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2,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212 213 214 215 216 218 219 220 221 下一页
僧本光(字 于宋 )
僧湛性(名 湛汛 徐 字 药根、药庵 )
僧超源(字 莲峰 号 紫衣道人 )
释果證(字 怀德 俞 )
释通渊(字 崙山 )
僧通理( 赵 字 达天 阐教禅师 )
释实长(字 晓闻 钱 )
释绪守(名 法守 字 道揆 号 卑收 凌 )
释学潜(字 灵跃 )
释明幢(字 果树 )
释实胜(字 法南 号 竹庵 )
释然理(字 智宏 赵 )
僧篆玉( 万 字 让山 号 岭云 )
邱仰嶙
其它辞典(续上)
释明宏(字 梅芳 )僧本光(字 于宋 )
僧湛性(名 湛汛 徐 字 药根、药庵 )
僧超源(字 莲峰 号 紫衣道人 )
释果證(字 怀德 俞 )
释通渊(字 崙山 )
僧通理( 赵 字 达天 阐教禅师 )
释实长(字 晓闻 钱 )
释绪守(名 法守 字 道揆 号 卑收 凌 )
释学潜(字 灵跃 )
释明幢(字 果树 )
释实胜(字 法南 号 竹庵 )
释然理(字 智宏 赵 )
僧篆玉( 万 字 让山 号 岭云 )
邱仰嶙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明宏,字梅芳,杭人。弱冠,家人将为取女,逃去。薙发于绍兴柯桥弥陀庵,寻事参访,习天台教观,坐禅有省。后阅藏于天台万年寺,久之两目劳损,乃专志诵佛,寒暑无间。尝曰:“我因失明,得大利益。”平时一钵一杖,居无常处。人所施与,辄济贫乏,实贤与之交,称其得真解脱,决生净生。雍正五年九月实贤于梵天寺,结妙莲法会,招宏入社。时宏虽病,而持名不少衰,移住无锡斋僧馆,病转剧。一日遍告檀樾,以明日将行。众如期往,即起坐号佛而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字于宋。文震孟孙。生即茹斋,年二十在灵岩山出家。后至京师,卓锡于磐山禅院,建精舍数十楹。善画,工诗文。雍正间,南归葬亲,卒,年八十余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名湛汛。清僧。江苏丹徒人,俗姓徐,字药根,又字药庵。雍正时居江苏扬州祗园庵。工诗,宗王士禛。有《双树轩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浙江杭州人,字莲峰。雍正间召赐紫衣杖钵,敕主苏州怡贤寺。工山水,诗有空山冰雪气象。有《未筛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超源,字莲峰,自号紫衣道人,钱塘人。主长洲怡贤寺。清诗别裁集
