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840
词典
2
分类词汇
838
共840,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41
42
43
4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厥逆
幼科
俞脉
远血
滞热
阴阳水
阴痔
阴络
阴维
阴脱
阴挺
溢饮
疫痢
营气
竹节骨
《漢語大詞典》:
厥逆
(1).中医学病症名。指手足厥冷。 汉 张仲景
《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
:“少阴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絶。” 汉 张仲景
《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
(2).中医学病症名。指胸腹剧痛,两足暴冷,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的病症。参阅
《灵枢·癫狂》
。
(3).中医学病症名。指久久头痛的一种。参阅
《素问·奇病论》
。
分類:
中医
医学
病症
手足
胸腹
久久
头痛
厥冷
两足
《漢語大詞典》:
幼科
中医指小儿科,也叫小方脉科。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恰好这一年 青州 城里,不论大小人家,都害时行天气,叫做小儿瘟,但沾着的便死。那幼科就没请处,连大方脉的也请了去。”
分類:
中医
《漢語大詞典》:
俞脉(俞脈)
穴位与经脉。中医称脉之所注为俞(穴位)。亦用以比喻互有联系的事物。 章炳麟
《官制索隐》
:“夫 胡广 解
《汉官》
,多原 周 制; 康成 説
《
周礼
》
,又附 汉 仪,明其俞脉相通,非苟为皮附而已。”
分類:
穴位
经脉
中医
《漢語大詞典》:
远血(遠血)
中医症状名。指便后下血。 汉 张仲景
《
金匮要略·惊悸吐衂下血胸满瘀血病
》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主治一·下血
》
:“便前为近血,便后为远血。”
分類:
中医
症状
后下
《漢語大詞典》:
滞热(滯熱)
中医谓体内积热。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审病》
:“便稠粘秽为滞热,尿清不赤乃寒占。”
分類:
中医
体内
内积
《國語辭典》:
阴阳水(陰陽水)
拼音:
yīn yáng shuǐ
中医上指生水与熟水混合而成的水。
分類:
中医
凉水
开水
井水
河水
《漢語大詞典》:
阴痔(陰痔)
中医学名词。妇女病症,阴中突出有肉者。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阴痔》
:“阴中突肉名阴痔。”注:“妇人阴中有肉突出者,名曰阴痔,俗称茄子疾也。流黄水者易治,流白水者难治。”参见“ 阴挺 ”。
分類:
中医
医学
妇女病
突出
《國語辭典》:
阴挺(陰挺)
拼音:
yīn tǐng
1.女性生殖器的一部分。参见「阴蒂」条。
2.中医上指妇女阴中有物突出如阴茎状的病。
分類:
中医
医学
妇女
女阴
阴部
下坠
阴道
道口
口外
病症
今
《国语辞典》:
阴络(阴络)
拼音:
yīn luò
1.中医指从手、足三阴经分出的络脉。
2.中医称循行于人体深部和下行的络脉。
分类:
中医
人体
三阴
阴经
下行
络脉
《漢語大詞典》:
阴维(陰維)
中医学名词。奇经八脉之一。阴维主里,有维系联络在里诸阴经的作用。循行路线是:起于诸阴经之交会处,上沿腿内侧,上抵小腹部,沿胁肋,上贯胸膈,到咽部的两旁会合,上行头面,至顶前的头额部。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受其脉书上下经” 张守节 正义引
《八十一难》
:“奇经八脉者,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衝,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者,皆不拘於经,故云奇经八脉也。”参阅 明 李时珍
《
奇经八脉考
》
。
分類:
中医
医学
奇经八脉
阴维
《漢語大詞典》:
阴脱(陰脱)
(1).暗中解脱。
《
史记·游侠列传
》
:“﹝ 朱家 ﹞既阴脱 季布 之阸,及 布 尊贵,终身不见。”
(2).中医学名词。妇女阴疮病之一。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妇人阴疮》
:“阴脱,忧思太过生。”注:“如阴户开而不闭,痒痛出水者,名为阴脱,由忧思太过所致。”
分類:
中医
暗中
医学
解脱
妇女
女阴
《國語辭典》:
阴挺(陰挺)
拼音:
yīn tǐng
1.女性生殖器的一部分。参见「阴蒂」条。
2.中医上指妇女阴中有物突出如阴茎状的病。
分類:
中医
医学
妇女
女阴
阴部
下坠
阴道
道口
口外
病症
今
《漢語大詞典》:
溢饮(溢飲)
中医病名。因口渴暴饮,以致水气外溢于肌肤肠胃的一种疾病。
《素问·脉要精微论》
:“其耎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王冰 注:“面色浮泽,是为中湿,血虚中湿,水液不消,故言当病溢饮也。以水饮满溢,故渗溢而易(溢)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分類:
中医
中医病名
病名
口渴
以致
水气
外溢
肌肤
肠胃
疾病
《漢語大詞典》:
疫痢
中医学病症名。指传染性强而症情严重的痢疾。主要症状为:发热、呕吐、下痢脓血,日夜无度,腹痛,里急后重。
分類:
中医
医学
病症
传染
严重
痢疾
《漢語大詞典》:
营气(營氣)
中医指人体中饮食水谷化生的精气。
《
灵枢经·营气
》
:“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注:“营卫之所以流行者,皆本乎肾中先天之一气,故又皆以气言,曰营气、卫气也。”
分類:
中医
人体
中饮
饮食
食水
化生
精气
《漢語大詞典》:
竹节骨(竹節骨)
中医指人手各指的第二节。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竹节骨》
:“竹节骨,即各指次节之名也。”
分類:
中医
人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