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2,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205 206 207 208 209 211 212 213 214 下一页
释洪中(字 惟敬 )
释超格(字 梦庵 丁 )
丘岳(字 青谷、退谷 号 五游、五明 )
释今鸷(字 慧则 向高 )
僧圆显( 陆 字 文晦、一性 号 樗巢 )
僧超越(字 止安 王 )
释仁策(字 截流 蒋 梦憨 )
释懒石( 张 )
释静挺(字 俍亭 )
释性愿(字 虚白 林 )
释超方(字 独超 沈 )
焦贲亨(字 邱园、汝将 )
释书玉(字 宜洁 唐 )
释行乾(字 大博 胡 )
其它辞典(续上)
释成时(字 坚密 吴 )释洪中(字 惟敬 )
释超格(字 梦庵 丁 )
丘岳(字 青谷、退谷 号 五游、五明 )
释今鸷(字 慧则 向高 )
僧圆显( 陆 字 文晦、一性 号 樗巢 )
僧超越(字 止安 王 )
释仁策(字 截流 蒋 梦憨 )
释懒石( 张 )
释静挺(字 俍亭 )
释性愿(字 虚白 林 )
释超方(字 独超 沈 )
焦贲亨(字 邱园、汝将 )
释书玉(字 宜洁 唐 )
释行乾(字 大博 胡 )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释成时,字坚密。姓吴氏,歙人也。少为诸生,年二十八,忽轶尘网,投迹空门,兼综禅教,参访略遍,及见藕益法师,遂终身依止,卒传其道。歙人延居仰山,山中猛兽为时所驯伏,不复为害。自撰《斋天法仪》,感应天神,人多见者。后居江宁天界半峰,弘灵峰之遗教,勤修净业,日有恒课,虽甚寒暑不少懈。以康熙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寂于半峰,三日异香绕室。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又洪中,字惟敬,黔普安赵氏子。避乱游滇,入腾越依大藏祝发,亦严持《法华》,生死为念。居数载,忽行脚至钟灵,诛茅构庵,晨夕提究。一日,闻磐声大悟,乃曰:“始知今日,通身是佛,不假修持。”渐感檀施,成大法场。康熙戊申夏,微疾,召众付授,端坐而化,阇维有异香。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超格,字梦庵,姓丁氏,芜湖人。生性颖异,九岁能吟咏,长攻帖括,有声庠序閒,然非其志也。独好内典,喜趺坐,初谒梅生,闻万法归一语有省。欲出家,以亲在不果。年二十八,始投金陵清凉寺剑门落发,秉戒于宝华山见月。历诸名胜,偶登庐山五老峰,豁然悟彻,有“踏破虚空作两边”之语。时天笠主禹门,往参次,便言:破夏远来,请师一接。笠云:“未入门时吃棒了也。”遂作礼,云:“谢师指示。”笠一击云:“知恩者少。”格遂一喝,拂袖便出。笠门风孤峻,学者惮之,格横机不让,一众侧目,甫三月遂受属,笠示有“微笑争看第一枝”之偈。后笠往南涧夹山东禅,格充首座,四方来者服其机用之敏,咸亲依之,推之开化。历主嘉善东禅与慈云,及武林南涧清波,最后主京都柏林,类能以道示人,所化殊广。戊子春,感微疾,然参请酬应如常,时虽中夜危坐,犹屹然不动。六月二日,忽索浴更衣,众知不可留,因求偈,格瞪目叱之。请不已,乃曰:“南来北往也寻常,竿木随身作戏场。今日风前舒一笑,满轮明月湛清光。”说毕瞑目,时康熙戊子六月二日也。寿七十,腊四十有二。得法弟子十人,迦陵音、调梅鼎皆别有传。格应世以诚,称性说法,眼藏甚高而辨论精当,著有《五会录》、《宝伦集》,诸方莫不推重,塔于灵岩左麓。