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2,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230  231  232  233  234  236  237  238  23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悟帚(扫叶 )
释悟情(石莲 )
释悟成(方聚 石谷 )
释悟持(允修 )
释悟贤(愚岭 周 )
释悟霈(古岩 黎 )
释惺参(心恒 刘 )
释慈视(阿视 笠居、不庵、井人 )
释慧霖(梅盦 李 )
释戒润(香雪 陈 )
释戒隐(雪庵 陈 )
释护德(明觉 李 )
释文惺(阿诺 周 )
释斋子( 王 )
释方璿(睿石 )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悟帚,字扫叶,宜兴人。住龙池,有《还云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九
悟情,字石莲,丹徒人,翁氏女。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悟成,字方聚,号石谷,寿州人。主高明寺。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悟持,字允修,吴江人。住持无碍寺。有《竹窗诗钞》。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六
释悟贤,字愚岭。姓周氏,铜梁人也。襁褓多疾,寄养空门,稍长因披衲城北寿隆寺。资性颖悟,超卓伦辈,讽诵馀间,兼习文翰,六寅波崙,皆所栖止。尝游东南,历览名区,禅机既畅,吟咏益工。因与同里廖先达、王明诚、左昌华、吴乃赓,合州孝廉张乃孚、禹湛、巴县龚有融诸名士结社赋诗,极一时韵事,著有《六寅唱和集》及自定《诗草》一卷。铜梁雅秀,僧中以愚岭为清代首称云。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悟霈,字古岩,丹徒人,本姓黎。主云门寺。有《击竹山房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释惺参,字心恒。姓刘氏,监利人也。性纯笃好施,与事亲孝,能曲尽其道。年四十,父母并谢,痛念无常,专心求度,乃薙染于当阳玉泉,礼静然为师。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慈视,字阿视,号笠居,一号不庵,又号井人,福建人。住江宁碧峰寺。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八
慧霖,字梅盦,新建人,本姓李。有《松云精舍诗录》。
释戒润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戒润,字香雪,姓陈氏,夷陵人也。家世圭璋,心慕空门,深知情幻,妙达真常。乃弃俗荣,薙发披缁,近圆于三昧,禀具清修,遂历讲肆,就正名宿,精通经律,致功净土。尤善文词,挥豪成韵,见重时贤。辅化千华,颇淹年载。继复卓锡毗陵天宁律院,四众礼请,临坛演戒,时有祥云五色,覆其法座,缁素咸瞻,以为奇瑞。大清受命,颇崇释典,润遭际景运,敷化江南,受法弟子不可称计。道缘既终,建塔寺院。春秋五十有七,腊二十馀。著有《楞严贯珠集》。
释戒隐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戒隐,字雪庵,姓陈氏,江陵人也。幼岁舍白,栖止峡州石塔,依年进具。从玉泉无迹老人肄习毗尼,讲演玄旨,追随左右十八载。江浙名蓝,或为宏经之地,或为说法之场,开示来学,津津不倦。尝讲《楞严》于杨州,众以《楞严》注释甚多,未能贯串,戒隐因集诸家注解,合为一集,名曰《贯珠》。金陵宝华山三昧寂为之序。
释护德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护德,字明觉。姓李氏,首阳人也。父曰得仁,母施氏。世有隐德,同抱慈心,故护德生秉懿质,赋性恬安。幼而沈重,恒寡言笑,时或怪之。乃道机潜伏,欻厌世烦,就昭化寺卫生落发。蔬食苦行,专持神咒,屡感异徵,秘不示人。或有知者,即而訉之,则相视默然。光绪戊子,始来燕都,止于法源寺。深閟禅房,略无表见。己丑,受具戒于静涵律师,寺中老宿也。既习昆尼,因历名山,东践补陀,西指峨湄,南极衡岭,北履台山。行脚六载,精究一乘,以佛法玄旨,净心为本,财利炫俗,颇乖教化。欲以积苦,动其观感。甲午之秋,复来法源,屈职钟寮。鸿昏乌显,应时无爽。寒暑不易,几三十年。寺为唐太宗所创,旧号“悯忠”。前院古柏参天,清阴夏寒,游侣避爇,多憩其下。护德鬻茗陈几,不惮烦辱,人或施予必辞谢,受之则尽以市香烛,爇诸佛前,朝夕膜拜。禅悦之馀,喜种花草,阶前数弓,环植玉簪、凤仙、紫菊、红药,春秋相代。而林中故有榆梅、银杏、丁香、海棠花。时裙屐蹁跹,掩映其间。一见护德,面黧神隽,仪观秩秩,如亲古佛,莫不心折神旷,敬仰弥殷。