字莲峰,浙江钱塘人。○莲峰见知于世宗皇上,召入内廷,敕主吴中怡贤禅寺,一时尊宿也。而其诗揣摩王、孟,举释典玄妙融化出之,殊有空山冰雪气象。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果證,字怀德。姓俞氏,归安人也。将诞之夕,邻媪见衣袈裟僧入其室,颇怪之。俄闻俞妇生子矣,由是异焉。故禀性殊众,别有夙根。年十六,投杭之吉祥寺净明受度,授经论于曰唯。康熙辛丑,受具于昭庆德先。后为如澄所器,传以衣偈。乾隆戊午,继席昭庆。自严戒行,真朴无华。聿兴慈济,广播法声。公卿元戎,皆相器重,互隆荫护。遂得檀施辐辏,殿阁益光。建堂筑塔,拓地闭基。肇兴水陆道场,庄严最胜。其徒晓苍、清莹辈,咸助其成。斯寺鼎新以来,康乾之际,于斯为盛。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后有通渊,字崙山,海昌人。复掇拾旧,闻雍正己酉仁和邑令荆门胡公罢官,居寺甄综荟萃,遂成完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1—1782 【介绍】: 清僧。直隶新河人,俗姓赵,字达天。年十九出家。雍正、乾隆间于嘉兴寺居讲法授徒,戒传十四期,说法三十余会,成就甚众。旋出任拈花寺等寺庙住持。清廷开清字(满文)译馆翻《大藏》诸经,通理率众僧日于馆所讲解佛教经义,封阐教禅师。有《法华指掌疏》、《楞严指掌疏》、《圆觉新义疏》、《金刚新眼》等。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通理,字达天,姓赵氏,新河人也。父士公,母白氏。生性端慧,不随俗嚣,方在龀龄,便解超善。投妙音铎师薙染,依显如珍,始肄经论。年二十,礼潭柘山岫云寺德彰受具,研精律部,津津以讲习为念。因负笈都门,初听《弥陀》于善应,微有开省。复依衍法听《楞严》,别见会心。雍正三年甲辰,不二老人于京北香岩寺讲《法华》,理参之,每于难解释处,辄有新悟,老人屡印可焉。退而隐居妙峰山下石草精舍,有志注释《法华》诸经,尝于《方便品》初双叹二智之文,顿发疑情,至视听罔觉,食不知味,十馀日不能措一词,凝然深究,苦无所得。偶读经至如是相处,忽然了解,自是遍阅诸经,泮若冰释矣。已而复至岫云,参洞翁律主,探四分止作之宗,研五篇轻重之谊,水乳交融,乃受南山之传。又入京师,参永祥有祖,深得秘要,遂发明十宗五教之旨,不遗馀力,为清代中兴贤首一人。后为万善教授二载,辞居遗光,老屋败椽,讲诵不辍。移主嘉兴、善应、香界、拈花诸山,讲经三十馀会。每逢举拂,万指环绕。弘戒十四期,造就新学不可胜计。理尝阅清凉《大疏》,识台山为菩萨住处,遂发心往礼,止万缘庵,讲《报恩经》,为台山供养。一日至北台,霁日光风,倏忽白云叆叇,山谷中有光芒,若一道银汉,但天色向晚,罔识归途,因默祝曰:“菩萨示我。”遂拜而起,俄顷之间,已及庵门。欢喜而入,谓众曰:“菩萨送我来。”因作礼赞偈曰:“菩萨慈悲,不可思议。六十馀里,顷刻而至。”乾隆癸酉,奉命管理僧录司印务,圆明园佛楼行走,并赐紫衣。庚子秋,高宗七旬万寿,西藏班禅厄尔德尼来京祝嘏,理与其会,诵赞之馀,畅论佛法大义奥旨,莫不推勘深致。班禅称善,因赠理以香帛、曼答诸物。未几,复荷圣恩,敕封为“阐教禅师”。敕曰:“通理三乘说妙,布花雨于诸天;四谛观空,现鬘云于初地。悬法门之宝炬,必通定慧之关;结愿海之真香,已 入声闻之座。宜申渥典,用奖清修。尔通理不昧前因,克参正觉。皇畿毓秀,绍尊宿之薪传;禁籞承恩,受都纲之印录。侍佛楼而合掌,曾依丹地之班;直经馆以斋心,旋荷紫衣之赐。自溯真如于临济,月镜澄源;近皈胜果于须弥,风幡契旨。深嘉梵行,特予褒封。