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藓类(藓类)  拼音:xiǎn lèi
苔藓植物初生时为绿色丝状体,后发芽生成藓的本体。无根、茎、叶等构造,有假根吸收水分。配子体多为扁平之叶状体,分背腹两面,罕为茎叶体,孢子体之孢蒴常为四纵裂之一群。以「地钱」为代表。古籍中常误称为「苔」。
《国语辞典》:菌丝(菌丝)  拼音:jùn sī
真菌类的植物体,其多为圆桶形细胞连成之细长丝状。细胞中无叶绿素,故无法行光合作用。但能吸收养分,并起无性繁殖的作用。
《国语辞典》:鳃叶(鳃叶)  拼音:sāi yè
在鳃骨上,由丝状物排列而成。呈深红色,分布大量毛细血管,经营呼吸作用。也称为「鳃丝」。
《国语辞典》:曲霉  拼音:qū méi
一种微生物。菌体由许多丝状细胞组成,上面生有许多的孢子。可用来酿酒、制酱等。
《国语辞典》:银丝卷(银丝卷)  拼音:yín sī juǎn
一种由面粉制成的长条形食品。内层为一条条细长丝状的面粉条,外层再用面皮将其包捲住,蒸熟即成。如:「将银丝卷油炸是在餐厅常见的一种吃法。」
《国语辞典》:聚酯丝(聚酯丝)  拼音:jù zhǐ sī
一种聚酯纤维。为长纤丝状,具有不缩不绉、易洗快乾、不变形的特色,但却也有不吸汗、透气性差等缺点。经假撚为加工丝后,可供织布。也称为「特多龙丝」。
《國語辭典》:拔丝(拔絲)  拼音:bá sī
1.一种把糖加热而制成食品的方法。糖液浓稠,拉而见丝,故称为「拔丝」。如「拔丝山药」、「拔丝莲子」等。
2.一种金属加工的方法。将金属材料拉制成细条状。如:「这艘银船的帆缆是用拔丝方式制成。」
《國語辭典》:染色体(染色體)  拼音:rǎn sè tǐ
chromosome
由DNA与相关蛋白质结合而成的构造,携带生物体的遗传讯息。
《國語辭典》:拉丝(拉絲)  拼音:lā sī
1.拖拖拉拉。如:「老陈办事绝不拉丝,难怪经理这么赏识他。」
2.语言冗长。如:「发言时请简洁,不要拉丝。」
3.在不加热的情形下,把金属材料拉制成条状或丝状物。也作「拔丝」。
《國語辭典》:假根  拼音:jiǎ gēn
不具维管束输导组织的根。单一细胞延长,形状如根毛,故称为「假根」。常见于苔藓类或原始之蕨类,如松叶蕨。
《國語辭典》:金钟儿(金鐘兒)  拼音:jīn zhōng ér
动物名。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体黑褐色,长约二公分,有两对翅,三对脚。最后一对脚十分强壮,善于跳跃。触角呈丝状,腹部末端有两根尾毛。鸣声悦耳,而其鸣叫的速度受气温影响。也称为「马铃子」、「铃虫」。
《漢語大詞典》:鳗丝(鰻絲)
用鳗鲡肉切成丝状制成的菜肴。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分茶酒店:“鰻丝、地青丝、野味腊。”
《漢語大詞典》:霉菌(黴菌)
(1).一种低等植物,真菌的一类。体呈丝状,丛生,可产生绿、黑、红等多种颜色的孢子。多腐生。可用以生产工业原料,制造抗生素。部分霉菌也可引起病害。 闻一多 《死水》诗:“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2).泛指致病的细菌。比喻败类。 郭孝成 《河南革命惨史》:“一般满奴汉奸,为社会之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