徐渭 《昙阳》诗之六:“明知骑竹凤,还道媚妖蛇。”
《漢語大詞典》:四眠
指蚕的大眠。蚕不食不动的状态叫眠,有初眠、二眠、三眠、大眠之别。 黄燮清 《长水竹枝词》:“蚕种须教觅四眠,买桑须买树头鲜。”
《漢語大詞典》:持衰
谓航海时不栉沐、不食肉、不近妇人,以避凶灾。后汉书·东夷传·倭:“行来度海,令一人不櫛沐,不食肉,不近妇人,名曰‘持衰’。若在涂吉利,则雇以财物;如病疾遭害,以为持衰不谨,便共杀之。”
《漢語大詞典》:梨饤坐(梨飣坐)
即飣座梨。席间用作摆设而暂不食用的梨子。 宋 朱松 《馈岁》诗:“儿痴元未识,但索梨飣坐。”
《漢語大詞典》:避谷(避穀)
即辟谷。古称行导引之术,不食五谷,可以长生。《神农本草经》卷一“﹝丹沙﹞能作水澒,鍊丹,与消石服之” 清 孙星衍 校注:“按金石之药,古人云久服轻身延年者,谓当避穀,絶人道,或服数十年乃効耳。”
《漢語大詞典》:素毳
白虎。古代传说白虎黑纹长尾,不食生物,不履生草,白虎出现为祥瑞之兆。《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赬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史不絶书。” 刘良 注:“素毳,白虎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自 大明 乘规, 泰始 叠矩。朱鬐素毳之至,史不絶书;奇叶珍柯之献,府无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