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2,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201  202  203  204  205  207  208  209  21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行帜(法幢 增志 )
释超极(休耳 笨翁 陈 )
释一空(朗然 郭 )
释今白(大牛 淩霄 )
释元觉(离幻 简 )
释性关(遍云 吴 )
僧诠修( 子柴 二胜 蒙泉道人 )
僧通门( 牧云 樗叟、卧庵 )
释今稚(闻者 苏 )
释方孝(舜瞿 王 )
释超顶(逸然 谢 )
释印水(云桥 赵 )
释今印(海发、之佩 琼 )
释今四(人依 圣睿 )
释大成(笠庵、竺庵 )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行帜,字法幢。姓林氏,瑞安人也,原名增志。明崇祯戊辰进士,官中允。甲申,李自成犯阙,抗节不屈,酷刑几毙。贼败,乃间关南旋。及闻大清定鼎燕京,知事不可为,遂薙发为僧,时年已五十四。初读书兴善寺,即契禅衲。馆头陀山密印寺,即唐宿觉道场也,古殿将倾,隐怀兴复志。日与僧摩相讲习,益知有向上事。及作令蒲圻,御史黄宗昌见僧摩有宗门三关语,因问之曰:“儒亦有三关乎?”曰:“有。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者,初关也;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者,二关也;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字者,三关也。”宗昌怿然,结契弥厚。及改僧服,居吕峰山,更厉切磋,究心生死。尝具夙愿,再造密印祖庭,卒达所志。事多玄感,详载《重兴碑记》。壬辰,曳履过四明,登雪窦,拜石奇僧受具足,且付以法焉。乙未,入大梅山,访汉尉梅子真迹。钃秽剪荆,新唐僧法常旧观,盖八百馀年荒庭。至是乃得与诸佛子披霜立雪,本分提持,远近趋跄,渐成丛林。苒荏六载,复还东瓯。庚子冬,开垆密印。丙午,应括苍净觉请,以密印付多子无。丁未夏季,示微疾,舟还陀峰,八月十二日,对众说偈曰:“七十五年间打鬨,总无奇特出常伦。而今撒手悬厓去,一任诸方说幻真。”悠然而逝,著有《语录》若干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超极,字休耳,晚号笨翁。姓陈氏,靖人也。父于明季以卿贡进士谒选入都,病没燕山。会流冠鸱张,京城沦陷,旅榇未还,心怀忍痛,绝意世荣,竟从雪峰亘薙染,得法后飘笠孤征,辛勤万里,遂负榇归,得首正丘。尝慨中原板荡,陵谷迁变,欲灭迹销声,枯槁嵁岩,因结茅曹岩之白壑,复移长泰天城山,息影栖迟,极殊乐之。及游兴逸发,闽之武夷,粤中佳山水,靡不登临。少时已有诗名,中岁益遒,至天真烂熳,不屑作犹人语,每浩唱清吟,知音传播,逞逞脍炙人口。顾于钳锤之下,参究精勤,智珠灿发。雪峰每举古德法旨,勘验学徒,极每拈颂出人意表,凡厥酬对,应机无爽,雪峰甚器之。有“瞌睡虎”之喻,授拂表信,声誉歘起,流播诸方。而华亭总宪徐公孚远,同安仪部纪公许国、处士洪思,又以气节文章,交契独厚。晚住南山,思建法幢,而世事更新,兵伍杂处,唯楗户蹜足委顺而已。以康熙十五年丙辰八月示疾,浃旬奄然坐化。年五十四,腊二十八。幻如、超弘为之铭志,称其“道眼圆明,文辞瑰玮,行洁冰霜,情酣泉石”,信不诬也。
释一空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一空,字朗然。姓郭氏,莆阳人也。幼失怙恃,依叔氏,居恒持斋素。年十九,叔为谋婚娶,强使肉食,因走入壶山石泉寺,从閒公大德剃染。勤苦精能,靡间朝昏。闻閒公所举机缘,怀疑不决,常提父母未生前语。一日归山,掷石敲门有省,乃发志参方。首造鼓山,叩雪关,染指法昧。返莆,寻天壶旧址,縳茅而居,率徒力作,樵薪种荼,以给餔啜,昕夕焚修,不堕厥规。复参黄檗隐元,为典库钥,倾心恤众,道誉籍甚。会时学开法漳之广严,卷裓相从,酬酢投契,水乳相合,承其属累。时移天寿福庐,皆竭力辅赞,法化大行。莆(田)龟洋禅寺,唐无了、慧忠二禅师故刹,久历劫火,荒残殊甚。空受众请,率徒躬耕,不惮劬辛,每以向上相提撕。不数载,百废俱振,祖道重光。晚岁移住仙溪城峰院,兵燹之后,山门寥落,营求缔构,焕然一新,纳子麇至,望风恐后。甲辰三月方值诞辰,即告众曰:“吾今六十有一,腊四十馀。生平向钁头边,成办个事,实非草草,今且休矣。”不数日,遂示寂,康熙甲辰四月七日也。空虽尚贞朴,汰除浮薄,潜鞭密练,不愧古人。居龟洋时,旦坐方丈,有虎跑伏阶前,空为说三皈依,竟摄尾去。又一日,经行客寮,有巨蛇长丈馀,当道,侍者欲击之,空止之曰:“彼以毒来,我以慈受。”亦为授三皈依,蛇逡巡退,众皆异之。平昔拈颂机缘,言皆见谛,吟咏篇什,亦多天真流畅,知其所得深矣。塔于天壶东冈,释超弘作铭。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白,字大牛。番禺人。俗姓谢,原名淩霄。诸生。明桂王永历七年(一六五三),皈天然禅师薙染登具。十年,值雷峰建置梵刹,工用不赀,白发愿行募,沿门持钵十馀载,丛林规制次第具举。一夕行乞,即次端坐而逝。事见清宣统《番禺县续志》卷二七。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四七