雍正九年,明鼎主柏林时,始乞和硕庄亲王为之铭,立石山陲,馀芬未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吴县人,字青谷,一字退谷,号五游,又号五明。工书画,名重一时。片楮寸缣,人多珍异。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鸷,字慧则。番禺人。乐说和尚仲兄。诸生。原名向高,与兄舒齐名。世乱,隐居山野,教授生徒自给。清圣祖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受具,充丹霞化主,顷侍天然老人于归宗。十四年,归雷峰,典客六年。时福州长庆丛席久虚,绅士再三恳老人主法,颔之,遣鸷入闽。会老人退休净成,遂留长庆守待。至老人入寂后,归雷峰坐蜕。事见清徐作霖、黄蠡《海云禅藻集》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江苏无锡人,俗姓陆,字文晦,又字一性,号樗巢。得法于苏州灵岩寺,康熙初主无锡惠山忍草庵。工诗善画。有《樗巢吟稿》。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圆显,字一性,号樗巢,无锡人,本姓陆。忍草庵僧。有《樗巢吟稿》、《忍草庵剩略》。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超越,字止安,姓王氏,大兴人也。夙抱清怀,雅欲离俗。年逾三十,始越尘嚣。胜福寺海云为之祝发,受圆具于戒台寺道光。动静尊严,德行坚定,日有恒课,不牵外缘,入夜焚香,趺坐静修,自摄其心。康熙三十三年,寺毁于火,赐帑重修,将建栋时,有一木初拟置左,众欲右之,舁不能升。超祝之曰:“我右汝也不?”数人舁之以去。住持照福见其诚感木石,知有自来。尝于圣祖游幸时,从容奏对,称超品度,比之仙露明珠,帝亦为之嘉赏。己卯,照福寂。后奉命继席。明年与诸山长老赴畅春园,将觐天颜,适虎圈有虎怒唬,威势狞狞,众莫敢近。超突前曰:“汝由性㬥,故堕虎身,今犹不改,性必终迷,汝伏,吾为汝说三皈可得解脱耳。”虎遂驯服,说毕,帖然曳尾而去。生平奇迹,此类甚多,恐涉怪诞,不以语人。寂于康熙四十一年八月三日,春秋六十有一,僧腊二十七,塔于寺左。超精行戒律,日益严密,有“北方律虎”之目。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释行策,字截流。姓蒋氏,宜兴人。父曰全昌,躯躯老儒,颇耽内典,与憨山清相友善。清已寂三年,昌复梦其杖锡而来。入室听然,俄而生子。小字梦憨,策既长,父母相继逝,始有志出世。年二十三投武林理安寺依箬庵问五载,胁不至席,顿彻法源。住报恩寺,遇息庵瑛劝修净业。又遇钱塘樵石法师,引阅台教,乃同入净室,修法华三昧,宿慧淹通,穷究教义。康熙二年,结庵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因名所居曰“莲柎庵”。九年住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学者翕然宗之。寂于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十九日。时有孙翰者病死,一昼夜忽苏,语人曰:“吾见阎罗伏迎西归大师,问之为截流,吾以光明所烛,遂得放还。”同日有吴氏子者,亦病死复活,具白所见,并如翰言。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懒石聆禅者,姓张氏,蜀人,亦得法于丈雪者也。