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伏莽  拼音:fú mǎng
本为军队藏匿草丛中,后世用以指隐伏的盗匪。《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由是攫金有耻,伏莽知非。」
《漢語大詞典》:春丛(春叢)
春日丛生的花木。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叙温鬱则寒谷成暄,论严苦则春丛零叶。” 唐 许敬宗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学嚬齐柳嫩,妍笑发春丛。” 宋 欧阳修 《蒙谷》诗:“一径崎嶇入谷中,翠条红剌罥春丛。”
《漢語大詞典》:草棘
丛生的草木。比喻荒僻之地。史记·匈奴列传:“其得 汉 繒絮,以驰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 宋 辛弃疾 《永遇乐·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词:“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悽断。” 金 元好问 《十二月六日》诗:“草棘荒山雪,烟花故国春。”
《漢語大詞典》:棘丛(棘叢)
丛生的荆棘。比喻困境。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学而篇四:“ 潜室 不与直截决去其疑,乃为‘纵是有之’之説,则愈入棘丛。”
《漢語大詞典》:庭芜(庭蕪)
庭园中丛生的草。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诗:“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緑。”
《國語辭典》:丛木(叢木)  拼音:cóng mù
灌木。《尔雅。释木》宋。邢炳。疏:「木丛生者为灌,即上灌木丛木也。」
《漢語大詞典》:芊眠
(1).光色盛貌。亦喻文采华美。文选·陆机〈文赋〉:“或藻思綺合,清丽芊眠。” 李善 注:“芊眠,光色盛貌。” 清 恽敬 《南田先生家传》:“ 氷 字 清于 ……写生芊眠藴藉,用粉精絶,迎日花朵俱有光。”
(2).犹芊绵。草木蔓衍丛生貌。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既芊眠於广隰,亦迢递於孤岭。” 宋 陆游 《出行湖山间杂赋》诗之四:“柳边烟掩苒,堤上草芊眠。”
(3).犹芊绵。连绵不绝貌。 清 黄景仁 《过高淳湖》诗:“等閒重作倚篷人,浩皛芊眠一悽断。”
《漢語大詞典》:蓬艾
(1).蓬蒿与艾草。亦泛指丛生的杂草。墨子·旗帜:“蓬艾有积。” 宋 苏舜钦 《猎狐篇》:“何暇正丘首,腥臊满蓬艾。”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至若穷途。”
(2).指草野;民间。《宋书·傅亮传》:“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 清 侯方域 《陈其年诗序》:“ 吴 趋诸君即数十年来更变迭出,而犹存乎蓬艾之间。”
《漢語大詞典》:华薄(華薄)
花草丛生之处。 晋 陆机 《君子有所思行》:“曲池何湛湛,清川带华薄。”《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曹植“赠友”〉》:“从容冰井臺,清池映华薄。” 张铣 注:“华,花也。草木丛生曰薄。”
《國語辭典》:荠菜(薺菜)  拼音:jì cài
植物名。十字花科荠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原野自生,分布于东亚一带。叶丛生,羽状分裂,呈狭长形,有缺刻。花小形,为白色。果实为扁平有三棱的短角果。可当止血剂、止泻剂,嫩叶亦可食用。
《漢語大詞典》:林丛(林叢)
树木丛生之处。 汉 扬雄 《羽猎赋》:“山谷为之风猋,林丛为之生尘。”
分類:树木丛生
《漢語大詞典》:菌蠢
谓如菌类之短小丛生。文选·张衡〈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李善 注:“菌蠢,是芝貌也。” 唐 温庭筠 《洞户二十二韵》:“朱茎殊菌蠢,丹桂欲萧森。”
《國語辭典》:翳荟(翳薈)  拼音:yì huì
草木繁盛的样子。《抱朴子。外篇。博喻》:「繁林翳荟,则羽族云萃。」《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虎已自跳入翳荟之处,不知去向了。」
《漢語大詞典》:榛丛(榛叢)
亦作“ 榛藂 ”。 丛生的草木。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吾猎将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后汉书·马融传》:“伐咎鼓,撞华鐘,猎徒纵,赴榛丛。” 唐 韦应物 《复理西斋寄丘员外》诗:“始自疎林竹,还復长榛藂。”一本作“ 榛丛 ”。 宋 曾巩 《拟岘台记》:“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於榛藂茀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
分類:丛生草木
《漢語大詞典》:棘荆
荆棘。泛指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园荒久不治,道路生棘荆。”《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朱亥 无谋先惧 秦 ,要将金寳赂仇人;若非 周霸 真君子, 魏国 城池尽棘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