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黑老包
老包 指 宋 代的 包拯 ,以执法严明著称,尊之为 包公 。传统戏曲中, 包公 勾黑脸谱,故以“黑老包”指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人。 古华 《土地爷》:“这个在京城主法律的黑老包,就是小时候和他一起放过牛、爬过树、摸过螃蟹的 伍徕老庚 。”
《國語辭典》:黑白分明  拼音:hēi bái fēn míng
1.黑色、白色区分明显。如:「斑马身上的颜色黑白分明,煞是好看。」
2.比喻是非善恶分明。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清史稿。卷三六四。汤金钊传》:「朝有诤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无伤于政体,不胜欣悦!」也作「白黑分明」。
3.形容眼睛清澈明亮。如:「小孩子的眼睛黑白分明,心地天真无邪。」
《國語辭典》:匕鬯不惊(匕鬯不驚)  拼音:bǐ chàng bù jīng
匕,勺子;鬯,香草酿的酒。「匕鬯不惊」指祭祀仪式虽繁杂却匕鬯不失。语本《易经。震卦》:「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后比喻军队军纪严明,能不扰民。
《國語辭典》:秋毫无犯(秋毫無犯)  拼音:qiū háo wú fàn
一点都不侵犯。《三国演义》第二回:「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平妖传》第四○回:「一路行军都有纪律,与民秋毫无犯。」也作「秋毫不犯」。
《國語辭典》:秦镜高悬(秦鏡高懸)  拼音:qín jìng gāo xuán
秦镜,明镜。能分辨是非、善恶。参见「秦镜」条。秦镜高悬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正无私。也作「明镜高悬」。
《國語辭典》:秦镜(秦鏡)  拼音:qín jìng
传说秦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鉴别人心邪正。见《西京杂记》卷三。后用以指明镜,能分辨是非、善恶。唐。刘长卿 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诗:「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唐。元稹〈谕宝〉二首之二:「秦镜无人拭,一片埋雾月。」
《漢語大詞典》:霜鈇
白亮锋利的斧钺。喻严明的刑法。 清 王夫之 《连珠有赠》:“是以炎火在原,不伤慈於田祖;霜鈇普震,实敷惠於嘉师。”
《國語辭典》:明镜高悬(明鏡高懸)  拼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
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正无私。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呀,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三侠五义》第八四回:「望乞众位大人明镜高悬,细细详查是幸。」也作「高抬明镜」、「秦庭朗镜」、「秦镜高悬」。
《漢語大詞典》:明罚敕法(明罰勑法)
严明刑罚,整饬法度。易·噬嗑:“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勑法。”亦作“ 明罚敕法 ”。《晋书·郭璞传》:“陛下上承天意,下顺物情,可因皇孙之庆,大赦天下。然后明罚敕法,以肃理官。”
《國語辭典》:令行禁止  拼音:lìng xíng jìn zhǐ
有令即行,有禁则止。形容法令或纪律的严正。《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汉书。卷四九。爰盎晁错传。晁错》:「今陛下人民之众,威武之重,德惠之厚,令行禁止之势,万万于五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