母赵氏夜梦吞月,觉而生子。幼岁剃染,受戒于象崖,复参破山,后于丈雪道旨契合,遂授记莂。康熙初至滇,主商山斗光寺,阐法数年,复归蜀授法自觉云。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静挺,字俍亭,仁和人。康熙壬子岁,住锡嘉善慈云,兴建丛林,改教寺为禅寺。有《云溪近稿》、《十笏斋诗钞》。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性愿,字虚白。姓林氏,江阴人。少而颖异,记诵不忘,与群儿游,未尝嬉戏。年十五,随父过城山,访无生大德,欣慕禅林,恳求二亲,允从出家。闻天童密云开法黄檗,多以棒喝接人,心甚疑之。有超宗自槜李还,与人言,举临济参黄檗三棒因缘,性闻之跃然,始知知识用处,回出常情。因励志参究,尝诣狮岩叩隐元,见而契之,及应黄檗携之入山,遂登戒具。又往参金粟费,问:“蚯蚓斩作两段,佛性在那一头?”性请开示,即蓦然一棒,直得迷闷盈臆,寝食不宁,欲彻此怀。因看《百丈政禅师语录》老宿见日影透窗问䛡因缘,忽有省,乃颂曰:“窗就日兮日就窗,现成一物露堂堂。房中有客好归去,莫向渠侬问短长。”呈似西堂玄密,密曰:“何物露堂堂?”性举拳示之曰:“见么?”密击一棒云:“且道,是赏、是罚?”性喝,密亦喝,遂作礼而退。俄随密回闽,住芙蓉。密寂,复还檗山,后住长乐德成岩。忽忆古人云“差别未明,住山无益。”重诣黄檗,更进侍寮。潜鞭密练,益臻玄奥。及隐元乘桴浮海,倡道扶桑,性乃潜处松溪白云庵。隐元遣使,航海万里,付与法衣以表信。寻有江西之行,路出宁化,缁素恳留,重兴东山古刹。寺前长桥久颓,行者病涉。乃募千金,先为筑造,鼎建寺宇,规制弘丽,遂为甲观。落成未几,黄檗耆宿以玉融檀信敦请继席。性至,重法剔蠹,拣魔辨异,登堂演说,如香象渡河,径截逆流,鹅王择乳,不事乱唼。以故诸方翘仰,龙象骈趋。有浙僧冒称福严法糸,持数十金入山扫塔,性验其非是而郤之。有楚僧频以怪异惑众,领宰官善信至寺设宴,性疾其邪,斥之而逃。时或以为执拗,后两僧皆败露,人始服其卓识。居山十载,怡养恬静,气韵孤特。而诱进初机,唯恐不及。挫败类之偷心,指学人于实地,皆从自證中发用,真切生平。法利所获,悉付司库。及将迁化,囊钵空悬。以康熙十二年癸丑六月十四日示寂,得年五十有八,坐夏四十三,塔于黄檗宝峰山。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释超方,字独超,姓沈氏,武进人。母氏徐,怀素履絜,义训惟谨,故超方生而岐凝,举止端详,居恒跌坐,不异老僧。年二十,从大莲克闲芟染,圆具华山见月。后入资福参灵机,愤志大事,胸次了然,犹以未尽阃奥,继往径山坐枯木禅三年。时,天笠在镇江竹林以书招之,笠有大名,慎许可,独见超方如合水乳,便受付属为临济三十三世,出主金坛东禅、武陵南涧、临安东天目山阴宝寿。康熙三十八年,诏住京都柏林,逾年辞归,赐金经衣钵。世宗方在藩邸,分府城东,企其清妙,尝与往还谭论法要,甚相契合。归后六年,以康熙庚寅嘉平月八日示寂,寿六十八,腊四十八,宪庙闻之,不胜嗟悼。明年辛卯,遣官建塔,且镌铭焉,篆额书丹皆出宸翰,文具《山志》,灵骨藏于山阴宝寿山。超方高颡深目,虎视鹤行,平居寡言笑,钳锤森严,不以辞色假人,诸方老宿见者莫不悚慄。历数大刹,四方衲子云蒸辐辏。所著《语录》一卷,宪庙为之序,其略曰:“原夫道昉鹫山,法开鹿野。伽林书贝,义学于是敷条,师座拈花,禅宗为之发颖。然而,自周及汉,大乘仅显夫新头,由魏迄梁,妙谛未传于震旦。自海州遥洎,嵩室弘开,揭净体之光明,示无心之元寂。于是智镫续耀,朗月连辉。法信六传,至临济而门庭益广,派流千别,惟滹沱之瓶钵堪珍。自唐以来,于今转盛。