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7—1187 【介绍】: 即宋高宗,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宣和初封康王。钦宗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乃即帝位于南京。拒李纲、宗泽抗金主张,从黄潜善、汪伯彦南迁避敌之议,先退至扬州,继又渡江南奔,建行都于临安,史称南宋。镇压钟相、杨么等起义。一度任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为求和,与宰相秦桧设计收诸大将兵权,杀害岳飞,割地、称臣、纳贡于金。绍兴三十二年,传位于赵慎。称太上皇帝。在位三十六年。有《翰墨志》。
全宋诗
宋高宗赵构(一一○七~一一八七),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初封蜀国公,广平郡王。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封康王。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使金,得还。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帝北去,乃即帝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后建行都于临安,史称南宋。在位三十六年,建元建炎、绍兴。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传位于孝宗赵慎,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卒,年八十一,葬思陵。谥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著有《翰墨志》一卷,今存。事见《宋史》卷二四至三二《高宗本纪》。 宋高宗诗,据《宝庆会稽续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赵构(1107—1187) 即宋高宗,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钦宗弟。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精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得晋人神韵,自谓:"余自魏、晋以来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以至成诵。"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陆游:"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 著有《翰墨志》一卷,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
全宋文·卷四四三九
宋高宗赵构(一一○七——一一八七),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韦贤妃。初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大观二年封广平郡王。宣和三年进封康王。靖康元年冬,被诏使河北,至磁州,不进,转赴相州,拜河北兵马大元帅,开帅府。二年夏,闻金兵俘徽、钦二帝北去,遂南赴南京应天府。五月,即帝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初用李纲为相,宗泽守汴,力谋恢复。然性素怯懦,拒绝李纲、宗泽抗金主张,复用黄潜善、汪伯彦逃跑之议,初退至扬州,继渡江奔杭州。三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被迫退位,政变平,复位。寻为金人穷追至浙东海中,不得已,复任用岳飞、吴玠、韩世忠、刘锜等抗金名将,击退金人,还驻临安府,遂以为行都。然猥懦猜忌,坐失事机,相秦桧,杀岳飞,收诸大将兵权,乞和于金,于绍兴十一年与金订立割地、称臣、纳贡之屈辱和议,偷安忍耻达二十馀年。绍兴三十二年传位于孝宗,称太上皇帝。后累上尊号曰「光尧寿圣」。在位三十六年,年号二:建炎、绍兴。淳熙十四年崩,年八十一。喜书法。著有《翰墨志》一卷(存)、御集一百卷。见《宋史·高宗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玉海》卷二八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同时有韩大伯,修苦行于大阳。显时为典客,与客论赵州宗旨,大伯侍其旁匿笑。客退,显数之曰:“我偶客语,汝乃慢笑,笑何事?”大伯曰:“笑知客智眼未正,择法不明。”显曰:“岂有说乎?”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路,苍膺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火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显阴异之,结以为友。后显主雪窦,法席之盛,号云门中兴。显尝经行植杖,众衲环之,忽问曰:“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曰‘体露金风。’云门答‘遮僧邪?为说解邪?’”有宗上座曰:“待老汉有悟处即说。”显熟视,惊曰:“非韩大伯乎?”曰:“老汉瞥地也。”于是令抠鼓集众,显曰:“大众今日雪窦宗上座,乃是昔年大阳韩大伯,具大知见,晦迹韬光,欲得发杨宗风,幸愿特升此座。”遂升座,一众大惊。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慧照。字大千。永嘉麻氏子。童年骏利异。尝闻人诵习契经。合爪谛听。长老良公。度为弟子。禀持犯于处之天宁。蝉脱万缘。力究大事。首谒晦机熙公于净慈。一日阅员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背。即腰包。走谒东屿海公于苏之荐严。反覆辨勘之。师如宜僚掷丸。飞舞空中。东屿甚嘉之。遂留执侍左右。师以为心法既通。不阅修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耸人天之听。乃主藏室。及东屿迁净慈。师分座。表仪四众。天历戊辰。出世乐清之明庆。升座示众曰。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障碍。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亦有甚不得已尔。闻者说怿而去。至正乙未。迁四明之宝陀。寻宣政院。署师主育王。师悯大法陵夷。孳孳诱掖。不遗馀力。尝垂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山中猛虎以肉为命。