元觉(一六二四—一六八一),字离幻。晚居石洞,因以为号。顺德人。俗姓简。从宗公剃度,礼栖壑受圆具。宗公示寂,遂继席主法华林寺。后住循州罗浮石洞。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八。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性关,字遍云。姓吴氏,郧阳人。少孤,薙发襄阳仁皇寺,事惺然为师。年二十,游吴越,受华山三昧寂光衣钵,复得法金陵天界寺中隐。西上荆州,于圣水寺旁结茆曰“松庵”,读《圆觉了义》有悟。后辟乱汉沔间,时开讲席,人多重之。顺治七年,入玉泉,创立东禅堂,演法弘律,归依者众。顺治十五年正月十二日,寂于监利灵照庵。二十年中,驻锡十有八处,讲说所施津梁无绝,所著语录诗文戒不授梓,故佚而不传。弟子觉聪、本赤,保守东禅,锄垦田土,补修殿宇,不坠旧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5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明诸生,入清为僧。俗姓李,名子柴,字二胜,自号蒙泉道人。能诗,工书,善人物花卉。有《树下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江南常熟人,俗姓张,字牧云。明末出家于兴福寺,后历主古南、鹤林、天童等寺。常与士大夫游。有《懒斋别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通门,字牧云,号樗叟,常熟人。住秀水古南院。有《懒斋集》。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尝熟张氏子小参云。娄江大海滨。信潮时汇止。地灵祥必钟。杰出众居士。资生各有家。团圞有子女。不染世间法。如莲花在水。山僧乘时来。證明如上义。證明则不无。且道以何为验。乃卓拄杖云。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若论此事。如海滨人家。取鱼相似。只因知得大海。有鱼思欲取之。乃生个计较。造个船只。扯个风蓬。把定舵柄。请个熟海路的人。为了舡师。直至大洋去处。待等鱼来。一网撒去。大鱼小鱼。满载而归。到家市卖。养育子孙。受用不尽。参学人。亦如是。先要知凡夫身中。决定有佛祖广大灵明的大事。如海有鱼。不生疑惑。不肯自昧。即思参禅。急图发明。如取海鱼生计较。放舍世缘。打起精进。千里万里。觅访知识。亲近善友。求指路头。切切提持。如依船师指导。忽于自己身中。悟得佛祖的大事。归家保养。入廛垂手。兴隆法门。上可以报佛恩德。下可以启迪将来。受用亦无有尽。虽然如是。大海中。岂无风浪。岂无惊险。然而不生恐怖。一往直前者。盖取鱼的念头切也。参禅何不如是。要图发明佛祖大事。也须不顾危亡。不论境缘顺逆。千魔万难。直往不退。不愁佛法不到手也。佛法虽是现成事。若不如取鱼猛励。怎得到手。故参学人。须检点自己。向来参究。能如取鱼一样急切否。能一往直前无退转否。在丛林中。遇些小境缘。能不惊怖。不介意否。若或未能。毕竟参禅念头。不如取鱼念头切。佛祖大事。何能打彻。所以古人云。把手牵人行不得。惟人自肯乃方亲。又云。如来于一切处成等正觉。于刀山剑树上成等正觉。于镬汤炉炭里。成等正觉。于棒下成等正觉。于喝下成等正觉。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只今还有恁么人證明如是事么。良久云。选佛若无如是眼。假饶千载又奚为。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通门,字牧云,号卧庵,姓张氏,常熟人也。从近邑破山寺洞闻祝发,后参密云,得法于天童。出世古南。甲申渡江埽塔,遂主四明栖真。复住嘉禾梅溪,迁破山及镇江鹤林。壬辰,延主天童,寻迁秀峰。著有《七会语录》二十卷及《别集》、《偶集》、《懒斋集》,盛行于世。门生平萧散磊落,莅众甚严,诗章超洁,书法遒劲,后退老于湖村恤庐。康熙辛亥十一月望日,从容舒展而逝,塔于西资庵。数年,忽洪水涌出,塔几坏,因荼毗得舍利无算,其色晶莹,投入水盆中,以发引之,联如贯珠。