兹以尔为阐教禅师,锡之敕印。尔其勉阐宗风,勤宣法教。驻祥轮于腊度,耆龄符老寿之名;示慈筏于春浮,净业注维摩之字。永曼国庆,益懋僧祇。”(释通理)弟子心兴,字隆法,继席香界,操履端严,宅心妙要。著有《山居撰要》、《五经会要》、《八识规矩摘要》,都三卷,名曰《翠微三要》。通理于雍正癸丑之春,奉旨入圆明园,校对《宗镜录》及教乘诸书。精心研雔,时契圣览。及宪庙宾天,始还旧所。更寻前绪,穷年匑匑,老不遑宁。所著有《楞严指掌疏》十一卷、《法华指掌疏》十卷、《心经合释》一卷、《金刚新眼》二卷、《盂兰摘要》一卷、《圆觉新义疏》四卷、《普门品别行疏》一卷、《五教仪增注》五卷行世。乾隆壬寅六月十三日,谓弟子曰:“予八十馀年,未离佛法,且道即今是有佛法?是无佛法?”众未之应,理视之微笑而逝,春秋八十有二。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实长,字晓闻。姓钱氏,丹徒人也。母潘氏,初产乏乳。乞他母乳,长辄不就。饮以米汁,又未能食,举家忧之。七日乳至,始接怀哺。盖生有殊禀,知觉独灵。呱呱在抱,即辨血气。及能食言,便恶辛腻。发言应机,过于成人。幼时随父渡江,暴风忽作,波浪汹涌,一舟振荡,莫不惊恐。长微笑曰:“祇是心不定耳,风浪何惧乎?”父曰:“此时心如何得定?”曰:“定在平日。”由是异之。年踰志学,溯江至金陵永济寺。闻僧诵《弥陀经》,偶焉枨蠲,遂决然舍去,投和州福兴寺密严薙染。栖迟三载,稍涉经论。礼宝华文海圆具。未几下山,欲求禅习。道遇老宿,问所从来,因言所志。老宿慨然曰:“了明心理为戒,悟彻本心为禅。名虽有二,理则一致。今之秉佛制,饬僧纲者,已不多觏。汝后生新戒,当精进持律,弗坠初基。”于是涉江而北,依广陵石塔抚生,研讨毗尼。抚于淮南有律虎之目,见长操持谨笃,迥出庸流。昕夕切磋,将欲记莂。长方游山未归,抚遽迁化。时城北舍利律院冶牧,少与同参,素契清修,请为辅导。既任仔肩,不辞劳瘁。久之,冶牧谢世,缁众固请就履主席,婉辞郤之,以待贤者。会郡守景莱高公与绅耆汪君鹤崖,辟广初地,一新梵宇。勉长住持,乃不获辞。自是艰苦,较甚于前。而春冬弘戒,十方新众,尤多于昔。平山堂之左有惠照寺,为古木兰院,唐王播题诗处也。地颇幽邃,主者荒芜,士绅惜之。邑令徐公,慕长誉望。率众造请,特令兼摄。未及期月,已复旧观。乾隆辛未春,高宗南巡。御舟经过,长出迎候。奏对雍容,请锡寺名,圣意俞允。九月,鹾运吉公恭赍御书“慧因寺”额至寺。时顾万峰、鲍步江、张冠村、陈道潜,俱有诗纪胜。非道行高卓,声华茂美,未足臻此。以乾隆甲戊九月一日示寂。年五十一,腊三十一,坐夏十有四。奉笼于惠照之西偏。当长四十,初度隆觉,冶牧以文寿之。序中推许真实,以为后来之秀,屈指无二。冶为海内律学宗纲,持论最严,独于长称道如此。况十年精进,其律学洵可一世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释绪守,初名法守,字道揆,号卑收。姓凌氏,乌程人。年十九,出家投邑中宝云寺,受具于馀杭灵隐谛晖,参淮安诞登侣石清,复还宝云,忘身为道。雍正甲寅,清方开法灵谷,忆绪前侍,机契招之,至则喟然叹曰:“今之一见,非十年前境界也。”其气度行藏,殊足令人敬羡,因授之衣拂。乾隆元年,清复奉敕主慈济,绪遂继席灵谷,三十馀年,不入城市,唯事薰修。