何故不食其子。其二曰。虚空无向背。何缘有南北东西。其三曰。饮乳等四大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此第三关。最为峻切。惜未有契其机者。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梦庵。因自号梦世叟。掩关独处。凝尘满席弗顾也。一日召门弟子曰。吾将西归矣。属后事于住持。约之裕公。沐浴更衣书偈。怡然而逝。时洪武癸丑十月也。寿八十五。腊七十。茶毗。齿睛数珠不坏。舍利五色。烂然者无算。师三坐道场。有语录若干卷。师智度冲深。机神坦迈。昼则凝坐。夜则兼修净业。真积力久。至于三际不住。觉观湛然。非言辞之可儗议。且服用俭约。不如恒僧。虽不与时俗低昂。贤士大夫。知其诚实。不事矫饰。多倾心为外护。其遇学徒。一以真率。或以事忤之。而声色不变动。出语质朴。不尚葩藻。而指意超言外。嗟夫。禅宗至宋季而敝。胶滞局促。无以振拔精明。使直趋觉路。横川璜公。当斯时。密授天目法印。持降魔杵。树真正幢。升堂入室者。不翅受灵山付嘱。佛法号为中兴。横川之同门。有石林者。奋兴实角立东西。共斡化机。西来之道。于斯为盛。师盖石林之诸孙也。故其死生之际。光明盛大。有如此者。岂无自而然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慧照,字大千,姓麻氏,永嘉人也。父均,母黄氏,家有积庆,照生宝之,胜摩尼珠。童年聪俊,雅慕超凡,闻人诵习经偈,便合爪谛寀。年十五,往依沙门了定于县之瑞光院。了定者,族从兄也。长老良公知为法器,即剃落为弟子。明年,禀持犯于处之天宁。蝉蜕万缘,誓究大乘不思议事。首谒晦机熙于杭之净慈,未契圆證。一日,阅真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背。时东屿海以石林巩正派,提倡于苏之荐严,杖锡从之,反覆勘辩,灵机响应,遂留执侍。照以为心法既通,不阅脩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耸天人之听,乃主藏室于郡之万寿。及东屿迁净慈,邀照分坐,表仪四众。元大历戊辰,始主乐清之明庆,尝集诸僧伽而诲之曰:“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障碍,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亦有甚不得已尔。”闻者说怿。至正乙未,迁四明之宝院。先是,寺以搆讼废,照谓:“讼兴在乎辨难太迫。”一处之以宽慈,绝弗与较。且曰:“我佛得无诤三昧,所以超出群品。我为佛子,可不遵其教?”众服其化。未几,行宣政院署照住阿育王山,由是云侣景附,不远千里。照亦善诱孳孳,不遗馀力。因垂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猛虎伺杀为性,何以不食其子?其二曰:虚空无向背,何缘有南北东西?其三曰:饮乳等四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语皆峻切,惜未有契其机者。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梦庵”,因自号为“梦世叟”。掩关独处,凝尘满席,澹然无虑。明洪武癸丑十月朔,诏门弟子曰:“吾将西归。”越七日,沐浴更衣,索纸书记,恬然化灭。寿八十五,历夏七十。经三日,荼毗,牙齿数珠不坏,馀成舍利罗五色烂然。是年十二月九日,葬灵骨于梦庵之后。有语录若干卷,宋文宪濂为之碑文,词甚清朗,载在私集曰《护法录》。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真澧。字亨渠。别号一江。江右刘氏子。系出唐中山禹锡之裔。父福端。母汤氏。生时感异梦。有天香芝草之瑞。弘治辛酉闰七月诞。甫脱乳。口绝荤膻。合掌吁佛。十馀龄。姚洞寇肆掠民间。母子相失。师被俘。久而得脱。投镇守黎公为参。随守事淳谨。黎公爱重之。及黎公入京。携以偕。道出彭蠡。瞻匡庐天池之胜。遂愿出家。叩首请命于马前。黎公故长者。奇赏其志。许自便师。即投广化寺。礼旺祖庭为师。落发受具戒。宿知渐显。历游诸席。通圆顿教旨。入耳契心。大为师友赏识。所至人皈从之。师或说佛法。或示诗辞。随方振铎。启迪弘多。时京都招提有变。灯𦦨微熄。师大感恻。力为挣拄。而事获寝。不致横流波及。师功居多。孜孜以弘教护法为心。考见生平。非如此一事一迹而已。岁丁巳。一日忽梦。居贤坊水塘之阳。有唐复礼法师旧基。见一僧。手持书券一纸。相授曰。师有力。宜兴此地。即随僧履土洼。步平台。睹湖水。石壁狮峙象拱。日光山色。辉煌夺目。忽惊醒。遂偕客。踪迹之得废地。恍然梦境。遂矢葺搆之愿。檀施云集雨合。不数年而成。金碧交映。宛如化乐天宫。师踞座演迦陵之音。人踵门服甘露之化。京师佛法。号为中兴云。师韵度清远。有句云。树间风正软。云际日方迟。论者谓有禅意。万历壬午。坐化。塔于西山双槐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2 【介绍】: 明山东巨野人。王森弟子。万历间在山东传播白莲教,徒众不下二百万。天启二年五月,聚众起事,自号中兴福烈帝,建元大成兴胜,从者十余万,皆以红巾为识。先后克郓城、巨野等县,并曾切断南北漕运。十月,在滕县为叛徒出卖,被捕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明应,字易庵。姓蒋氏,龙标人也。将诞之夕,母梦白象到门,惊寤而娩,紫胞里体,父异之,因名象蒂。虽在髫齿,颇甘素茹。既终亲养,决志出家。投武攸莲花庵祝发,谒大沩慧山海圆具,执侍左右,参三不是䛡有省。乃行脚吴越,遍谒尊宿。久之,觉真淳之气,终以沩阜为优,遂还山不出。间检传證至云门,章次顿举,平昔疑滞,涣释无馀,从此精修,孳孳昕夕,苒苒寒暑,十有五载,服勤既久,因受记莂。首众代讲,初开法朗州西禅,风行沅澧。清康熙庚戌,应上湘白云,古貌严冷,略进枯株,提倡死心叟之为人,昭示来学,矩范一肃。甲寅更主龙山,别立堂奥,诸方颂之。丁巳,大沩虚席,寺众敦请,五让乃就。既至,百废具举,宗风大振,声施愈远。已而白云性宗上人再请莅席。晚节卓然,策励门子,不少弛假,道誉益崇。感其邑宰及诸檀护,敬礼优加。殿宇廔廊,一革其故,号为中兴。方及落成,遽示微疾,封龛举火,俱自留偈。时康熙乙丑孟夏十六日也,年五十有八,腊三十有七,著有《法录》数卷。初至白云,山鸣七日,卒符其兆。塔于白云山下,西宁陶太史之典为之铭焉。嗣法弟子曰要旨辉,曰敬元足,曰浮雪正,曰天枢铉,曰远目敬,皆能缵绍,不愧师承。

人物简介

中国对联甘棠奖
乔中兴,68岁,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现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山西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楹联家协会主席。中国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2005年起,在全国征联赛事中曾获等级奖等3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