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4,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大手大脚
代售
吊胃口
东西易面
丢包
嘀哩咕噜
嘀里嘟噜
滴里嘟噜
底货
的溜溜
等陀
等米下锅
垫子
垫底儿
垫肩
《國語辭典》:大手大脚(大手大腳)  拼音:dà shǒu dà jiǎo
1.比喻用钱浪费。《红楼梦》第五一回:「奶奶惯会说这话,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
2.比喻动作粗鲁,不细心。如:「他就是这样大手大脚的,鲜有杯盘不被打破的。」
《國語辭典》:代售  拼音:dài shòu
代替销售。如:「代售邮票」、「代售门票」。
《國語辭典》:吊胃口  拼音:diào wèi kǒu
比喻故弄玄虚,使人急于探知。如:「你简直存心吊我胃口!」
《漢語大詞典》:东西易面(東西易面)
谓东西方向颠倒。 汉 贾谊 新书·审微:“事之适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 墨子 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后以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清 方苞 《跋〈石斋黄公手札〉》:“然卒之如公,如 念堂 刘公 ,志在竭忠,而穷於效忠之无路……皆由媢嫉之臣相继而居腹心之地,其术百变,能使东西易面,人主自为转移而不觉耳。”
《漢語大詞典》:丢包
(1).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调白》:“盗之多以大也,自响马老瓜以至丢包、鼠窃,名目多端。”
(2).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 端木蕻良 《义卖》:“人要骚,马要骄,要倒霉的快丢包!”
(3). 傣 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云南民族文学资料·猎人与孔雀》:“许多姑娘来找他丢包,谈情,他也不睬,一天只是去打猎。”
《漢語大詞典》:嘀哩咕噜(嘀哩咕嚕)
(1).形容东西滚动及其声音。如:筐子倒了,里面的苹果嘀哩咕噜滚了一地。如:楼上在弄什么,嘀哩咕噜这么响?2.形容急促慌乱的跑动。 刘真 《春大姐》:“可是这伙人象院子里的麻雀一样,分明照得准准地打下去,可是一下子都落了空,一个也没打住,嘀哩咕噜都跑光了。”如:出了什么事情?看你跑得这么嘀哩咕噜的。
(3).形容快而听不明白的话语。如:他嘴里嘀哩咕噜的,别人也不知他说些什么。
《國語辭典》:嘀里嘟噜(嘀裡嘟嚕)  拼音:dí lǐ dū lū
说话很快,令人听不清楚的样子。也作「滴里嘟噜」。
《國語辭典》:滴里嘟噜(滴里嘟嚕)  拼音:dī li dū lū
1.形容累赘、不利落的情形。如:「他只是出差两天,却滴里嘟噜的带著一堆行李。」
2.说话很快,令人听不清楚的样子。如:「他滴里嘟噜的,不晓得在抱怨些什么?」也作「嘀里嘟噜」。
《漢語大詞典》:底货(底貨)
(1).犹陈货。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那是些不大时新的底货,一点毛病也没有的。”
(2).存货。喻指仅存的东西。 赵树理 《三里湾·三个场上》:“ 有翼 说:‘自然可以!不过到那时候,我和 灵芝 这两个当老师的早就把我们自己的一点底货卖完了。’”
《國語辭典》:的溜溜  拼音:dí liū liū
快速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待举起箸来到嘴,忽然席口一个乌黑的东西,的溜溜的滚下来,乒乓一声,把两盘点心打的稀烂。」
《漢語大詞典》:等陀
秤锤砝码之类的东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拆贮》:“库吏放定等陀在星,方许放银在盘,轻重可以立见。”
《國語辭典》:等米下锅(等米下鍋)  拼音:děng mǐ xià guō
等著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经济上有困难,等著钱用。《儒林外史》第一六回:「那知他有钱的人,只想便宜,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红楼梦》第九九回:「我在这衙门内已经三代了,外头也有些体面,家里还过得,就规规矩矩伺候本官升了还能够,不像那些等米下锅的。」
《國語辭典》:垫子(墊子)  拼音:diàn zi
用来垫衬的东西。如:「椅垫子」、「沙发垫子」。
《漢語大詞典》:垫弦(墊弦)
弓身与弓弦相接处的部件。
《漢語大詞典》:垫底儿
①在底部放上别的东西:鱼缸里是用细沙~的。②先少吃点东西以暂时解饿:你先吃点东西垫垫底儿,等客人来齐了再吃。③比喻做基础:有了你以前的工作~,今后我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國語辭典》:垫肩(墊肩)  拼音:diàn jiān
衬托在上衣肩部的软垫,可使衣服挺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