时晓山本晰主持天童,为建舍利塔于南山。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稚,字闻者。番禺人。俗姓苏。明桂王永历七年(一六五三)出世,十二年(一六五八)登具,执侍丈室三十馀年。事见《海云禅藻集》卷二。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方孝,字舜瞿,姓王氏,江都人也。投白云院雪石薙染,受具于天宁永礼。参豁堂得悟,遂受记莂。康熙十一年,继席净慈,住寺三十年,建堂筑室。以拾趿而升,一望山半无阙焉。寂于康熙三十九年九月二十六日,寿七十六,腊五十四,毛奇龄为之塔志,并见寺志。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释超顶,字逸然,姓谢氏,晋江人也。幼而清慧,知慕佛法。垂髫时,有清质禅德住泉中小庵,顶从之游,昕夕随其焚修。崇祯甲申,始落发于驯虎岩。年二十,寻栖仙亭,辛勤力作,暇则礼诵,讫无虚晷。经数岁,叹曰:“出家为生死,岂宜系此?”时雪峰亘住南山报劬,卷裓从之,一见相契,潜鞭默练,靡间朝昏。一夕诵次,嗒然若失,前后际断,自觉愉快,入陈所见。亘颔之。自是酬对,无爽玄旨。亘尝与客谭,问:“无须锁子,谁人开得?”客茫然,因传令堂众下语,或云不费纤毫力,或云开也。顶则曰:“用开作么?”亘深喜其语,因谓客曰:“非超顶不能为此语。”讯之果然。乃益加策励,期臻阃奥。亘主泉之昭庆延福,福之雪峰庆城,顶皆随侍左右,助扬法化,精勤不懈,屡欲属累,每逊谢不逮。顺治己亥秋,亘居庆城将灭度,遗命付顶衣拂,时隐仙游东山岩,耕锄自给,茹草饮泉,怡然乐之。驯虎衍如老宿,顶师祖也,以乱后零落,命为住持。顶率先劳役,行古德规范。三载之间,颓纲渐振。丙午秋,与南山怡石偕往雪峰,为亘师筑塔,劳顿灰土,感疾数日,遽尔奄化,时康熙五年也。顶神颖通慧,梵行精白,独处岩谷,坚苦枯澹,而道望蔚然。弟子明经如修,以丁未年冬奉遗骸窆于东山后冈,释超弘作铭云。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印水,字云桥,姓赵氏,化城人。夙禀灵根,生而颖异。幼罹灾患,特然自立。成童薙发,应缘寻师,而性峻不群。然每见游僧,辄起敬心。甲申之变,中原鼎沸,寇盗蜂生,被驱入营,遂流漂泊一十三载。戊子,随营之楚,寓⿰(女朮)归山,受具于常乐律主,时年二十三矣。辛卯,返蜀谒破山明于开中凤城,问訉之馀,举拳击掌,顿发疑情。甲午,坐夏七日,寝食俱废,偶承瓦盏,堕地有声,触碎疑团,身心愉快,欲求印證而峡道未通,思明至切。辛丑秋,川乱初平,疾趋双桂。一日入室,明问:行不出户,坐不当堂?水云:明月堂前挂,松竹引清风。明曰:未是。水再拟议,即蓦然一棒,水一喝而退。他日,为水更号“云桥”,书偈于扇赐之云:“欲向高梁未得来,而今梦明醒难开。急将一句活头语,痛为吾贤莫乱猜。”是冬,拔充教授。甲辰春,重示偈云:”曾闻古德辅丛林,逆顺机缘无二心。自此任教肝胆碎,终身相继意深深。”命监院事,未几,即付法卷。丙午,明寂,为校刻《语录》,全稿三十一卷。己酉春,继主双桂,设千日禅期,请于官吏,给寺四界印照,蠲免杂征,刋石立碑,垂之来世。乙卯夏,书退院语一篇,卜居香水庵,削牍启诸同门,承兹仔肩,卒鲜应者。癸亥,为台谏黄公所请,复理院事,衲子如归。时双桂旧栋悉为蚁蛀,风雨摇撼,其势甚危,乃鸠工庀材,次第兴革,四载落成,而水亦老矣。以康熙三十二年癸酉五月十七日示寂,寿六十八,腊四十六,塔于双桂山左。有《语录》十卷,《杂诗》三卷。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印,字海发。顺德人。族姓梁,原名琼,字之佩,更名海发。诸生。明桂王永历十一年(一六五七)皈天然落发受具。明桂王永历十二年(一六五八)随师还粤,顷复返庐山掌记室。天然老人遣参诸方。至楚黄见天章和尚,一语遂契,付以大法,命居西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四,字人依。新会人。俗姓张,原名圣睿。诸生。年三十馀,出世礼枞堂禅师薙染。明桂王永历十一年(一六五七),皈华首老和尚受具,充记室,出为海幢典客。及石鉴和尚分座栖贤,以监院副之。后以母老归养,竟坐化于象岭下。事见《海云禅藻集》卷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大成,字笠庵,醴陵人。
清诗别裁集
字竺庵,湖南醴陵人。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又释大成者,字竺庵,醴陵人。少披剃于南岳,后行脚四方,居天目山最久,及老欲归故山。清顺治丁酉,移锡南岳毗庐洞广济寺,著有《会圣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