辛未春,恭迓銮辂,召对行座,赐御书福字,华藏图;垂询三绝碑,纶韵温温,绪以实对,并呈榻本,重泐诸石。丁丑春,翠华复幸,寺宇重光,御书“净土指南”四字刻之碑额。绪复纪以诗云:“来日苦无多,去日良可惜。浮生六十年,忽忽此一日。饥餐倦即眠,何者为佛力。悟彻去来今,即是波罗密。两度觐天颜,几世能修得。一领破袈裟,香气御炉袭。峨峨三贤碑,劫灰几经历。一朝焕彩光,恩许重摹勒。胜迹岂常湮,禅房留宝墨。净土指南字,煌煌圣人笔。凤舞而龙飞,银钩兼铁画。长此大光明,不寂亦不灭。”三十一年丙戌秋,传席于世璞,退休静室。明年八月十一日示微疾,留偈而化,寿六十有七。有语录,诗稿。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四
释学潜,字灵跃,平湖人也。幼习章句,资禀颖悟。独于贝叶上乘,一览弗遗,深嗜笃好,若有寂根。每谭禅理,时参妙解。年十九,祝发于姑苏真谛寺,因受具焉。操行严密,寒暑无间。历览名山,寻求佛祖證度之地。餐风味道,披雪传空。彻悟本来,归于自在。遂于狮林得法,开永宁律宗焉。毗陵旧有兴宁律寺,创自李唐。宋元而后,叠遭兵燹。败堵数椽,倾圯将尽。前人胜迹,荡然无馀。潜游笠过此,恻然闵之。宏愿振兴,思向前业。昕夕劬勤,持守律法。洁修精进,远迩翕然。僧众归依,规模式扩。高甍广座,堂殿鼎新。巍楼重宇,上薄霄汉。就其下作波罗提木乂之坛。围以文石,甃以古砖。闳敞瑰丽,卓然大观,为常郡诸兰若所未有。始于康熙庚寅,迄于乾隆己未,经营缔构三十馀年,未尝稍懈。故能兴废柘荒,追隆往哲。乾隆十二年戊辰,潜年八十有二,设龛召众,讲法说偈,欣然入龛,跏坐而寂。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明幢,字果树,芜湖人也,而忘其姓氏。幼从薙染,康熙季年,始游京邑,参礼五台,还至燕山,略事栖息,谭言玄妙,词意蔼然,名动公卿。雍正六年,以庄亲王教居德胜庵。十年于武英殿行走,奉旨阅视藏经。十二年正月,又以庄亲王手教命住法源寺,四月八日皇戒坛毕,引见命留内庭。十月,世宗恩赐紫衣四袭,并特赐永明禅师像三㡧,及砚、如意、钵、杖、红磁盘、语录、法书、缎袍、四时法服。十二月,奉恩命出住浙江净慈寺。十三年二月十日永觉禅师南下,幢随之行。时杭州织造,长白隆公奉旨送幢入院,至则重饬寺规,亲釐百务,几复旧观。而六时宏唱,益畅宗风,江南钟版之盛,道俗参学之众,自此始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又实胜,字法南,号竹庵,益阳邓氏子。幼入乡塾,善病,礼同县华严悟宗薙染,侍学六载,苦无所入,并力农田。年二十四,诣德山半瞿受具。明年参石塘吼天,示万法归一语,猛力精究。复走江浙,再上湘南,叩衡岳祝圣晓堂。已而诣吉安龙须山陶谷。庚子三月,至博山。四月至杭,游净慈、灵隐,至理安为退翁所赏,凡遇劳苦,身任不辞。壬寅,随至京,比还受记莂。未几,开法东安瑞徵。庚戌,修建堂殿、像饰、钟鼓,靡不具新。癸丑召见,天机契合,命主理安。甲寅,受虞山普仁之请。乙卯,入京,命住慧福。乾隆元年,诏主竹林七年。壬戌,移主磬山。丁卯,复归益阳,趋拜亲墓,叩悟宗,相违三十年,俱不相谶,唯挽手泣下而已。以乾隆十七年壬申二月十七曰示寂,偈云:“南北支离三十年,七花八裂得人嫌。今朝自唱还乡曲,珍重时人莫浪传。”寿六十三,腊三十九,塔于退翁之右。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
