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423,分295页显示  上一页  281  282  283  284  285  287  288  289  29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超质(石璞 )
释超远(心壁 )
释超静(冷崖 李 )
释达澄(如鉴 古光 )
释达瑛(慧超 练塘 )
释达纯(粹修 )
释通乘(石车 )
释通云(石奇 )
释通忍(朝宗 陈 )
释通授(印中 松际 严 )
释通问(箬庵 俞 )
释通际(山茨 钝叟 李 )
释逸云(正感 念亭 )
释道隆(博达、克文 沈 )
释野楫(梅岑 )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超质,字石璞,居平湖曹溪兰若。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超远,字心壁,云南人。
清诗别裁集
字心壁,云南人。○心壁出家西江之庐山,商丘宋公巡抚西江,与酬接唱和,后移节江苏,心壁复来吴中,又有唱和诗,时人以东坡得佛印比之。
释超静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超静,字冷崖,姓李氏,昌化人也。幼有异禀,素怀出俗志。薙染后,首参湛庵常于南广。后依山晓晢于佛日,入室司香,随至天童。历年既久,始受记莂,首众山中,更号“柏堂”。后受姚江东山请,开法三年,脩复殿宇,四众悦服。因晢养病中峰,郡守莱嵩李煦延静代座说法。静律己临众,惟一严厉,禅规整肃,海内向风。凡作务之劳,以身先之,不异首众时也。晰寂后,守龛一载,因抱疴,欲谢去,李守又延同参元盛理院事,静得息肩,不旬日怡然而化,塔于幻智庵后。有《二会录》行世。盛,字慰弘,姓沈氏,桐乡人也。家世儒门,天资颖异,有志向上。既从薙染,勤求梵册,而目光近觑,闇室中,能一目数行。著作苍古,时谓“杼山再世”,因号“杼山”。闻山晓晰阐化佛日,乃往参谒,晰甚器之,命为内记。后随往天童典记室,寻开法于佛日,三年退归,守塔于中峰。及继席柏堂,辛劳八载,锱素趋慕无虚日。退隐于姚江,说偈坐脱,归葬于玲珑南山之麓。有《二会录》、《华梵集语》、《杼山诗文集》藏之笥中。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达澄,字如鉴,号古光,上元人。住高旻寺。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达瑛,字慧超,号练塘,丹阳人。主席栖霞。有《旃檀阁诗钞》。
释达纯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达纯,字粹修,晚称悉檀老人,嘉禾桐乡人也。幼而薙染,壮乃进具,受雪舡衣拂为大觉七传弟子,住嘉禾觉海寺。精修净业,十有六载,建西方三圣殿,春冬启念佛期,远近观感,缁白云集。尝行般舟三昧,一夕梦中见莲大如车,盖从空而降,自此知见超卓,辩才无碍。姑苏彭尺木居士,逖聆道行,请住流水,居文星阁,领众念佛,日课严密,并讲演云栖《弥陀疏钞》及天台教观,以策事行历十载不倦。后开法南禅寺,百废具兴,未几,退居殊胜庵,专意精修,长怀西土。嘉庆甲戌二月十三日示寂,其弟晤灵以事羁南禅,乃于癸酉冬,手书招之归。归则曰:“佛涅槃日,予将西归,故需汝一诀耳。”至期沐浴更衣,跏趺说偈曰:“多生浊苦缠绵,一旦逍遥变迁。快睹弥陀影见,廓然别有一天。”遂合掌号佛而逝。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通乘,字石车,金华朱氏子,廿六岁弃家受具。远参天童密老人机契,得法继席金粟,宗风颇振,出住童光。将示寂。僧问此后向甚么处与和尚相见。师曰,遍界不曾藏。僧作礼曰,恁么则向者里与和尚相见去也。师曰,莫错认。泊然而逝。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号石奇。雪窦结制云。祇如诸方结制。厨库丰足。事事次第。物物有馀。九十日内一期安坐。始成个模样。雪窦者里。上无片瓦。下无卓锥。直得一物也无。蓦竖拂子云。向这里。急须荐取。不得无绳自缚。所谓本自无疮。勿伤之也。不然。倚他门户傍他墙。刚被时人唤作郎。元旦召众云。一年三百六十日。今朝是最初一日。若有道得最初句。便乃年新。月新。日新。日日新。时时新。刻刻新。新新无住。于无住中。