独超方禅师者,幼钟福慧,长涉文华。厌世网之沈迷,慷慨别父,缘夙因之深厚,勇决寻师。珠毓难生,席设何尝著胁,墙遮慧可,雪来都至埋腰。恒因苦以悟空,遂离尘而證道。高提祖印,明湖之草木增荣,远振宗风,赤县之人天引领。共迎桑宿,来主柏林。暮鼓朝钟,数百众之军持翕集;擎拳竖拂,三千界之道信争来。变定水于迷津,回岐途为觉路。积成公案,录自支那。现教外之圆通,脱人间之撰迷。精求弁简,愿属制文。余忝列藩维,沃叨宸眷。拱薇坦以北陌,适兰若为南邻。数以诗礼之馀间,来与菩提之胜会。恒河比貌,警语频承。吾岫闻经,梵音罕谱。潜符冥冥,颇量测以靡涯,崇委殷殷,欲迁言而不得。懵个中之宾主,赘门外之言诠。玉带镇山,何妨一笑,金栖在望,伫喻三禅。”又著《净土格言》一卷,并行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4 【介绍】: 清河南登封人,字邱园。顺治五年举人。除福建兴化府推官,擢江西瑞州府同知。归后主嵩阳书院。有《嵩山志》及诗文集等。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四
焦贲亨,字汝将,登封人。顺治戊子举人,官瑞州同知。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书玉,字宜洁,姓唐氏,武进人也。母㝱月入怀,感之而生。幼时嬉戏,便陈盂钵。长习举业,颇通儒术。一日听邻寺僧诵《大乘行愿品经》,质问义趣,豁然领解,遂发愿辞家,诣京江嘉山从自谦𩮜度。服勤既久,赴金陵华山受具于见月,供侍巾瓶,兼究律部。康熙癸亥,与定庵偕赴昭庆,临坛演戒。定庵还山,玉遂驻锡兹刹。昭庆寺者,唐道宣之所创立也。寺有戒坛,宋允堪之所开始也,屡遭兵燹,遗址犹存。明季,三昧自华山来倡道,新徒四众景从,既而嗣音寞落,坛久尘封。玉至,而法轮重扶,躬履诚悫,寒必露顶,午不加餐,每岁春冬两期弘戒,四方缁白,闻风翕集,主持三十八载,戒具者万馀人。庚辰之岁,寺烬于火,次第建造,轮奂更新。然自壬辰讫于己亥,八年之中,不遣一僧募化,而鹤俸清分,凤钗蠲助,纷纭辐凑,曾无匮竭,愿力所致,卒竟斯业,殿宇门垣,山寮园房,塔院神像,靡不光辉。成功之日,廷颁龙藏,供诸名胜,照耀湖山,福贶神庥,交驩备致。以康熙辛丑十一月十四日示疾,说偈坐定而化。寿七十七,腊五十六。著有《梵网初津》、《羯磨仪式》、《沙弥述义》、《香乳记》、《二部僧授戒》、《兰盆合释》、《忏悔文解》、《宾主序解》诸书。门人为之建塔寺院南屏,隆树赞曰:“儒之所贵,明德中庸。释之所重,三学为宗。世邈人遥,孰执厥中。乃有人焉,玉器雪融。万行圆修,三宝兼宏。善德光明,高逾玄穹。垂教千古,罔知其终。昊天不吊,颓厥天峰。瞻仰道迹,浩淼难穷。令我怀想,碧水苍松。”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行乾,字大博。姓胡氏,达州人也。母梦神人,抱子入怀。及生时,白光弥室。年十三,祝发西圣寺,后入都门悯忠寺得戒。复南询,参万如微公于龙池,机契,乃付衣拂。归而出世于天津地藏。法幢既树,祖燄更辉。已而之燕山,结制于法通寺,复结制于弘善寺。比及三年,乃北游磐山。有蓟州僧来仪者,慕其行谊精严,以古中盘精舍一区献之,乾亦喜其连峰叠嶂,嵌空突兀,涧谷委蛇,果树茂蔚,诚禅悦之胜地。特规模狭小,院宇不完,思欲廓之,以为丛林,卒得和硕诸亲王之助,成兹宝坊,额曰“正法禅院”。以康熙十二年八月十日,冥坐而逝。乾坐道场十有四处,说法十有七年。著有《语录》四卷,董訚为之序,其塔院碑记,则魏裔介所撰,并见《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