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1,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荣华
膏肓
正气
传经
惊风
五经
一步
水气
玉门
一脉
还丹
大方
风水
一部
丘墟
《國語辭典》:荣华(榮華)  拼音:róng huá
1.草木茂盛、开花。《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淮南子。原道》:「羽者妪伏,毛者孕育,草木荣华,鸟兽卵胎。」
2.美好的容颜及年华。《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九:「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3.华美的辞藻。《庄子。齐物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馀风不畅。」
4.显达富贵。《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朱绂光大,使我荣华,剖符授玉,王爵是加。」
《國語辭典》:膏肓  拼音:gāo huāng
1.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难治的阶段。《西游记》第一○回:「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
2.比喻百姓的痛苦。唐。杜甫〈壮游〉诗:「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3.位于肩背部的穴道,约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三寸处的穴道。指压按摩膏肓,可具治拧筋、喘息、心窝痛、疲劳等疗效。
《國語辭典》:正气(正氣)  拼音:zhèng qì
1.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汉书。卷九。元帝纪》:「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2.正直的气概。《淮南子。诠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后来听见这些呆事,本东自己下店,把帐一盘,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
《國語辭典》:传经(傳經)  拼音:chuán jīng
1.传授经学。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2.中医上指伤寒病症没能及时发散出来,循六经的次序而感传。《红楼梦》第六四回:「连忙请了医生来诊脉下药,足足的忙乱了半夜一日。幸而发散的快,未曾传经。」
《國語辭典》:惊风(驚風)  拼音:jīng fēng
1.可怕的疾风。《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凌惊风,历骇猋。」
2.中医上以心病主惊,肝病主风,惊风为小儿心热肝盛,触惊受风而引起的惊厥、抽搐等症状。分为急惊风、慢惊风二类。中枢神经的急性感染,药物、食物中毒、代谢营养障碍等皆可引起。
《國語辭典》:五经(五經)  拼音:wǔ jīng
《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讲学的重要典籍。
《國語辭典》:一步  拼音:yī bù
1.行走时脚向前跨一次,称为「一步」。比喻极短暂的距离或时间。《红楼梦》第六七回:「我什么时候叫你,你什么时候到。迟一步儿,你试试!」《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虽说由上海到汉口走过两趟,却是跟著老人家,一步不敢离开。」
2.棋局中,移动或摆置棋子。如:「他下棋很谨慎,每走一步都考虑好久。」
3.事情的一个阶段。《红楼梦》第七○回:「我们每人每日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儿就完了。」
《國語辭典》:水气(水氣)  拼音:shuǐ qì
因潮湿而产生的湿气。宋。文天祥〈正气歌。序〉:「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
《國語辭典》:玉门(玉門)  拼音:yù mén
1.宫阙。《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背玉门以奔鹜兮,蹇离尤而干诟。」
2.两汉时通往西域的关隘。参见「玉门关」条。
3.产门。如中医妇科病有玉门痧。
4.县名。属甘肃省,位于滨疏河上源东岸。出产金砂、石油。
《國語辭典》:玉门关(玉門關)  拼音:yù mén guān
两汉时期通往西域的关隘。位于敦煌西北七十五公里处,哈拉湖西,由于大量的和阗玉由此运入中土,故称为「玉门关」。也称为「玉门」、「玉关」。
《國語辭典》:一脉(一脈)  拼音:yī mài
1.前后相接、连绵不绝的一线。《西游记》第二二回:「行过黄风岭,进西却是一脉平阳之地。」
2.血统或派别相承的一系。如:「一脉相传」。《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亦且认是自家表兄妹一脉,甜言软语,更不羞缩。」《歧路灯》第九二回:「祖宗一脉,梦寐难忘。」
3.河流或山脉的一支。宋。陆游〈鲁墟〉诗:「青园旧墅千峰立,绿引官河一脉分。」
《國語辭典》:还丹(還丹)  拼音:huán dān
道家炼丹,将丹砂烧成水银,积久又还原成丹砂,循还变化,称为「还丹」。见《抱朴子。内篇。金丹》。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āng
1.有名的大家。如:「他如此的谬解文意,真是贻笑大方。」《花月痕》第一○回:「款书『荷生题赠采秋女史』八字,写毕,说道:『贻笑大方!』」
2.大地。《淮南子。俶真》:「是故能戴大员者履大方,镜太清者视大明。」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ang
1.为人不吝啬。《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便是门下从不曾见过像杜少爷这大方举动的人。」
2.态度自然不拘束。《红楼梦》第六七回:「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文明小史》第四○回:「只他们走出来,身子都是挺直,没有羞羞缩缩的样子,我就觉著他比守旧的女子大方得多。」
3.不俗气。《红楼梦》第三七回:「赋景咏物两关住,又新鲜,又大方。」
《國語辭典》:风水(風水)  拼音:fēng shuǐ
1.风和水。《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公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
2.一种认为房屋或坟地的方向以及周围的地脉、山势、水流等能决定吉凶祸福的传统见解。常用于兴建房舍或埋葬死者。
《國語辭典》:一部  拼音:yī bù
表数量:(1)书一种或一套。如:「一部二十五史」。(2)车一辆。如:「一部公共汽车」。(3)机器一台。如:「一部电脑」。
《國語辭典》:丘墟  拼音:qiū xū
1.荒芜的地方。《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文选。班彪。北征赋》:「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
2.形容破败荒凉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明。沈鲸《双珠记》第三八出:「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3.坟墓。宋。陆游 叹老诗:「朋侪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