不妨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未尝移易一丝毫。所以道。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小参云。今日腊月三十夜。年穷岁尽之际。幸然无些子事。今于无事中。山僧为汝商量。大众。既然无事。且道又商量个甚么。若明得办得。便春夏秋冬。生住异灭。人事消长。时节迁流。物我道同。古今不二。不见僧问古德。年穷岁尽时如何。德云。东村王老夜烧钱。看他古人明得办得的。向结角罗纹处。恁么答话。岂不绰绰有馀𥙿哉。又示众云。当阳一著。独露无遮。八面玲珑。十方轩豁。明眼作證。岂敢囊藏。直得琼楼玉殿。百草头上全彰。千丈报身。瓦砾堆边顿现。尘尘尔。刹刹尔。突出无位真人。发明现成公案。直饶三世诸佛。历代老古锥到来。个个退身有分。正当恁么时如何。水归大海波涛静。云到苍梧气象閒。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通忍,字朝宗,常州人,本姓陈。主西江宝华寺。有《自白》、《指迷》、《迅论》诸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通授,字印中,号松际,姓严氏,乌程人。年十二丧母,稍长,阅《盂兰盆经》,因慨曰:“先慈虽无重业,奈泉路茫茫何。”痛念者久之。后见云栖《一笔句词》,瞿然曰:“吾志决矣。”是夜即投道场山慧如慈脱白。慈修苦行久,一方敬信,然所训诲,授颇不合。偶徘徊岩石间,有老僧至自天台,藉草而坐,与授语,大器之,谓曰:“子英年高志,幸勿向醋瓮中淹杀。”授承激发,遂起参寻之志,望庵作礼,遥谢慈公而去。至武塘谒一关主,主令看谁字。一日途中正疑此事,忽闻牧童相调曰:“骑牛去觅牛。”授聆之,觉有入处,因念行脚,终岁尘征,徒形劳痡。尝闻弁山有黄龙洞,徐探得之,日坐其中,久之,迹渐露,远近兢观,弃去,之武林,受具于龙门秀峰,峰令见抱璞,乃往叩之。璞曰:“汝但休得一分心,便是学得一分佛法。”授云:“古人道:莫执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转深。又作么生?”璞曰:“休去。”授返乌程,拟寻静室。夜梦至一山,茂林修竹,青嶂四围,有人招之曰阳山也,可居,盍居诸。明日以问人,有居士曰:“此去五十馀里有阳山,然虎狼出没之地耳。”授曰:“盍往观之?”居士欣肰,与之偕行。及登山四顾,宛如梦境。喜曰:“吾得活埋地矣。”就树趺坐,值雨雪连绵,经旬断火,乡人以为此僧冻馁死矣。雪霁,携糇往视,见授怡然枯坐,大奇之,相与舍赀具材,构庵以居。后得法于神鼎云外,除夕上堂云:“年穷月穷日穷时穷,山穷水穷寺僧穷,穷堂头说穷法,穷学者解穷义,直得事穷理穷旨亦穷,一穷穷到无穷处,万象回春瑞气浓。所以道穷则变,变则通,明明再向枝头看,新岁梅花旧岁同。”著有语录若干卷。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通问,字箬庵,吴江人,本姓俞。主金山龙游寺。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通际,字山茨,号钝叟,通州人,本姓李。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逸云,一名正感,字念亭,长洲人。住支硎中峰寺。有《啸云山房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道隆,字博达,一字克文,姓沈氏,枝江人也。少习儒修,介然自守。壮值世变,亲属流离,逃入禅林,记迹空门。初至武定,师子高庵为之披祝,具足于曲靖东山寺知止。后栖夔万慈云敏树,勤求法要,将及廿载,尽得所传。敏树名印相,得法于破山明,尝付以偈曰:“堪笑陈蒲鞋,记济为大树。盖荫天下人,其根深于土。土因地道殊,则产人亦异。斯人叩我前,取我授悬记。口占而号之,敏树亦如是。”敏树主慈云数十年,从化者众,道隆尤铮铮者。清初定鼎燕京,中原略定。己亥之岁,始归三楚。受宜都之请,重兴废刹,力振青林,更请《龙藏》以饟学者。四方缁侣,闻风而集。退居紫陵,预知时至,安禅顺化。著有《芝秀集》六卷,《芒屩集》六卷行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七
野楫,字梅岑,江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