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逼债(逼債)  拼音:bī zhài
逼迫他人还债。如:「自从父亲生意失败后,家里就天天有人上门逼债!」《清史稿。卷四七九。循吏列传四。孙葆田列传》:「调合肥,大学士李鸿章弟子之傔人横于乡,以逼债殴人死。葆田检验尸伤,观者数万人,恐县令为豪强迫胁验不实。」
《漢語大詞典》:暴察
严厉,苛暴。荀子·强国:“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 杨倞 注:“暴察,谓暴急严察也。”
分類:严厉
《國語辭典》:楞层(楞層)  拼音:léng céng
狰狞、威严的样子。《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法师与猴行者不免进上寺门歇息,见门下左右金刚,精神猛烈、气象生狞、古貌楞层、威风凛冽。」也作「棱层」。
分類:狰狞严厉
《漢語大詞典》:锐厉(鋭厲)
1.苛刻而严厉。 阿英 《小品文谈》:“这时候,因为革命青年、学者,很多的跑到 广东 ,而新闻的封锁政策,也愈加锐厉。”
2.尖利,声音高而刺耳。 王西彦 《母性》:“直到汽笛重行发出锐厉的鸣叫,列车又开始它无穷的历程。”
《漢語大詞典》:矜厉(矜厲)
庄重严厉。三国志·蜀志·陈祗传:“﹝ 祗 ﹞弱冠知名,稍迁至选曹郎,矜厉有威容。”
分類:庄重严厉
《漢語大詞典》:狷厉(狷厲)
气量狭窄而严厉。三国志·吴志·张温传:“ 艳 ( 暨艳 )性狷厉,好为清议……弹射百僚,覈选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
《漢語大詞典》:畸重
偏重;过于严厉。明史·恭闵帝纪:“尝请於 太祖 ,遍考礼经,参之歷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条,天下莫不颂德焉。”明史·后妃传一·太祖孝慈高皇后:“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
《國語辭典》:开炮(開炮)  拼音:kāi pào
1.发射炮弹。如:「我海军对侵入领海的不明船只开炮示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又打起了旗号知照他,再不停轮,便开炮了。」
2.比喻对人严厉批评。如:「每次开会时,与会的委员都针对行政弊端,开炮抨击备询的官员。」
《國語辭典》:开炮(開砲)  拼音:kāi pào
1.发射炮弹。《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要是捉不到,便要开炮洗城。」
2.对人严厉批评。如:「有些立法委员开会时经常对政府官员开炮猛轰,强烈质询。」
《漢語大詞典》:伉厉(伉厲)
刚直、严厉。史记·汲郑列传:“ 黯 时与 汤 论议, 汤 辩常在文深小苛, 黯 伉厉守高不能屈。”三国志·魏志·韩崔高孙王传评:“ 孙礼 刚断伉厉。”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或者曰:‘正直近于伉厉,容有激天下之变。’是固有之。然刓方为圆以规世好,君子终不避伉厉之讥而出于此也。”
分類:刚直严厉
《國語辭典》:义正词严(義正詞嚴)  拼音:yì zhèng cí yán
义理正当,措词严厉。《醒世姻缘传》第六八回:「狄希陈若是有正经的人,把那义正词严,有纲纪的话拦阻他,难道他会插翅飞得去不成?」《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魏竹冈拆开看时,不料上面写的甚是义正词严。」也作「词严义正」、「辞严气正」、「辞严义正」、「义正辞严」。
《漢語大詞典》:正色厉声(正色厲聲)
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明 方孝孺 《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廹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漢語大詞典》:震踔
严厉迅疾。 明 归有光 《送吴祠部之官留都序》:“其在吾州,风厉震踔,炳朗宣耀,威爱行於一州。”
分類:严厉迅疾
《國語辭典》:碎尸万段(碎屍萬段)  拼音:suì shī wàn duàn
在极忿怒的情况下,恐吓要将他人打死。为刻毒骂人的话。《三国演义》第九九回:「吾若捉住汝时,碎尸万段。」《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要寻著那两个骡夫,把这大胆的狗男女碎尸万段,消我胸中之恨!」
《漢語大詞典》:痛坐
严厉定罪。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正士怀寃结而不得信,猾吏崇奸宄而不痛坐,郡县所以易侵小民,而天下所以多飢穷也。”
分類:严厉定罪
《漢語大詞典》:严敏(嚴敏)
严厉果断。宋史·薛奎传:“为政严敏,击断无所贷,帝益加重。”
分類:严厉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