尝植牡丹一株,初开白花,逾年变为绿萼,主僧静涵异之,移诸内院。然知护德非凡夫也。未几,静涵寂,主席数易,护德遂终于钟寮。首阳诸弟子,岁时觐省,欲迎居昭化,以怡老寿。护德殊不谓然。终日兀兀守此,追蠡响,答海潮,韵以神超,百年旦暮,与钟俱迥者也。甲寅八月秋,一日侵晓,钟声初竭,方起扫院,见乌鹊千百成群,飞鸣树顶,如有所俟。别有三鹊,从西而来,爪连翅交,共衔一物,集于钟楼前小树。群鹊欢鸣,护德知有异。趋𧦝门寮寓客湘中两生。俄而铿然坠地有声,惊视,则阿难铜像一躯,高才五寸许,重三十两。两生迎入寮厅,顷之,户外蛛网万丝,结成罗幔,两生不敢近。护德洒以香水,礼拜而去,蛛网自散。无何,两生还湘,竟携以归。寺主道阶,欲置护德于理,使讼两生,护德默然。桂阳夏内史寿田与书道阶,谓:“三鸟衔来,于师何亲。两人持去,又于师何怨。佛若有灵,以世界为传舍。佛若无灵,直与人争铜耳。愿息心无闷,以参大道。”且作歌以广其意,歌曰:“寺中老鸦梳翅翎,忽然如有人使令。飞入何王宫殿里,衔出宫中铜佛子。众雏鸣绕诵贝多,欲依云树作禅窠。挂钵人出鸟惊散,舍得潜将置空殿。殿古苔深香火无,唯有蟏蛸守户枢。夜吐天经为布施,珠网四垂云覆地。端严螺髻坐中央,遍与虫天作道场。老僧一见惊突兀,灵异从来无此物。诸天涕泪倾海潮,万人膜拜法坛高。誓倾宝藏为璎珞,不惜精金铸鹊巢。行脚住持争供养,各求胜地安龙象,一朝呗罢失云踪,香花犹在佛床空。道俗人天莫惆怅,去来总在灵山上。世人结念向真如,岂识真如一相无。禅堂自宿虫檀越,戒树还栖鸟苾刍。苾刍檀越无烦恼,人生那得如虫鸟。”湘潭杨京卿度以歌和之,曰:“城中乌鸦衔佛像,坠在城南寺阶上。寺僧供养空殿中,一宵蛛网覆千重。我闻灵异来瞻拜,僧告前宵失所在。即今城野方寻取,我语诸僧无复尔。人天虫鸟幻中缘,去住无心只偶然。即随鸟喙原游戏,纵惹蛛丝不挂牵。来处来,去处去,缘尽还空无觅处。”复有恩施樊方伯增祥作息讼词,多方譬晓,其祸始寝,文具寺志。而护德不问也。盖佛之来,为护德来,而人不知。故佛之去,亦为护德去,而人复不知。幸寺主一怒,以守舍责护德,使诉两生,而夏杨诸贤乃歌咏其事,反为护德證明。灵异感召,吁亦神矣。然自是护德益洒然,凡有物故,必先知之。寺前西南院曰“万寿宫”,旧有井。嘉庆时甘泉涌出,号为“龙王灵井”,灾旱请雨辄有应。今宫毁井荒,且二十年矣。榛莽芜秽,人迹罕到,而地接鼓楼。护德于定中见物自井出,逐一僧,审其状,似衡山游僧,寺主弟子也。护德以身蔽之,而与物斗。明日,诫游僧勿妄出。无何,竟以微故,忿其师,自投于井死焉。有夏生者,萧县人,求友京师,不遇。然工刀笔,故律师也。寺主方以增租,与田者讼,得夏生,喜延之丈室,寝食与俱。会天寒风冽,单衣楚楚,忍冻以待。又自以积劳当酬,寺主必不恝视,竟以寒病死。先是,夏生方寝疾,护德夜提一镫,自前院追入,及内廊而止,一寺皆惊。或曰:“夏生曾为军事执法,杀人累千。仇家迹之,乃逃于禅以自忏。护德所见,殆宿冤也。”有问之者,但默然颔之而已。人由是知护德能见鬼物。衡阳程肃政崇信,生有夙慧,不昧因果。尝叩以定中所见景象,及神鬼形状,护德初亦默默不言。久之,往还频数,请益再四,始述所见鬼神出入,皆至天王殿前礼拜,以次进退。虽达官贵人亦然。及叩以有识者乎,复默然。已而为程长娣诵《金刚经》一部,祓除畏恶,事有应验,深相叹服。遂归依佛法,长持戒珠,优入净域。如斯感化者,亦复不鲜。然护德不欲人知,多秘而不传。壬戌秋七月十六日,寂于法源钟寮。年六十有七,腊三十有四。茶毗有舍利,红如赤小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文惺,字阿诺。姓周氏,湘潭人也。祝发清凉寺,初不晓文字,一旦豁然,兼解文艺法语,皆得正诠。开席南岳晓霞峰,因号“晓霞”。著《南岳游仙记》,后为岳丽继席,日与其徒研穷第一义谛,笺《妙法莲华经》间,尝弄翰赋诗,句琢字削,不工不止。有《岳麓杂咏》、《晓霞诗集》,并《阿诺语录》三卷。其《救蛾诗》云:“入夜风雨狂,竹窗吹破纸。银缸影乱摇,飞蛾拂镫蕊。趁去复飞来,焦头不畏死。吾见恐尔燎,尔扑胡为喜。灭燄息徜徉,免尔堕油里。”又《捕瓜萤》:“居山乐清贫,种瓜趁时节。瓜瓣藤未抽,萤火先食叶。天胡降尔殃,群聚类蟊𧕏。朝食叶萎焦,暮食根茎折。尔腹亦灵明,尔心何毒烈。珠露仅可餐,林花亦可齧。胡独害瓜苗,顿令瓜种绝。吾辈望秋成,助长意不辍。护生固吾事,相视忍驱灭。掘地愧先贤,远离无秘诀。”佛旨禅心,词意悱然。又《出山云》:“路下藤萝不可攀,诸峰回首白云间。扶筇极目湘江水,一带长虹走乱山。”亦饶有致。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释斋子,姓王氏,江西人。削发祝圣寺,执行苦役,日持布囊乞一盏饭,终日沿门,不语不笑,但叩铃音,表其悲愿。一日,往铁佛寺门拾柴,为蓬刺牵住,因举火烧蓬火然,端坐蓬中,手敲木鱼,佛声不绝,火近腹,鱼响甚厉。又慧明结茨南坪,日啖苦菜,曾参晓堂,话无生理。忽一日移龛攒柴,浴身入龛火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方璿,字睿石,太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