释然理,字智宏。姓赵氏,本宋宗室,藩守蓉城,世居江阴。父子祥,母裘氏。理生有夙缘,幼而颖异,依近邑广福寺大乘为度师。年二十五,秉戒于宝华闵缘,钻研律蔀,精进不已。后至姑苏,入真谛利咸室,分主娄东海宁,大施法雨,化导弥多。雍正元年,应虞山福兴之请,时殿堂圯废,廊庑萧然,榛草蔓延,香烟断绝,千年古刹,代有高僧,荒芜若此,心焉伤之,遂立弘誓,殚志修复。而岁值凶歉,一粥难支。又前者弃产负粮,追呼日迫,幸檀越不远,化施相应,陶太史、汪宫赞皆力为护持,虞山赵氏,同出江阴,亦竭赀相济。二十年中,颓者葺之,废者兴之,昔日榛莽,焕焉改观。甲子冬,年已六十,门人方思为寿,理力止之,谓:“四相皆空,何有寿者?”士林闻之,益加敬仰。乾隆十一年丙寅,以院事付其徒至善,乃退居于破山西偏,一炉一经,翛然自远,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浙江仁和人,俗姓万,字让山,号岭云。住西湖万峰山房。工诗画,善隶书。初游京师,继主南屏。与杭世骏等名流相唱和。有《话堕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篆玉,字让山,号岭云,仁和人。西湖南屏万峰房僧。有《话堕集》。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篆玉,字让山,号岭云。姓万氏,仁和人也。年十七,投净慈寺薙染,受戒昭庆,嗣雷岩,传临济第三十五世正宗。贯通义疏,精研戒律。清雍正十二年游京师,和硕庄亲王招住海淀法界观心佛堂。十三年四月,侍郎海望带领引见,奉旨偕永觉超盛,考察智觉法派,时已加封“妙圆正修”之号,帝心仪之也。还住万峰,禅诵之馀,游情翰墨,雅善鼓琴,工行草书。时复吟句,生峭自喜。夫《佛本行经》言,太子方入学,即问师六十四种梵书。大树王子弹琴对佛,香风萎花,为《首楞严》绝妙好词。天亲、无著以造论之才,一转而为寒拾。青萝吠犬,东坡追步,不及张无尽以居士反附契嵩以传。诗有别才,岂非性海中光明藏哉。万峰地连,宗镜面对雷峰,旋螺而入,拾级而跻,浮岚暖翠,近挹几筵,玉与诗坛老宿,远瞻頫眺,别构数楹,结社其中,烹葵烧笋,荐伊蒲之馔,施龙天之食,清唫抱膝,韵播蓻林。虽片席地,与五山十刹,庄严楼阁相耸峙,则诗禅两绝也。乾隆十六年,德清令李芳榕延住栖水大善寺,当六飞初幸,江浙大府遴高僧十人,迎銮以备顾问,玉在其列,及回銮驭送至碧天桥,垂问謞謞,即遣内臣,赐银锭十,亦异数也。寺故贫瘠,损衣缩食,为僧众粥饭,犹恐不继,然居寺十载,不萌退志。二十五年,桐乡令陈虞盛请住秀溪之龙翔,亦犹大善也。然乐其间,静若将终焉。乾隆三十二年重九日,作偈曰:“来无一物,去无一物,快恬七九,逍遥自得。”遂尔入灭,寿六十三,腊四十六。所著《南屏续志》一卷,《诗》十卷,葬南屏,杭世骏为之铭。
人物简介
维基
邱仰嶙,内务府正白旗汉军人。雍正壬子科举人,乾隆己未科进士。历任湖北德安府云梦县知县、安陆府沔阳州知州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